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雨老师重讲伤寒论78,79条,8O条

78.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四十。(用上初方。)

伤寒五六,大下之后,身热不去,伤寒当是表证为什么要下呢?患者当时不是单纯的表证发热,而是内外交杂的里热表实证,所以用了下法,下之后身热依旧不去,而又出现了心中结痛,因下之后外邪由表入里,患者本有里热,下后里虚外邪入胸相结,产生了心中结痛,心中懊恼。

为什么下后伤寒之邪偏偏结心中,不入其他的地方呢?

无论是汗吐下法,伤津液,伤阳,伤正气,此人邪结于心胸,本就有心的阴血亏虚,下后更虚,外有伤寒之邪乘虚而入结于心胸郁而化热,心中结痛懊恼,栀子豉汤主之,栀子清热除烦解其热邪,淡豆豉宣郁除烦,使邪气宣发而出,

咱们看79条,同样是伤寒下后,却又是另一个症候,为什么不一样呢?

因为个人体质脏腑的气血阴阳盛衰不同,

79.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方四十一。

栀子(十四个,擘) 厚朴(四两,炙,去皮) 枳实(四枚,水浸,炙令黄)

上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与上一条一样是下之后,这因为个人体质脏腑的气血阴阳盛衰不同,所以邪气传入的位置也不同了。

这一条的患者是里外都实,下之后里实未尽而外邪又入里,两邪相互于胃,胃机失降,胀满而烦躁,卧不是站也不是,栀子厚朴汤主之,栀子清热除烦,厚朴枳实理气降逆,使其气机得顺。

如果热盛便结不下,可加大黄,黄连。

病人所感染的都是伤寒,病症却不一样,中医辨证施治是最科学的,如果按西医的对抗治疗,同样的伤寒肯定用同样的药,这就产生误错病情加重。

外感伤寒发热,退热,把这个热当病治,不想为什么发热,不想这个热是正气与邪气相斗而产生的,这个热是正气有力的相争

病人伤寒,本就正虚寒实,发热正胜的状态,偏偏给用药退了正气,病情加重

应当帮助人体抗邪,提高阳气攻击寒气

太阳伤寒,头项强,恶寒无汗,发热未发热,脉浮紧,麻黄汤主之,帮助人体提高正气,开门赶邪出体外

80.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方四十二。

栀子(十四个,擘)干姜(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这一条与78,79条同样是伤寒,因个人体质寒热虚实不同,出现了不同的临床表现症状。78是心阴血亏虚,下后伤津,心津血更伤,伤寒外邪入结于胸,产生了心中结痛,栀子豉汤主之。79条的阳明实热外感伤寒,下之后,实热未尽外邪入里,两邪相搏产生了热气阳明失降导致了腹满烦躁,坐立不安,栀子厚朴汤主之。

这条伤寒,医生用了下药,其热不去,微烦,下后或伤津或伤阳,里虚外邪入里,出现了微烦,没有上二条的心中结痛懊恼,腹满烦躁那么的厉害,为什么同样是伤寒下后,虽然同样烦却不厉害,从阳动阴静的理论推断,是大下之后伤阳,阳虚里寒,外邪入里,伤寒之邪是寒邪,而此时因大下伤阳,阳虚里寒,加上外寒入里,当是雪上加霜,为什么会烦热呢?

有三个可能。

一是阳津同伤,燥寒同存,二是人体功能机制非常微妙,邪在哪里,人体就会起动程序调动正气与邪相斗,所产生的热,三是郁而化热。

咱不管他是哪种原因,知道有寒有热邪入于胸而微烦就行了,栀子干姜汤主之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必学条文背诵班【坚持打卡第14天】

    <伤寒论>原文 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覆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

  •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栀子厚朴汤

    下后心烦又腹满,胃中有热卧不安: 苦寒栀子畅胸膈,枳实消痞厚朴宽. 组成:栀子.厚朴.枳实. 功效:清热除烦,消痞宽中. 主治:热郁胸腹证或阳明胃热郁滞证.症见心烦腹满,卧起不安,心中懊侬,或反复颠倒 ...

  • 栀子厚补汤。(古方学习)

    [日学一方]栀子厚朴汤 组成:栀子,厚朴,枳实. [经典方证] 本方源自<伤寒论>,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翻译过来就是说,伤寒表实证,理应从汗而解,有可下之证, ...

  • 伤寒腹满卧起不安

    A.栀子鼓汤 B.栀子甘草豉汤 C.栀子生姜豉汤 D.栀子厚朴汤 E.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正确答案:D

  • ​四十五、伤寒下后,心烦腹满,(起卧)〔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原文79

    ​四十五.伤寒下后,心烦腹满,(起卧)[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原文79 [郑论] 按下后,至心烦腹满,起卧不安,总缘下伤中宫之阳,遂至浊阴上壅,而为腹满,脾胃之精气,不能上输于心,故心烦,此病 ...

  • 八十一

    ​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81) 这条论述伤寒下后,虚烦兼腹满的证治. 之前三条分别讨论误汗.误吐.误下,邪陷胸膈与心中诸证的证治.78条还举出了两个兼证:一是兼气短的栀子甘 ...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79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79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79.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栀子厚朴汤方 栀子十四个,擘 厚朴四两,炙,去皮枳实四 ...

  • 跟着彩云学习伤寒论:栀子厚朴汤

    原文: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栀子厚朴汤 栀子十四个,擘 厚朴四两,炙,去皮 枳实四枚,水浸,炙令黄   以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 ...

  • 晨雨老师重讲伤寒论81,82条,83.84.85条

    ​81.凡用栀子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 这条是告诉大家,凡是用栀子的,病人病前有体寒脾虚便溏的人,不可用,因栀子清三焦之火,用之更寒,使脾失运. 用不用还得当时病情反应,如果有上三条的症状,该 ...

  • 晨雨老师重讲伤寒论86.87,88.89条

    ​86.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音唤,又胡绢切,下同.一作瞬)不得眠. 衄家是指经常性习惯性鼻出血的人. 导致鼻出血的原因一是血热妄行,血热妄行偏偏行出于鼻呢?而不行于其他的 ...

  • 晨雨老师重讲伤寒论97,98条

    97.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抟,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一云脏腑相违,其病必下,胁膈中痛)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79,80条

    79.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v 栀子(十四个,擘) 厚朴(四两,炙,去皮) 枳实(四枚,水浸,炙令黄) 上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29,30条

    ​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31,32条

    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方一.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 太阳病,背项胀痛,无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27,28条

    ​今日学习 第27条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发热恶寒,热多寒少,有表证之像,但脉是微弱的不浮,说明邪不表,回顾第二十三条,脉微,但是面有热色,身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33,34条

    33.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二两,切)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上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25,26条

    ​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方十二. 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 生姜(一两六铢,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