散文||军地一家亲
军地一家亲
——加来岁月回忆之三
李品刚||海南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每一个青年自打参军入伍起,就经常受到我军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教育,长此以往,心灵深处便结下了军民一家人的情结。
我在加来场站政治处工作的四年,努力实践这一光荣传统,收获着军地一家亲的喜悦。
加来场站周边有“一府”“两校”“七场”,在长期的交往中,彼此建立起信任、互助的良好关系。平时,大家走动频繁;遇有求助之事,均能鼎力相援。部队官兵冒着烈日酷暑为院校学生进行军训,帮助农场抗御台风侵袭,出动车辆抢运农用物资。春节临近,我带着县电影公司特批的上座影片, 一连十来天逐个单位慰问放映。“八.一”之前,各友邻单位络绎不绝地前来部队慰问,不仅有丰盛的慰问品,演出队、电影队更是使部队夜夜热闹非凡,场场尽欢而散。
“ 一府”是临高县人民政府。我们本着尊重地方政府、依靠地方政府的原则,主动向地方政府汇报工作、反映困难、请求解决问题。何焕昭书记和刘名启县长对我的每次造访总是以礼相待,耐心听取意见,当即拍板解决问题。由于县主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县人事局、 劳动局、二轻局等部门也都非常理解和照顾部队,因而被我视为稳定和调动干部积极性的大事——随军家属的工作调动和大集体指标安排——总是“一路绿灯”,做到了随军家属有正式工作的办理调动快捷,单位安排满意,农转非的都在二轻系统首先落实大集体指标,建立职工档案和计算工龄,并积极创造条件尽早上岗就业。这样的特事特办,减轻了干部的思想压力和家庭负担,更重要的是为随后转业地方时的家属工作安排创造了有利条件。我的如此努力,赢得干部不少赞誉。
尽管我与县领导和有关部门建立起如此交情,但我决不用来谋私。我在调离场站工作前,礼貌性地去向何书记和刘县长告别,二位领导在闲聊中得知我爱人还是大集体职工,当即抓起电话叫来人事局长,要他为我爱人补办转干手续,被我坚辞谢绝。虽然我爱人为此对我常有怨言,但我毫无悔意。说句髙调的话,权力是用来为干部战士服务的,决不能为己谋利。
“两校”是华南热带作物学院、研究院(统称“两院”)和海南农垦师范学校(亦称“干校”)。“两院”是经越南共产党胡志明主席提议,从广州迁往海南的一所集教学与科研于一体的高校,不仅对海南橡胶业的快速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其品种繁多的亚热带苗木花卉也令参观者目不睱接、 赞不绝口,我曾陪同不少京城首长慕名浏览并受到院校领导热情接待。“干校”附小则为部队干部子女提供了良好的就学条件。
“七场”分别是加来、红华、和舍、西庆、西流、大丰和阳江七个国营农场。
亲密的友邻协作关系为部队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尤其是转业干部的获利在其它单位可能难以企及。每年转业干部名单宣布后,我都要揣着部队介绍信登门盛产木材的大丰、阳江农场,为转业干部置办离队时可以做包装板、条,回家后可以制作家具的上好木材。农场主要领导指定一名副场长为我们办理采伐指标、组织场工选材砍伐,一应俱备后通知我们前往运回。
分发木材的那一天,转业干部夫妇喜滋滋地来了,凑兴的机关干部也来了。当大家满意地领取自己的一份木材并向我表示感谢时,我内心自然也为帮助转业干部做了一件实事而欣慰。
图片/作者
作家简介
李品刚,皖籍海南人,军旅二十六年,转业地方后,从计生战线退休。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轨迹、抒写人生欢歌。作品多见于《冬歌文苑》《六尺巷文化》《文都墨客》等公众号。现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海南省徽文化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冬歌文苑》名誉顾问。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