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有机合成大师E. J. Corey教授提出了逆合成分析法(retrosynthetic analysis),成为有机合成化学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战略往往是理想化的,实际上仍需要配以好的战术才能实现,因此衍生出大量的方法学。近年来,分子编辑和后期官能化得到了巨大发展,但是目前主要集中在C-H键官能化(外围编辑,peripheral editing)上,很少用于潜在分子骨架的修饰(骨架编辑,skeletal editing)。这意味着骨架转化是一类具有巨大潜力但尚未开发的新型化学反应(图1a)。从简化逆合成的角度来看,单原子的“插入”和“删除”极具吸引力,例如Wolff、Favorskii和Bayer-Villiger重排等反应就能使碳、氮或氧原子插入到分子骨架中或从分子骨架中删除。尽管如此,可实现的单步骨架转化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日,芝加哥大学化学系的Mark D. Levin教授课题组发展了一种新型的骨架编辑反应——直接“删除”仲胺中的氮原子,释放出N2并生成分子内C-C键偶联产物。反应关键在于一类异头酰胺试剂——N-特戊酰氧基-N-烷氧基酰胺,能够促进脂肪族仲胺的分子间活化,并产生分子内C-C偶联产物。机理研究表明该反应是通过异二氮烯(isodiazene)中间体进行的,后者将氮原子以N2的形式释放出来,同时产生寿命短的双自由基,这些自由基迅速偶联便可形成新的C-C键(图1b)。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