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5.21日原创微头条
我有个同事想成为专业的设计师,有自己独立的工作室,或者有天成名,做直播带货售卖自己设计和制作的包包。
我给她说你假如有这个理想,你从现在开始就要早起,不要睡懒觉,其他休息的时间都要用来研究你的包包,为你将来开工作室做准备。
她坚持了几天,觉得有些太辛苦,于是对我说到我不想那样对不起自己,人活到这个世界上已经够辛苦的了,现在还要我牺牲睡觉和平时的休息时间,我万一早死了,你说有什么意义?
我听了她的这番理论,当时是有写吃惊的,你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你还要和别人一样的休息,闲逛,理想就能凭空掉下来吗?
这是什么理论?
同事的这番话让我想到了我妹给我说的她身边的一个例子,我妹刚上班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女的,结婚都有孩子了,人家还不忘记学习,每天除了正常的上班以外,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
最后她考取到上海的一所大学研究生,然后辞职去上了研究生,出来后应聘到上海一家私立学校教书,几年后回来和丈夫离了婚。
现如今事业很成功,经常出国交流,再嫁的丈夫也是一个事业比较成功的男人,算是逆袭了。对比曾经他们一起进校的老师,她算是最厉害,过的最好的一个了。
我就在想:假如我妹说的那个老师当年没有牺牲自己的一切休息时间用来学习,考不到上海大学的研究生,或许命运就不会如此精彩。
正因为她牺牲了一部分,才换取了另外一个收获。一个人想得到,却不想付出,不想牺牲当下能享受的生活,我觉得大概率你想要的也是得不到的。
由加拿大湖首大学教授彼得·霍林斯所写《知道做到》书中,也说明了这一点,书中的观点和我的观点是不谋而和。
今天我用书中的观点给大家来再加深一下这个观点,这个观点对于一个很想成功的人是有着决定性作用的。
书中作者也是先用例子做对比,也同样是他自己亲眼看到,最后通过例子总结出来的。这说明这个观点非常实用。
作者霍林斯刚当教授的时候,正是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
网页制作瞬间成为热门技能。
在他的学生里,有两个年轻人汤姆和杰瑞,决定学习网页制作。
由于学校住宿条件紧张,霍林斯又很年轻,所以他就和学生住在一栋楼里。
刚巧,他跟那两个年轻人住在同一层。
也就是说,他们的饮食起居,霍林斯都看在眼里。
汤姆动作很迅速,花了不少钱从网校购买了专业网站设计师需要学习的各种视频课程。除了上课,他每天都会花费大量时间练习。
为了不让其他事情干扰自己,汤姆把心爱的吉他锁了起来,把篮球送给了朋友,减少了跟朋友们的往来,放弃了很大一部分休闲和社交。
杰瑞的情况则恰恰相反。他只是在一个免费练习网页设计的软件上组合一些素材,从未亲手设计过一个素材。他还是像往常一样,该上网上网,该会客会客,也没有为学习牺牲额外的时间。
后来,他们的学习结果是怎样的呢?
先说杰瑞。他对网页设计的理解,始终停留在免费素材和免费模板的框架里。他对如何设计一个网站,如何优化网站,如何通过代码解决网站遇到的bug,一无所知。
再说汤姆。他很快就理解了网页设计的底层逻辑。市面上的网页分几种类型,怎么搭建,需要多少预算,每种网站可以承担多少浏览量,他都一清二楚。而且,为了实现降维打击,他还学习了如何制作应用程序以及如何开发程序。
很快,汤姆就在网页设计圈出了名。他的作品让人无法复制,备受商家青睐。
那么是什么让他们如此不同呢?
答案是:牺牲。
为了成为网页设计高手,汤姆愿意牺牲金钱、娱乐、爱好和时间;杰瑞则恰恰相反,他什么也不愿意牺牲。
也就是说,对于功利性的学习,我们付出的代价越大,学习的效果越好。
你可能热衷于丰富的社交活动,但当你想为自己设定一个学习目标时,那就应该做出改变了。
你要放弃那些自己喜欢做的事,去做自己必须做的事。
什么是学习高手?
汤姆和杰瑞的故事就很说明问题了。
那些愿意牺牲金钱、时间、精力和其他机会,专心做好一件事的人,就能成为那个领域的高手。
相反,有些人并不笨,也不傻,甚至还很聪明,但是他们不愿意为目标做出必要的牺牲,选择了一条大多数人都会走的相对平坦的路,那么他们收获的结果也和大多数人一样。
他或许本可以有所作为,却因无法约束自己,无法改变生活现状,最终只能停留在原地。
你可以把代价看成是一个筛米的筛子。在筛子晃动的过程中,很多人都从缝隙里掉下去了。只有极少部分人,他们死死抓住了筛子,最终留在了筛子上。
那些缝隙可能是当下的、短暂的愉悦感与舒适感;可能是短时间的不适应;可能是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可能是习惯了舒适和自在。
可是,话说回来,那些不愿意为学习付出代价的人,就能过得很好吗?
不是的。
任何事都需要付出代价。
学习需要付出学习的代价,不学习要付出不学习的代价。
当你把两个代价放在时间轴上,你会发现和人生相比,学习付出的代价,真的太小了。
什么决定了学习的质量?不是决心、不是发誓、不是三分钟热度,而是代价。学习改变了你对时间的安排,你要适应这种安排。
不想付出的人是不会有成绩的。想做成一件事,付出是必要的条件。你不是成功了才去努力,而是努力了才可能成功。
冰心的文字只适合没有成年的孩子看。成年后,或者说读了比较深刻的书后,你会觉得冰心的文字是一种幻想,是理想化的一种生活状态下的感悟。
对大多数的人生,尤其是坎坷的人生是无法引起共鸣的。
这不是说冰心的文字不好,而是说不合适成年人。
那冰心的文字为何会如此呢?
同样生长在民国,张爱玲和萧红的文字就不是这样,我最初开始接触她们三个的文字时,我甚至有一种错觉,这是一个时代背景下的作家吗?
最后才知道,冰心虽然生活在动荡的民国,但是她的命运是真得很好,在民国时代,或许我们很难再找出比冰心更命好的作家了。
她的原生家庭幸福,在那个时候父母一般都重男轻女,不会让女孩子接触教育,而冰心不是的,她不但接受教育还接受在那个时代比较高等的教育。
成年后嫁的丈夫吴文藻又特别的靠谱,婚姻幸福,一生都顺风顺水。
她怎么可能感悟到民国当时当下那些处在水深火热中难民的生活呢?
她的文字就像高考作文,估计参加高考能拿个好分数。文采确实很好,但是看了后很难让人忘怀,也就是无法走进心里去。
而萧红和张爱玲的文字则是一把刀子,会一下子直直的扎进我们读者的心窝中。
有人说找配偶要找精神上契合的人。我就想萧红和萧军应该算是精神上比较契合的人吧!可是,生活上却无法契合,同样相爱并相杀,最终分崩离析。
我们很难说萧红不爱萧军,也很难说萧军不爱萧红。在精神上无比匹配才让他们走在了一起,所以他们彼此对对方是有着很大的吸引力的。
他们彼此迷恋对方的灵魂,而又因为性格都倔强,都不愿意为对方委曲求全。准确说萧红曾委曲求全过,不过换来的是萧军更加的肆无忌惮。
他出轨,家暴,还PUA萧红,最终才造成了萧红的离去。
他们的每一个交锋都是棋逢对手,每一次接触都是身心的高潮。后期的相爱相杀,那是五内俱焚的痛苦。
萧红是最开始承受不住的那个人,因为每个人对于痛苦的承受力都是不同的。
最后她累了,选择了分手。或许萧军早已经累了,疲倦了,只是没有直白的诉说出来而已。
他选择了逼迫萧红先提出的另类方式。例如出轨,家暴等。
陪伴是最好的长情。不管是对配偶,父母,还有孩子都是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任何深厚的感情,都是日积月累出来的。
就像我们盖高楼大厦一样,每一步都不能大意,从挖坑,到建成,那都是一点一滴的汗水,心血搭建出来的。
情感的培养尤其不能速成,它只能在无数的“我在”我听见“中才能完成。
弗吉尼亚·伍尔芙嫁给了伦纳德,他养着她,尊重她,支持她,无限的宠爱她。伍尔芙也感叹,“最亲爱的,我想告诉你你给了我最彻底的快乐,没有人能和你相比。”
但是,最后伍尔夫还是选择了自杀。一个人的幸福是来自于自身,而不是外力。所以,不能用我们所认可的价值标准去衡量别人幸福不幸福。
幸福不幸福最有发言权的人那是人家本人,其他人真的是没有资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