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力挺中国,毅然辞去总裁工作,四次申请绿卡,只为成为中国人
李宁说:“人生有很多偶然性,很多偶然事件的发生,促使你一段时间,甚至是一辈子的轨迹,你是金子到哪里都会闪光。”
有一颗外来的金子,在中国发了光。他因一封“来自天堂的信”,与中国结缘,成为第一个拿到福建省绿卡的外国人;
他还是开启“一带一路”国际发展路线的起源人,一个带领中国十多个城市,走出国门,见证中国改革蜕变的老外。
他花33年,游历中国大江南北,用1500多封信,撰写10多本宣扬中华文化的书,成为中国代言人。
他就是长着老外脸,拥有一颗中国心,对中国从不见外的老外潘维廉。
一个曾把中国当“敌人”的老外,怎么舍不得离开?他到底经历了什么?这个得从他的梦想开始说起。
“天堂的信”播下中国梦的种子
小时候的潘维廉,梦想是要去澳大利亚生活,并且已经申请通过,不过得18岁以后才可以。
1976年,18岁的潘维廉,没有去澳大利亚,而是作为美国空军士兵,被派往中国台湾。这是他第一次知道中国。
本以为只会在台湾呆两年,但他与中国的缘分才刚刚开始。
有一天,他收到了一封“来自天堂的信”,邀请他到大陆看看。那是来自大陆的大气球海报,它像下雪一样从高空落下,也像一颗种子,悄无声息地埋进潘维廉的心田。
可不懂中文的潘维廉,对它并不感兴趣。但台湾交警的一句话:“不能看,看了要关起来”,激起了他的兴趣,结果一发不可收拾。
他好奇这个占全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是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恐怖”。他开始学习中文,研究闽南历史,他发现:美国人应该谢谢厦门,如果没有厦门,就没有美国。
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有三艘船从厦门运茶叶到波士顿,他们把中国的茶叶扔到海里,因为这件事情,开启独立战争,而美国就是从独立战争中成立。
潘维廉经过初步了解,现实的中国,和大家眼里的中国完全不一样。
这个不一样的中国,让归国后的潘维廉念念不忘。
1980年,潘维廉退伍,8年后,他卖掉自己的公司,举家来到中国。
1988年,他从美国到厦门,要经过三次转机,历经50多个小时,到达香港,再从香港坐18小时的船,过海关4小时后,才抵达厦门。
改革开放时期的厦门,非常落后,路很窄,没有汽车,交通很不方便。但厦门人的思想却很前卫,很国际化,他们计划要做全国最好的MBA项目。
当时的潘维廉表示担心,但看到大家信心满满,决定用一年的时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协助他们。
结果一年,两年,三年,变成33年,潘维廉还是舍不得离开,决定一辈子都在中国。
因孩子的梦,开启书写中国故事
这33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有一天,潘维廉的两个儿子告诉他,长大了要当解放军。
那一刻,潘维廉反而有所顾忌,不是担心孩子,而是他的父亲。潘维廉的父亲是一名军人,当了18年兵,却有11年都在东南亚跟中国共产党打仗。想要说服父亲,感觉比“投敌”还难。
潘维廉很尊敬自己的父亲,如果父亲不同意,他们可能就没有办法来中国。庆幸的是父亲没有反对,也不支持。
他心里清楚,想要说服父亲,得想办法让父亲更加了解中国,需要耐心,更需要时间。
潘维廉最先想到的,就是通过书信的形式,把中国故事,说给父亲听。
“Dear JohnxGwenn:早上好,我刚开始准备工作,但是当地人已经忙了好几个小时。
对于厦门人来说,把握今天,是一种生活方式。”
潘维廉把当地人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中国人的特质,以及风俗等等,所见所闻都写进书信里。
这些信,从刚开始的父亲看,家人看,到两三年后,他们把信复印给别人看。
数量也从几个人,到每个月几百人,到几千人,越来越多人通过他的信,想更多地了解中国。
潘维廉认为只有信件,想揭开人们对中国的误解,远远不够。
他除了书信,开始大量收集关于中国相关的纪录,书籍,画册,书写稿,报纸等等,甚至亲自走访在厦门生活的美国人,以及上了年纪的厦门老人。
潘维廉把自己的研究,在课堂上讲给学生听,叮嘱学生要学习西方的领导力,但更要清楚在历史上,福建(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拥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基础,而且最厉害的不是西方人,而是中国人。
走过世界,最爱中国
潘维廉书写的中国故事,在国内得到学生和当地人的喜爱,在国外,也引发更多人的关注。
一个在美国的中国专家,看了潘维廉的信,反问维廉:“你不了解中国的情况,你不懂,中国根本不是你写的样子。”
潘维廉心想:也是,我又没有看到过,那就去看看。
为了真正看清楚这位专家说的中国,潘维廉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就是走出去,亲眼看看中国真实的样貌。
他买了一辆15座的面包车,改装成房车,带上妻儿,开始游历中国。
1994年,潘维廉用了3个月的时间,从厦门海岸,向杭州,南京,青岛,北京进发;途径西安,兰州,西宁,拉萨,四川,云南,贵州,桂林,广州,海南,再回到厦门。
途中,他看到很多穷人,很多老百姓根本没有钱,但是非常热情和善良。当他自行车坏了,送去维修,他们却不收钱,还给他泡茶。
很多地方,再远,再怎么穷,国家都没有直接给钱,而是修路,安装电灯,水管等等。
当时吃饭还需要粮票,但是他没有,国家政策还没跟上。没有粮票,他就吃不上饭,花钱买,就会触犯法律。所以潘维廉一家吃饭的粮票,都是人们直接送的……
一路下来,潘维廉特别关注对宁夏和青海等西部贫困地区的走访。这让他对厦门,福建之外的中国,有了更深层次,更真实的了解。
在这期间,潘维廉不仅在厦门大学任教,教授管理学课程;还给东南亚开讲座,介绍福建的历史文化;出版了十几本关于中国文化的书籍;并协助厦门,泉州等中国11个城市,参与国际大赛评选宜居社区;2004年评选为厦门十大感动人物;2011年评选为厦门经济特区30周年杰出建设者等等。
2014年,哈佛大学在《哈佛商业评论》里这样写:直到19世纪初,中国经济比欧洲经济更加开放和市场化。
原本以为改革开放,需要六七十年,而中国却用十几年的飞速发展,让世界刮目相看。
相信中国梦,会成为世界梦
叶曼老师曾说:“中国一定强,最晚到2020年。只要给我们安定,只要给我们平安,中国就不得了。因为世界上有两种人都非常聪明。这两种人就是中国人和犹太人。”
“中国人以文化,疆土,历史,被奉为宗祖国,就是靠高智慧赢得天下,而不是侵占弱小国家土地来强大自己。”
而潘维廉经过30年,对厦门的研究和了解,也发现:西方所有人的打拼,就是打仗,都是为了民主,贸易,人权,石油,铜矿等等,而只有中国,是为了世界和平。
潘维廉感慨:中国发展这么快,这么好。最佩服的是他们完全靠精准政府,精准扶贫,还有精准的老百姓的经济发展,和平发展。我怎么会离开这样善良热情的中国人,怎么会舍得离开这么好的国家。
“中国人太不简单!”
“中国人不仅能把握今天,也能把握生命,不随便说放弃。”
这是潘维廉用几十年研究厦门,见证中国发展得出的结论。
世界在变,中国在变,潘维廉也变了。但有一点始终没有变,我们都是追梦人。我们始终相信,未来有一天,中国梦会成为世界梦!
参考资料:
《经典人物记》,《奋进人生》,《央视网新闻采访》,《程序员观世界》。
. END .
【文| 幸福娃 】
【编辑| 毛毛雨】
【排版 | 毛毛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