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伯均《西方艺术课》其他俄罗斯音乐家
本篇介绍:
芭蕾舞艺术
斯克里亚宾:俄罗斯肖邦
俄罗斯伟大音乐教育家
拉赫玛尼诺夫:最后一位俄国浪漫主义大师
源于佛罗伦萨的社交舞蹈,由法国路易十二的王后带到法国。
路易十四建立舞蹈学院,专业化,技巧化,复杂化
十九世纪在法国衰落,直到十九世纪中柴可夫斯基的世界三大经典芭蕾舞剧,在俄罗斯全面达到顶峰。
六大芭蕾舞门派:
法国学派:一切芭蕾舞的基础,讲究动作流畅,线条优美。
俄罗斯学派:现在芭蕾舞的根基,为美国学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力量感,柔韧性,持久力,强调手臂的表现力。
意大利学派:芭蕾舞艺术复兴之后的,讲究整体性,要求表演者调动全身,要求起跳之后在空中拉成一字马。
丹麦学派:讲究整体动作连贯和脚底功夫及其细致和敏捷,表现轻盈自然的整体效果。
英国学派:讲究精确缓慢的训练方式
美国学派:结合英国的训练方式,沿袭俄罗斯学派的审美,融入许多不平衡和古典芭蕾舞审美完全不相符的舞蹈姿势,发展了独立的现代芭蕾舞美学。
芭蕾舞其实是建立在基本步伐、转圈、劈叉等固定芭蕾舞元素上的一种舞蹈。音乐非常自由流畅,给编舞者和演员更多自我表现的空间。
世界十大芭蕾舞剧中最杰出的是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
《天鹅湖》在芭蕾舞剧中的地位和《卡门》在歌剧中的地位相媲美。
共十首钢琴奏鸣曲,从1号到晚期的无调性音乐写作风格,呈现早期,中期,过渡时期,晚期的明显风格完善。
共创作三套钢琴练习曲,可以跟肖邦的钢琴练习曲媲美。不和谐音程,展现冲突怪诞的独特听感。所以开发一套崭新的练习曲来帮助演奏家熟悉不和谐音程的演奏方式。
《狂喜之诗》打破古典音乐半程化和声作曲规律,给人琳琅满目的半音程听感,被认为是俄罗斯无调性音乐的启蒙之作,展现他对于和声和旋律的独到见解。
晚期尊崇神秘主义的音乐理念,专门创造一种由七个音符构成的“神秘和弦”。
演奏家分类:
德奥型演奏家:擅长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的作品
浪漫派演奏家:喜欢舒曼肖邦李斯特
战马型演奏家:热衷演奏激情澎湃的俄罗斯钢琴协奏曲
格拉祖诺夫
作曲有一种极强的融合力(融合民族主义和大都市),如萨克斯这种民间乐器写出正式的协奏曲《降E大调萨克斯协奏曲》
《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打破传统快-慢-快的结构框架。结构自由。(第三乐章适合做婚礼现场音乐)
音乐教育家,分别担任过圣彼得堡音乐学院院长和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培养了肖斯塔科维奇(俄罗斯贝多芬)。
安东·鲁宾斯坦
“俄罗斯李斯特”,《F大调旋律》,曾担任柴可夫斯基的作曲老师。创办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哥哥尼克莱·鲁宾斯坦也是莫斯科音乐学院建校校长。
拉赫玛尼诺夫:最后一位俄国浪漫主义大师
作品难度极高,《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世界最难的钢琴作品。
自己可以跨越十三度的音程,而对普通演奏家来说十度的跨度已经是演奏的极限了。
《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旋律单一明显,更加浪漫,艺术价值更高。
下篇介绍英国音乐,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