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三小五(1)班方琪颖 |《再去东梓关》

        再去东梓关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

走读东梓关活动习作

富春三小五(1)班方琪颖

东梓关,以前去过一次,记忆中满眼农居,单调乏味。现在今日,再来,却感觉变了许多,大概是因为赏读了那篇《东梓关》吧,竹园先生与文朴影响所致吧。

这里的民居古色古香:白墙黑瓦,四角天空,别有洞天;丝丝黑晕爬上墙头,倒有些像中国风,黑墨渲染,均匀散开,古老中带着一丝美的感觉。走在石板路上,传来哗哗的声音。是一片水塘,池水蓝中藏着绿,一些管家妇女在池边洗衣,小鸭子在池中玩耍。

不知是什么原因,我感到这儿即熟悉又陌生,有点儿像龙门古镇,又没有它的热闹。以前的景象,大都忘了,只记得这儿的长廊、民居,却品不出味来。现在,却觉得这儿很美,生活富有情调,孩子可以自由奔跑、游泳,老人可以散步、闲聊,比城市里那一味的灰色的大街好多了。

江边有一绿道,掩映在葱郁的大树下,是人们乘凉散步的好去处。阳光洒下,江面似被涂上色彩,波光粼粼,好像一把金子在江面闪耀光辉。近处,杂草丛生,高的已超过我这一米五五的个儿了。丛中也星星般的点缀着几朵小花,红的,黄的,紫的,粉的,亮的耀眼。三两棵七八百年的樟树,已到了耄耋之年,生命力却依然那么旺盛,青苔以及不知名的小草在树皮上竟“安居乐业”,宽阔的胸怀总是让人生出敬意来。

沐浴在阳光里,伴着朗朗书声,缓缓闭上眼,暖洋洋的,东梓关甚好。

方琪颖

我叫方琪颖,就读于富春三小五(1),是一个活泼开朗,爱笑爱闹的女孩。我喜欢看书,画画,希望与大家能交上朋友。

   (外一篇)记富阳天钟山

人们都说:“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三月上旬的一个周末,我们一家驱车来到了天钟山游玩。

微风中透着阵阵寒意,但山路两旁的几株杨梅树却枝繁叶茂,犹如一把把巨型大伞。“沙沙沙”,一些绿得发黑的叶子唱起欢快的歌儿,貌似欢迎我们的到来。

沿着青石板铺成的小道往里走,一个小湖拦住去路。湖水并不清澈,湖面上飘荡着许多残枝枯叶,隐约闪过几条鱼的身影。湖上有弯曲的小桥互相连接着,通往对岸。走在桥上,戏水寻鱼也有一番乐趣。

“丁冬,丁冬……”闻着溪水声一路向上,走过一座迷你型的小拱桥,终识溪水真面目。水很浅,许多石头露出水面,颜色奇异,呈乳白色。一个个稍深的小水潭里,水似首静止不动,明晃晃的,倒映着蓝天和光秃秃的树枝。

真香!风中夹杂着缕缕幽香钻入我的鼻孔。四下张望,仔细搜索,只见不远处一棵不知名的灌木上盛开着犹如米粒般大小的黄色花朵。远远望去,好像是枝条上抽出的新芽。走近细瞧,在枝条末梢已冒出包裹的芽儿。

“哗哗哗……”随着山势越高,水流渐大,越发湍急。溪旁的树也越来越有趣,不像山脚的树那样挺直。枝干弯弯,枝条顺势往溪里倾斜,宛如被溪水声吸引;又像一个美人,借着水镜瞧瞧自己清秀的脸旁;也可能是为了与对岸的枝条握手言和,努力生长。这可方便了小松鼠们,从对岸过来寻食,毫不费力。

走到山顶,在密林中竟有一座寺庙——天钟禅院。黄色墙在绿意初萌的山林中格外醒目。穿过一道道门,来到正殿。这里香客络绎不绝,听说求什么都很灵验。我们还遇到了前来进香的从诸暨赶来的二姑婆。啊,山青水秀之地,果然连菩萨都留于此。

天钟山,好山好水,不负此行。

为传承郁达夫人文精神,拓展文学传播渠道,2017年3月,郁达夫研究学会发起并成立成立少年文学院,旨在挖掘与培养有文学爱好的青少年,组织开展文学活动,为本土文化发展及后备文学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文学院将定期组织开展名师讲坛,作品研讨;组织采风,访问活动;组织创作沙龙,传授文学创作技能;开辟作品发表园地,促进创作进步;开展文学交流,等一系列公益活动。我们将邀请郁达夫研究学会优秀的老师,专家作为我们的指导老师给予孩子们创作引领,对走读、写作等活动进行指导。

期待优秀的你加入我们,一起成长......

来稿请发送至332002779@qq.com邮箱,别忘记照片与个人简介联系方式哦!

名称

文学院会员家长群

热线

15658112999

联系人

盛老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