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先雪 海棠微雨
丁香枝上 藤萝垂瀑
桃杏争春 ……
四月春半满,花开动京城
你,来故宫赏花了没?
进宫赏花,你不仅需要这张“故宫赏花地图”,还需要故宫出版社的这本新书——《故宫草木志》。这是一部用散文笔法书写故宫草木及故宫博物院藏品中与草木相关的文物的美文集。全书分为三辑,共计十六篇,大致以春花、夏果、秋树为序。其中梅花、玉兰、海棠、山茶、牡丹、石榴花、木芙蓉、桂花、乌桕等花木,杨梅、桃子、葡萄、柿子等佳果单独成篇。张爱玲曾言:人生三大恨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明代《群芳谱》记载:海棠有四品,皆木本。
即:西府海棠、垂丝海棠、木瓜海棠和贴梗海棠,习称“海棠四品”。
四品中,唯有西府海棠香气怡人,艳冠群芳,是海棠中的上品。宫中海棠有不少,文华殿、寿康宫、永寿宫均有栽植。若问宫猫最爱哪一品?定是好“睡”的那一株。阳光温暖的午后,最宜娇傍海棠春睡。这幅娇憨的《海棠春睡图》,你醉了没?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的确,人们很难不被牡丹那雍容华美的色相所打动。通过摄影作品,我们可以足不出户,“云”赏花姿。借由古人的画作,我们还能穿越时空,一睹多年之前的倾城之色。康熙六十一年,清代宫廷画家蒋廷锡绘制了一套《牡丹十六种》册。全册十六开,描绘折枝牡丹十六种,均照紫禁城花园中所植牡丹而临。乾隆帝也曾绘制并蒂牡丹图轴,将并蒂牡丹插于瓶中,寓意为“富贵太平”。牡丹寓意富贵,玉兰之“玉”、海棠之“棠”谐音,所以牡丹常与海棠、玉兰一同出现,寓意“玉堂富贵”,这也是宫中器物的常见题材。北宋白釉刻花缠枝牡丹纹盘,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罐,元白玉镂雕鸬鹚牡丹纹炉顶,明清时期牡丹图样的纹盒、团扇等器物、丝帛……都如赶赴一场闪耀着盛世光芒的聚会,赫然位于其中。国色天香的牡丹,不仅出现在紫禁城的御花园,也会出现在寻常巷陌,出现在织物上,在器皿上,在女子的云鬓上……榴者。天下之奇树,九州之名果……缤纷磊落,垂光耀质,滋味浸液,馨香流溢。
古人对石榴的喜爱,在晋人潘尼的《安石榴赋并序》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注重生活仪式感的宫廷之中更是如此。五月榴花初放,芬芳灿烂,如火如荼,正是紫禁城中端午的时令节物。清顾禄《清嘉录》记:瓶供蜀葵、石榴、菖蒲等物,妇女簪艾叶、榴花,号为“端五景”。清代郎世宁的《午瑞图》中,榴花便与菖蒲、艾草、蜀葵画一起插在一个青灰色的瓷瓶里,托盘中还有李果和几只散落的角黍。作为传统喜庆祥瑞的意象,石榴也是画家们喜爱的创作题材,更是宫中最常见的纹饰与图案。荷花,紫薇,桂花,红柿,腊梅……故宫内花木繁盛,于四季轮转中错落开放,美不胜收。作为一册艺术普及与鉴赏类读物,本书的文字并不局限于宫中的花木之上。作者以宫中的鲜活花木为线索,串联起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关于花卉树木的绘画、书法和工艺品,并将根据文字精心选配故宫博物院藏的古代文物图片一一呈现。富于禅意的语言将自然美景与人文历史融合在一起,带给读者一段独特的文化审美体验。例如“桂花”一节,作者的文字随着思想的徜徉肆意流淌。
从乾隆帝在北京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等地建花神庙,写到康熙朝烧造的十二月花神青花五彩杯。
从清人冷枚《梧桐双兔图》轴中石缝中斜出一株桂花,写到徐渭淋漓肆意的《四时花卉图》卷。从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写到南宋刘过的名句“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从《红楼梦》的香妙非常“木樨清露”,写到韦君宜在《忆老北京的早点》中又热又稠的杏仁茶。全书文字清新流畅,篇章感情充沛,配合精美图片,形式轻松活泼,将生活与艺术细织密缝,富于禅意。春花美景与画中的海棠、青白玉雕的玉兰、雕漆盘上的牡丹相互映衬,古老的书画、器具、书籍上的花木形象顿时鲜活起来,旁及玩月赏雪的风雅。作为一本艺术普及和鉴赏类读物,可以悠闲地品味阅读,为繁忙的生活减压。宫中之草木,
与世间平常草木一般,
哪有什么富丽与华贵,
不过就是真诚地开着花,
过着滚烫或清冷的一生。
这是作者在故宫见一角宫檐边探出几枝粉红的桃花时,有感而发。作者那海,原名杨海霞,浙江台州人。著有《溪山可行旅:丹青里的写意人生》等,涉猎广泛。正如作者在序言中说,“此书为《故宫草木志》,原想专写故宫草木,与一些与草木有关的藏品,写着写着,忽觉秋色无南北”。就让我们跟随此书,在春日的芳菲中、在古老的书画器用中,感受草木的缱绻,与生机勃勃的自然共赴一场故宫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