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经”区域新考续补------《山海经》系列研究

在《“海经”区域新考》系列文章中,我们得出结论:今本“海经”为春秋时所编造,其编造依据有一原本,而原本所述的上古疆域为今天荥阳地区,北到北邙山,南到浮戏山、少陉山,东不过郑州,西达成皋。以此来重读“海经”,又有所获,可能也支持此一结论,特作此文,以作补充。

以往读《山海经》中最后一篇《海内经》时,颇感奇怪。此篇之价值在于其后半段记载的上古帝王世系,有的可以其他文献对照,有的却只此一例,十分宝贵。而前半部分的地理部分相对于其他各篇,则内容相当简略。大部分所述地理主要以西部为主,兼有零星南北方的内容,而东经内容全无。前贤皆认为此篇缺文、散漏较多,故成如今之面貌。今日重审之下,忽悟此篇并无缺漏、错简,或更为接近“海经”原本的面貌。通观此篇《海内经》所述内容大部与大荒西经、海外西经、海内西经中所载相同,其文叙述之顺序应自北而南,北有幽都、流沙、黑水,下接黄帝、颛顼、稷葬、沃野,又有九丘、窫窳、巴蛇,最终南至苍梧舜葬,几乎涵盖海经整个上古故事人物和要素,唯不见昆仑、夏启、黄帝战蚩尤等事迹,却独有黄帝、嫘祖、韩流等故事。我们前已知晓“海经”原本所述地域本应为荥阳,而其上古故事多出于西经,此《海内经》所载地理、故事大致相同,不可谓简略、缺漏,只是面貌更为原始。颇疑“海经”原本体例即同于此篇《海内》,前半段以地理叙事,后半段记载上古帝王之世系、功绩。其所述之地俱在荥阳,叙述无分四方只以南北为序。后至春秋时人编造篡改,则把前半段地理内容拆分成四方,而以后半段世系故事分割系于四方经中各节,而成今天的“海经”面貌。此《海内经》或即《禹本纪》传世版本之一与?

此篇《海内经》起始之处也值得重视,经中记载:“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曰朝鲜;天毒,其人水居,偎人爱之。”此朝鲜在《海内北经》也有记载:“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此朝鲜地望本人于《<山海经>中燕、盖、貊、朝鲜诸国地望考》一文中推测其处于今天郑州黄河以北的阳武一带。全篇以东海之内、北海之隅起首,感觉整篇地形向东北隅突出一般。这让我们不禁想起在前期讨论“海经”东北隅时,对于帝丘濮阳所在,也是感觉较为突兀,最终认为是春秋编造者为符合春秋郑国疆域而横加联系。现今思之,可能不仅如此。颛顼葬所在濮阳,此史载有据,而“海经”中除此外并未提及颛顼葬所,这就提示我们,可能颛顼生于荥阳,而后迁于帝丘并安葬于此。《海内经》东北起首所记载提示我们,上古时期荥阳地区存在着一种扩张的趋势,其扩张方向正处于荥阳东北,起码在经中时期已及于阳武,按照《海内北经》所载,则已及于巨燕、盖国,处于今天的延津、长垣等地。《大荒东经》有载“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名曰禺䝞。黄帝生禺䝞,禺䝞生禺京。禺京处北海,禺䝞处东海,是惟海神。”海外四经中也提及四方神,配以四方,较为整齐,二者对照可以看出,大荒经记载的四方海神较为原始,更近于史实。此处提到东海、北海二海神,俱为黄帝裔,此或为上古黄帝势力向荥阳东北方向大肆扩张的象征。濮阳处于上古河济之间,此地上古时期有后岗文化,后岗二期文化其源头尚不明确。而今以经中记载,我们可以推测,后岗二期文化其源头应来自荥阳,其于颛顼时期,扩张到今天濮阳帝丘,在河济间发展壮大起来。今天的二里头文化、新砦文化皆处于荥阳周边,我认为其源头也皆出于荥阳。如果我们加大在荥阳的考古发掘,必定有重大的发现提示上古文化的源流、面貌。

原先我对“海经”地域的讨论,是认为并不存在四海,而是在海内中心有一片海,基于海外四隅的错置,故把此海定位于“圃田泽”。而今已知海内为荥阳,虽尚不能确认此中之海,但一些基于海内的结论需要修正。《大荒东经》:“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此处东海大壑,其地望原来我归于今天杞县、兰考间,今以荥阳地望考之,则东海所处应当于郑州西,而其东海外之大壑非“圃田泽”无以当之。《海外东经》:“𨲠丘,爰有遗玉、青马、视肉、杨柳、甘华。甘果所生,在东海。两山夹丘,上有树木。一曰嗟丘。一曰百果所在,在尧葬东。”此于《海外北经》之平丘,应是同事异文,实为一地:“平丘在三桑东。爰有遗玉、青鸟、视肉、杨柳、甘柤、甘华,百果所生。有两山夹上谷,二大丘居中,名曰平丘。”考于地形,颇疑此东海两山一为北面的北邙山东段,一为南面的嵩山余脉东段,即今天少陉山以东山丘。二者之间则为郑州,郑州今天人聚繁华,于上古当为高地,我意即为经中𨲠丘(或作平丘)。考古大家邹衡先生主张郑州为商汤之西亳,其主张主要依据为考古,而文献多缺。《大荒东经》记载:“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此处东海中之“流波山”,我意即邹衡主张之郑亳,正是商汤之西亳。引文中的夔,殷墟甲骨卜辞有记载,王国唯先生认为即为帝喾,而帝喾为商之先祖契之父,商汤所谓“从先王居亳”,此先王前贤大家多认为即喾。此节引文正从文献上为邹衡先生的郑亳说提供了支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