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商鞅变法是得到当时秦王支持的,他最后为何落得被分尸的结局?

作为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成功的通过一系列成功的变法手段,让积贫积弱的秦国一跃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自己也在当时获得了丰厚的报酬和地位,但是在支持自己的国君死后,并没有获得一个善终,最后落得个被五牛分尸的结局真的是很凄惨。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他的一些做法和手段很明显得罪了当时的秦国贵族阶级和当时的国君,触动了他们的一些核心利益,并且想和贵族们平起平坐,最终使得他们不得不动手把商鞅给杀了,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商鞅所带来的隐患。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商鞅舌战群雄

商鞅变法的情况

为了实施变法,逐步在秦国推开,秦孝公于公元前359年命商鞅在秦国国内颁布了《垦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开始。主要目的是为了刺激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重塑社会价值观,提高农业的社会认知度,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让国内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中,同时全国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等。这一法令在秦国成功推行后,秦孝公又于公元前356年任命当时的商鞅为左庶长,在国内实行第一次大面积的变法。

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有:颁布并实行魏国李悝的《法经》,增加连坐法 , 轻罪用重刑;废除旧世卿世禄制, 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 焚烧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 这次变法的结果是扩大了秦国赋税和兵徭役的来源,为其自身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349年秦国将自己的国都从栎阳迁到咸阳,同时商鞅在秦国内又进行了第二次变法。主要内容有:废除贵族的井田制, “开阡陌封疆”,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凡三十一县”,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 革除残留的戎狄风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

商鞅变法故事

商鞅为何被杀

商鞅的变法最主要的就是太多的触动了贵族们的利益,让原来这些属于贵族们私人的利益全都划归国家所有,动了贵族们的利益。史书记载在那这次商鞅改改革中很对秦国的王公贵族收入减少了很大一部分,如原来的贵族土地特权、商业特权,以及军事上的某些特权全部都没有了。很多中小贵族在这次改革后深受打击,有些直接破产,有些沦落为贫困户,有些一蹶不振,这些人在朝中是很强大的一股势力。

当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去世后,新的国君上台,这些旧贵族势力们联合起来向新国君控诉商鞅的种种不端,再加上商鞅自己不注意自己的某些行为举动,惹怒了新国君,最终使得新国君产生了要杀掉商鞅的念头,结局也就是商鞅被抓住后实行了五牛分尸的酷刑。

商鞅变法图

综上所述,任何一个国家的变法必然触动旧势力的利益,如何处理好这个要看改革者自身的情况,但是对于国家而言确实是利大于弊的。

(0)

相关推荐

  •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地利”和“天时”因素是啥呢

    上一篇文章我们说了,因为商鞅变法,给秦国奠定了统一中国的"人和"基础.除此之外,秦始皇能统一六国,也离不开"地利"和"天时". 上一篇:&l ...

  • 商鞅变法为什么能让秦国强大?

    泻药. 商鞅变法确实是加强了秦国的中央集权制度,让秦国成为第一个废除了世爵制的国家.也就是说,爵位不再是世袭的了,而是必须通过军功来获得.而是否授予一个人爵位,这个权力完全由秦国国君掌握. 这就意味着 ...

  • 秦国变法期间,也曾多次遭到阻挠,商鞅为此不惜一次斩决700人

    公元前453年,经过春秋时期300年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已经大大减少:随着韩.赵.魏三家分晋立国,战国七雄的格局初步奠定.从此,华夏大地彻底进入了一个大争之世,群雄逐鹿,百家争鸣,原有的规则 ...

  •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 商鞅(约前390-前338),卫国(今河南安阳)人,战国时期政治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为商鞅. 商鞅年轻时好刑名之学,专研依法 ...

  • 异说大秦(十一) 盛极而衰(上)

    阿房宫 公元前221年,秦国荡平六国,完成统一伟业,结束了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战乱,建立起一个版图空前辽阔的大一统王朝.但是秦始皇的胃口根本不是这点土地能够满足的,个人认为,这正是商鞅打造的耕战国策无形中 ...

  • 商鞅到底割了谁的鼻子?

    文/子非鱼 众所周知,商鞅变法损及了大秦老贵族们的利益,老贵族们必定想尽一切办法破坏商鞅新法, 由于商鞅变法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惯例,无论你是皇亲还是国戚,只要犯了法,都得接受法 ...

  • 读《资治通鉴》(29)商鞅变法

    读<资治通鉴>(29)商鞅变法 商鞅在得到秦孝公的信任和支持下,大胆地提出了自己变法主张,准备大刀阔斧地在泰国在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革新. 他的主张一提出来,就在泰国上下朝庭内外引起了轩然大 ...

  • 谁是商鞅变法的第一功臣?商鞅功不可没,但秦孝公才是关键人物

    商鞅变法,被视为我国古代最为成功.影响最为深远的体系改革:而商鞅(公孙鞅)作为"冠名者",也被视为这一变法的第一罪人/功臣. 但这一观点实际上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商鞅作为孑然一身的 ...

  • 商鞅变法,为何最后成了作茧自缚,害死自己?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汉族,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应秦孝公 ...

  • 商鞅变法为什么会被反对?要杀太子,灭了师傅

    商鞅一共主持了两次变法.第一次变法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第一,整理户籍,命令百姓十家编为一什,五家编为一伍,各家互相监视检举;如果有一家人犯法,十家连带治罪. 在农耕社会,百姓的多寡影响土地的开发程度. ...

  • 《史记》(商鞅变法的论述)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如有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 ...

  • 历史述说|商鞅变法之后的结局​ 作者​:陈香莲

          商鞅变法之后的结局      商鞅又叫卫鞅,他是卫国国君家族里庶出的公子,姓公孙,名鞅,他的祖先本来姓姬.       他从小就喜欢刑名之学,初在魏国相国公叔座家当家臣,后来逃到秦国,受到 ...

  • 商鞅变法始末(1):历史课本为何要把变法前的秦国扭曲成弱国?

    记得在笔者上中学的那个年代,当时课本在讲到商鞅变法一节时会有这样的论调,称: 变法以前的秦国"积贫积弱",是商鞅变法让秦国变得富强起来,进而统一了中国. 在那时,笔者也曾对这一点也 ...

  • 商鞅变法始末(2):被逐出“六代明君”的秦献公,是穷兵黩武?

    上节中,我们讲述了秦厉共公至秦惠公时期秦国的相关情况及早期变革内容. 在文中,重点澄清了一点: 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并非弱国,更非濒临灭亡的弱国--即使它与强大的魏国尚存有明显的差距,但它依旧是一个可 ...

  • 商鞅变法始末(最终篇):何种原因让很多人认为“秦国”无贪墨

    前3节中,我们梳理了历史上商鞅变法的始末. 在结合史料梳理过后,大抵出现了3个"颠覆性"的内容: 一是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前本为强国,甚至可以在局部地区和当时最为强大的魏国掰一掰手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