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一个性格开朗活泼的孩子,这3个教育误区要注意!

文/MM

前几天,在朋友圈晒了一下她近期的绘画作品,引来了很多朋友的称赞,大家都觉得馨姐独立,自主,

做什么事情也都有自己的想法,性格好,做什么都能坚持下来。

有个妈妈也找我咨询了个问题,他家儿子今年4岁,身体各方面照顾的都很好,

但唯一的问题是不怎么爱说话,遇到同事朋友也不肯去打招呼。

妈妈觉得,这孩子也太内向,太胆小怕事了。

对于这位妈妈的担心啊,我也告诉她:这是孩子心理发展的正常过程,不用太担心。

在5岁前,我们家馨姐也是很容易害羞,见到陌生人也不愿意去打招呼,喜欢往我们身后躲靠。我们需要多给孩子提供一些社交机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时间,这种问题也会慢慢消失。

培养一个热情开朗的孩子,这三个误区家长一定要避免:

第一、家长不要做孩子的“代言人”


我记得馨姐有一次生病,医生问她哪里不舒服?我急忙地回答:“肚子,还吐了。”

此时,馨姐嘟囔着嘴巴,看了看我说:“妈妈,我想自己回答。”

这个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失误。这是孩子病了,并非是我,她有权利自己回答。

医生也笑了笑,看着她问:“你那里不舒服呀?”

馨姐一本正经的告诉医生:“我是中午喝了饮料,回到家后就肚子不舒服,吐了之后好些了。”

医生用心的安抚她,说:“那不用担心,肯定是吃了坏的食物,张开嘴巴给我看看”。

馨姐很认真的在配合医生的要求,小眼神里透露着满满的自信和勇敢。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作为家长我们都有一个通病,总是有意无意的充当着孩子的“代言人”。

比如:

同事问:“小朋友,你几岁啦?”

妈妈看孩子一直沉默,避免尴尬回答:“6岁了。”

而后,妈妈问孩子:“刚刚叔叔问你话怎么不回答?”

孩子说:“我刚想说,都被你抢说了,我还说什么呢?”

其实孩子都是有独立自主的发言权,也是非常乐意去表达自己观点和感受的。

但如果我们总是代劳,把她想说的话给抢了,这种自以为的心理和行为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当别人和孩子沟通,问她几岁,叫什么名字,多点时间等待,不用刻意去提醒或帮她回答,

也许她的表达并未那么完整无缺,也没我们说得那么流畅。

没关系,等她表达完我们可以再给予一定的补充,但千万不要剥夺了孩子表达的权利。

第二、家长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


在馨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也曾草率的给她贴了“害羞”这个标签。

犯了这个错,也让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才让她重新建立自信和安全感。

平时,我们经常会看到类似的场景:

比如,孩子看到妈妈的朋友不敢打招呼,妈妈就会帮她解围,说:“我们家孩子从小就是这样胆小,不爱说话。”

孩子为什么害怕陌生人,当你身处孩子这个身高抬头看到的都是大人这种 “庞然大物”时,

内心的恐惧感肯定是加倍的。

比起贴标签,我们可以尝试这几种方式,帮助宝宝解脱“害羞”的魔咒。

A父母做好示范

在遇到朋友的时候,我们会先与别人打个招呼,“你好呀,好久不见啊。”然后再引导孩子去打招呼。我相信当孩子真正信任和熟悉了对方,不管是表达和相处方式肯定也会越来越舒服、自在。

B注意力转移法

孩子肯定不喜欢被强迫去做一些事情,当孩子不太乐意去表达时,我们可以采用注意力转移法,让她先玩会玩具,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等心情好了,也会自然而然的愿意和别人相处沟通了。

C多鼓励多肯定

对于孩子来说,有权利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家长也要多支持和鼓励,培养孩子的自我表达能力,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即使孩子表达的不完整,语速不流畅,也不要打击和嘲笑。多鼓励多肯定才能强化孩子好的行为。

D多参与集体社交活动

作为父母,我们要多给孩子去创造自由交往的机会,鼓励孩子去参与集体社交活动。让孩子在相处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交往的乐趣,合作的快乐。通过人与人的接触,也能提升孩子的交际能力,学会适应环境。

第三、家长不要过度保护孩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多长辈总是过度保护孩子,导致孩子在很多时候都不敢轻易迈开脚步,

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体验到童年的乐趣。

比如,小区里有个小男孩三岁多了,性格其实也很活泼可爱。他喜欢玩小皮球,

但一旦看到小皮球踢到草坪里就不肯主动去拿,嫌脏。一般都是爷爷奶奶给他捡起来,擦干净,他才肯玩。

玩沙子的时候也害怕把衣服弄脏,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其他同龄的小朋友玩。

每次出门,眼神里都透露着无聊,无趣的表情,完全丧失了一个同龄小孩该有的天真和好奇。

生活中很多家长都很容易过度保护孩子,总觉得孩子四周都充满了危险,

所以常告诉孩子“这个脏”“那个很危险”“不能乱跑”等等。

重视孩子的安全是对的,但过度保护就会让原本爱探索的孩子变得胆小畏缩,

严重的会非常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馨姐在小的时候看到别的孩子在玩捉迷藏,想加入却又不敢主动开口。

于是我会协助她,先看看别人是怎么玩,有哪几个小朋友参与,游戏规则是什么,

然后我会再建议她开口,能不能加入游戏一起玩。

没有孩子是天生的开朗大方勇敢的,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要多给孩子一些时间和引导,允许她用自己的特有的方式去成长,去探索。

不要过度保护,也不要直接包办。顺应天性,因势利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一个开朗大方的孩子。

最后语:


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大方点,热情点,活泼点。

但我想说两点:

一、性格是天生的,但也可以改变。尤其是后天环境和父母的教育很关键。

二、一个充满热情的人,也一定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面对内心不爱说话的孩子,我们需要鼓励让孩子去和身边的人交往,引导他们如何待人接物,

这是需要父母做出关键一步的引导。

就如前面所说,避免三个误区。

把话语权交还给孩子,别总当孩子的代言人;

注意自己的言传身教,不要总是给孩子贴“害羞”的标签;

有意识的去培育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不要过度保护。

我相信,只有当孩子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自然也能做到待人接物充满热情,

成为一个受欢迎,活泼开朗,人见人爱的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