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率军围攻济南,铁铉、盛庸拼力坚守,朱棣久攻不下,无奈撤兵
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四月,李景隆在白沟河战败后,向南撤退,丢弃大量辎重,朱棣的兵马乘胜追击,一直追到雄县月漾桥,十万余人投降燕军。李景隆撤回德州。
四月二十七,朱棣一鼓作气,率军向德州进发。
五月初七,李景隆弃城而走,逃往济南。李景隆的战斗意志此时已轰然崩溃,根本无心抵御。
五月初九,朱棣带兵攻入德州。这里本身李景隆伐燕的大本营,粮草、辎重堆积如山,朱棣获得百余万石粮草,从此军需供给更加充足。
燕军在德州进行短暂休整,补充给养,然后继续南下。
五月十六,朱棣兵临济南城下。
李景隆率十余万众部众仓卒应战,朱棣趁对方布阵未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攻击,李景隆大败,单骑逃走。朱棣于是下令围攻济南。
李景隆败光数十万大军,丢盔弃甲而逃,这年十月,建文帝下诏令李景隆返回京师,御史大夫练子宁、宗人府经历宋征、御史叶希贤上书请诛李景隆,对于推荐李景隆,黄子澄追悔莫及。可是建文帝没有准许。
燕军的巡逻骑兵在济阳县擒获教谕王省,被他的言辞打动,将他释放。王省回去后,把弟子召集到明伦堂,“此堂明伦,今日君臣之义何在?”(《明史纪事本末》),说完大哭,然后以头触柱自尽。
山东参政铁铉,负责为李景隆军队督运粮饷,正好赶上李景隆军队战败而逃,铁铉到达临邑后,眼见附近各地接连被燕军攻占,心急如焚,和参军高巍一起从临邑急忙奔往济南,与驻守济南的都督盛庸相约召集溃败的士兵,誓死坚守济南。
李景隆败逃后,铁铉、盛庸率众拼死固守济南。
济南城内兵力单薄,朱棣本以为可以轻松攻下,孰料却遇到了顽强抵抗,久攻不下。
朱棣下令用箭将一封劝降信射进城内,不久,城内射出一封回信,朱棣打开信一看,是《周公辅成王论》,劝朱棣效法周公忠心辅佐建文帝。
劝降不成,朱棣有些恼火,令将士扬言以水淹城,城内果然一片惊慌,还时常传来守城士卒的哭泣声,不久,有人出城,表示愿意投降,言辞十分诚恳,朱棣信以为真,非常高兴,约定第二天入城受降。
济南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朱棣如若取得济南,日后便可进可攻、退可守。
这天清晨,朱棣带着护卫如约来到济南城下,城门已经打开,朱棣拍马向前走,到了城门口时,突然一块铁板直落下来,击中了朱棣坐骑的马头,朱棣惊呼上当,急忙换马跑回。
朱棣求胜心切,中了对方的诈降之计,差点儿命丧当场,回去后下令继续围城猛攻。
当然,这些传奇式记述的真实性尚有待考证。不过,数十万燕军被牵制在济南城下,对于朱棣而言确实十分不利。
然而,建文帝却未趁机调集兵马里外夹击朱棣,也没有派兵直接攻取北平,切断朱棣的后路,完全依靠铁铉、盛庸在城内抵御。
据说朱棣一气之下,下令用大炮轰城,城内抵挡不住,铁铉急中生智,找来一些木牌,在上面书写“高皇帝神牌”,挂在城墙上,
燕军将士见了面面相觑,不敢继续轰击。
朱棣干着急,却束手无策。
六月,建文帝派尚宝丞李得成讲和,令朱棣罢兵,答应赦免朱棣的叛逆之罪,朱棣没有理睬,李得成却归降了朱棣。
七月,平安率军到达河间单家桥,发兵御河扰乱燕军粮道,又挑选五千名精锐水军将士渡河进逼德州。
朱棣进退两难,处境十分不利。
身在北平的姚广孝看出形势危急,连忙写信给朱棣,劝他暂时返回北平,另行谋划。
朱棣无奈之下,只得解围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