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雨老师重讲伤寒论78,79条,8O条
78.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四十。(用上初方。)
伤寒五六,大下之后,身热不去,伤寒当是表证为什么要下呢?患者当时不是单纯的表证发热,而是内外交杂的里热表实证,所以用了下法,下之后身热依旧不去,而又出现了心中结痛,因下之后外邪由表入里,患者本有里热,下后里虚外邪入胸相结,产生了心中结痛,心中懊恼。
为什么下后伤寒之邪偏偏结心中,不入其他的地方呢?
无论是汗吐下法,伤津液,伤阳,伤正气,此人邪结于心胸,本就有心的阴血亏虚,下后更虚,外有伤寒之邪乘虚而入结于心胸郁而化热,心中结痛懊恼,栀子豉汤主之,栀子清热除烦解其热邪,淡豆豉宣郁除烦,使邪气宣发而出,
咱们看79条,同样是伤寒下后,却又是另一个症候,为什么不一样呢?
因为个人体质脏腑的气血阴阳盛衰不同,
79.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方四十一。
栀子(十四个,擘) 厚朴(四两,炙,去皮) 枳实(四枚,水浸,炙令黄)
上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与上一条一样是下之后,这因为个人体质脏腑的气血阴阳盛衰不同,所以邪气传入的位置也不同了。
这一条的患者是里外都实,下之后里实未尽而外邪又入里,两邪相互于胃,胃机失降,胀满而烦躁,卧不是站也不是,栀子厚朴汤主之,栀子清热除烦,厚朴枳实理气降逆,使其气机得顺。
如果热盛便结不下,可加大黄,黄连。
病人所感染的都是伤寒,病症却不一样,中医辨证施治是最科学的,如果按西医的对抗治疗,同样的伤寒肯定用同样的药,这就产生误错病情加重。
外感伤寒发热,退热,把这个热当病治,不想为什么发热,不想这个热是正气与邪气相斗而产生的,这个热是正气有力的相争
病人伤寒,本就正虚寒实,发热正胜的状态,偏偏给用药退了正气,病情加重
应当帮助人体抗邪,提高阳气攻击寒气
太阳伤寒,头项强,恶寒无汗,发热未发热,脉浮紧,麻黄汤主之,帮助人体提高正气,开门赶邪出体外
80.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方四十二。
栀子(十四个,擘)干姜(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这一条与78,79条同样是伤寒,因个人体质寒热虚实不同,出现了不同的临床表现症状。78是心阴血亏虚,下后伤津,心津血更伤,伤寒外邪入结于胸,产生了心中结痛,栀子豉汤主之。79条的阳明实热外感伤寒,下之后,实热未尽外邪入里,两邪相搏产生了热气阳明失降导致了腹满烦躁,坐立不安,栀子厚朴汤主之。
这条伤寒,医生用了下药,其热不去,微烦,下后或伤津或伤阳,里虚外邪入里,出现了微烦,没有上二条的心中结痛懊恼,腹满烦躁那么的厉害,为什么同样是伤寒下后,虽然同样烦却不厉害,从阳动阴静的理论推断,是大下之后伤阳,阳虚里寒,外邪入里,伤寒之邪是寒邪,而此时因大下伤阳,阳虚里寒,加上外寒入里,当是雪上加霜,为什么会烦热呢?
有三个可能。
一是阳津同伤,燥寒同存,二是人体功能机制非常微妙,邪在哪里,人体就会起动程序调动正气与邪相斗,所产生的热,三是郁而化热。
咱不管他是哪种原因,知道有寒有热邪入于胸而微烦就行了,栀子干姜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