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张 ‖ 文武兼资——涿地卢植世家 2024-08-02 00:40:06 卢植,东汉末年人,家住涿郡涿地,字子干。他自幼好学,家里人将他送到当时经学大师马融的门下学习。马融因得到邓太后之弟邓骘的赏识,官高位显,且才华出众,史称“才高博洽,为世通儒”(《后汉书》卷五十上)。卢植在他门下,受益匪浅。马融学问好,也喜欢将自己的学识传授给后辈。他一生教育的学生,有好几千,但最出名的,要数涿郡卢植和北海(今山东境内)郑玄。卢植尤为其所喜爱。据说,马融为人风流洒脱,喜好音乐,尤其擅长鼓琴、吹笛,为当时的风流名士。马融在生活上比较奢华,“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同上),甚至在教授学生时也不避讳,“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帐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人其室者”(同上)。在这种靡靡之音的衬托下,马融达生任性、不拘小节的个性得到充分体现。然而学生深受其苦,难免因音乐舞蹈的诱惑而心不在焉,成绩普遍较差。但卢植却对此视而不见,在上课时能够专心听讲,认真学习,在女乐面前,“侍讲积年,未尝转眄”(《后汉书》卷九十四)。马融看在眼里,很是敬佩卢植的定力与气度,于是倾囊传授其艺。卢植学习更加刻苦,到毕业时,已经能精通当时流传甚广的“古文经学”。对于在两汉盛行、到东汉时已衰落的“今文经学”,卢植也比较精通。他与同学郑 玄一起,成为马融升堂人室的优秀弟子。这时卢植已长大成人,仪表堂堂,身高达八尺二寸(汉尺,折今五尺六寸多),体健身强,声音洪亮,而且天生的好酒量,可饮酒一石,着实了得。卢氏家族是涿郡的望族,卢植学业结束后,原可很快做官,但他却在辞别老师后,回家讲学授徒,不与当时的所谓名流来往。“性刚毅有大节,常怀济世态”的他,实际上时刻关注着国家大事,并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 不久,窦皇后(桓帝后)的父亲窦武扶立灵帝,因功高而主持国政,百官们都要为窦武加封爵。卢植虽在乡间,听说这件事后,因一向敬重窦武的人品,就写信去劝止他受封。信中以周公、伊尹等人精心扶佐幼主为例,劝窦武勿贪图虚名,应该“宜依古礼,置诸子之官,征王侯爱子、宗室贤才,外崇训道之义,内息贪利之心,简其良能,随用爵之,强干弱枝之道也”(同上)。结果窦武不听,独掌权柄,最终全家被诛,身死族灭。卢植一直不愿出仕为官,“州郡数命,植皆不就”(同上)。但卢植的名气越来越大,终于连朝廷也知道了。建宁(168-172)年间、汉朝政府起用卢植为博士,专掌经学。熹平四年(175),九江地区的百姓造反,朝廷以卢植“才兼文武”而任命他为九江太守。卢植到任后,殚精竭虑,采用各种办法将九江抚平,但自己也积劳成疾,在平叛后辞官休养。过了几年,他再次被任命为九江地区的地方官——庐江太守,以镇抚百姓。卢植采取“存清静,弘大体”的政策治郡,被时人称为“深达政宜”。一年后迁拜议郎,在朝廷内校雠整理“五经”。不久被提拔为侍中、尚书,成为东汉末年的一位重臣。卢植精于政事。在光和元年(178)就出现日食一事,上书汉灵帝,批评灵帝“君政舒缓”,提出改良政事的八条建议,即“用良”“原禁”“御疠”“备寇”“修礼”“遵尧”“御下”“散利”,希望灵帝能修政谨治。但这些针砭时弊的话,灵帝没有采纳,国内矛盾愈来愈激烈,终于在中平元年(184)爆发了黄巾大起义。起义军人多势众,直逼洛阳。东汉政府慌忙命卢植为北中郎将,率军镇压,双方在河北发生激战。不久,黄巾军领袖张角病故,起义军退守广宗。卢植领军包围广宗,日夜激战。灵帝派宦官左丰来军中视察,刚正不阿的卢植拒绝贿赂左丰,左丰遂向灵帝诬告卢植通敌,姑息养奸。东汉朝政一向为宦官把持,此时朝廷竟听信左丰的谗言,以“固垒息军,以待天诛”的罪名,“槛车征植,减死罪一等”。幸亏卢植的学生皇甫嵩,在广宗消灭了黄巾军,回朝盛赞卢植行军有法,足智多谋,方才使其脱难,不久官复原职。灵帝死后,大将军何进与袁绍等人谋划消灭宦官集团,打算从西北调董卓的军队来帮忙。卢植坚决反对这样做,称董卓是虎狼,进京必定生乱食人。可惜何进等人不听。不久事机不密,何进被宦官所杀;袁绍等人又举兵杀尽宦官。当袁绍等领兵攻入皇宫时,宦官张让等挟持何皇后与少帝刘辨,欲图顽抗。卢植亲自持戈披甲,救下何皇后,使宦官集团挟持人质的计划落空,束手就戮。董卓是东汉并州牧,生性贪贿残暴。他率军至洛阳后,废少帝刘辨而立献帝刘协,百官都不敢说话,只有卢植仗义执言,结果触怒了董卓,意欲加害,卢植只好辞官归隐。不久袁绍请他做军师,卢植帮助袁绍平定北方四州。初平三年(192),卢植因病逝于军中。临死,告诉儿孙们要俭葬,“葬于土穴,不用棺椁,附体单帛而已”(同上)。卢植一生虽然长期从事政治活动,但于学问丝毫不肯放松。卢植研究学问与为“三礼”作注而名噪天下的同学郑玄不同,讲究“好研精而不好章句”,对六经大义的掌握更为全面,而且还精通“今文经学”,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二书,从一种新的角度来注解先秦典籍,颇有新意。西汉盛行今文经学,东汉盛行古文经学,到了东汉末年,学术上的分歧已经很大了。东汉政府为了平息这种纷争,在熹平年间( 172-178),议立“五经”石经于当时的最高学府——太学门前,“以正《五经》文字”(同上)。在摹石之前,特请蔡邕等人校定。卢植听说后,上书朝廷,要求校订《礼记》,提出“合《尚书》章句,考《礼记》失得,庶裁正圣典,刊定碑文”(同上)。并要求立《毛诗》《左氏》《周礼》博士于学官。这个建议得到朝廷许可,但就在卢植准备校经之时,朝廷又改派他去任九江太守,此事遂罢。但不久以后,东汉又在东观(东汉政府图书馆)召集学者校书,这次卢植被排在校订者名单中,以“议郎”的身份与谏议大夫马日单、议郎蔡邕、杨彪、韩说等当代著名学者合作,“并在东观,校中书《五经》记传,补续《汉纪》”(同上)。对东汉典籍整理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卢植被时人称为”海内大儒”,尊重异常。曹操在建安(196-220)间讨伐柳城,路过卢植的墓前,作了一篇祭文,对卢植多有推崇。其文曰:“故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世之楷模,国之桢干也。昔武王入殷,封商荣之闾;郑丧子产,仲尼陨涕。孤到此州,嘉其余风,《春秋》之义,贤者之后,宜有殊礼。亟遣丞掾,除其坟墓,存其子孙,并致薄醊,以彰厥德。”卢植有一子,名卢毓,幼受学于卢植,家学深厚,成人后也是一位知名学者。以后的卢氏子弟亦以儒学传家,为一方诗礼世家。 主要参考文献 《后汉书》,中华书局标点本。 《三国志》,中华书局标点本。 阅读链接 程张 ‖《诗》《易》相传——燕韩婴世家 程张 ‖ 振兴儒学——广川董仲舒世家 程张 ‖ 儒家文林——衡水安平崔骃世家 赞 (0) 相关推荐 《真.三国志》| 卢植传——去你大爷的,我半毛钱都没有! 这是<真.三国志>第 06 篇文章 今天来说卢植 录制:唐小慧 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艺术,活力四射的小姐姐 感谢这次在百忙之中,能够抽出时间帮忙录制卢植 卢植,字子干,河北涿州人,是东汉末年 ... 大收藏家414期:吴大澂,文武兼资,收藏之富可敌国 吴大澂(1835~1902),原名大淳,后避同治帝讳改今名,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白云山樵.愙斋等,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清代官员.金石学家.书画家.收藏家,吴湖帆祖父. 吴大澂 能文能武,热血反 ... 程张 ‖ 儒家文林——衡水安平崔骃世家 东汉时全国闻名的崔氏家族,是中国古代一个典型的文化世家.崔氏家族人才辈出,尤以崔骃最为著名. 崔骃的高祖父叫崔朝,涿郡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人,在汉昭帝时,任幽州从事,曾经劝谏当时的幽州刺史不要与燕刺 ... 程张 ‖ 实学广见——阳平束皙世家 束皙字广微,阳平元城(今河北大名东北)人,是西晋时期著名的古文字学家.文学家,具体生卒年不详,大致生活在张华辅政前后.束皙的父亲束龛,曾任西晋的冯翊太守.祖父柬混,曾任曹魏时的陇西太守.父祖在当时都很 ... 程张 ‖ 稽古有机思——范阳祖冲之世家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又一次出现繁荣盛况.就科学技术而言,涌现了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其中最著名的当数祖冲之.祖冲之在天文.历法.数学.机械制造等方面都有杰出贡献.他的儿子祖暅之.孙子祖皓都很有名气,祖 ... 程张 ‖ 忠贞好学——范阳涿鹿郦道元世家 郦道元,字善长,刘宋泰豫元年(472)前后生,死于梁武帝普通八年(527),范阳涿鹿(今河北涿州市)人.其曾祖父郦绍,仕后燕慕容宝为濮阳太守,北魏道武帝拓跋琏领兵来攻,郦绍举郡迎顺,被任命为兖州监军. ... 激荡四百年:文武兼用南齐大局安稳,施政不慎三吴揭竿而起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425篇 自从东晋以来,益州刺史都由名将来担任.南齐建立后,朝廷先后派去多位刺史,却不能制服大度的獠人,他们自恃占据险峻,骄横狂暴,为所欲为. 无奈之下 ... 程张 ‖ 振兴儒学——广川董仲舒世家 董仲舒,广川人(今河北枣强县境内),自幼聪敏好学,尤其喜欢研读<春秋)之学.在西汉初,孔子所创儒学"五经"中,惟<春秋>学的传人最少,几成绝学.董仲舒精研细思,很 ... 程张 ‖《诗》《易》相传——燕韩婴世家 韩婴,又称作韩生,燕人,从小勤奋好学,在汉文帝(前179-前157)时,被朝廷收罗,依据其才华而任其为博士,当时他还很年轻.景帝时(前156--前141),被任命为常山王太傅.武帝继位后,将他召回,仍 ... 程张、耿索丽‖建安才子——邯郸刘劭世家 刘邵父子是三国时期魏国知名的学者,尤以文学见长,是当时文坛上引入注目的父子作家. 刘劭,字孔才,广平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人,早年的事迹已无从得知.建安(196-220)年间,担任计吏(专门为地方官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