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EMBA高级工商管理 精华一(纯干货连载)


 一、 什么是企业?


(一)什么是企业?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运用各种生产要素依法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等满足社会需要的经济活动,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企业6方面的职能:
1)满足客户的需求
企业首先应当发现、分析和确定客户需求,从而设法满足其需求,不仅要满足客户明确的需求,还要满足客户潜在的需求,甚至还要创造客户的需求。
2)确保和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是主要的竞争手段。
3)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企业是国家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国家科技进步的主要力量。
4)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5)注重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
6)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
(二)企业的目标
企业具有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
1、企业的经济目标:就是通过生产经营活动获取利润,争取利润的最大化。
2、企业的社会目标:从外部来看,企业的目标就是满足社会需要。企业向国家纳税,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被认为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企业还必须同社会其他成员一起共同设法解决面临的各类社会问题。
3、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关系。
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是互为条件,互相补充的。
首先,利润是企业满足社会需要程度的标志;
其次,利润也是企业满足或更好的满足社会需要的一个重要前提;
最后,满足社会需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企业在努力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还必须满足社会需要,具有明确的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
(三)企业的责任
作为一种经济和社会组织,企业要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些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政府、投资者、消费者、供应商、员工、同业竞争者、社区、新闻媒体。
1、政府:企业要对政府承担责任,包括遵守政策法规、接受指导、监督等;依法纳税,支持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计划,结合市场需求,制定企业的发展计划和经营目标,为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做出贡献。
2、投资者:对投资者或者股东来说,企业的责任就是要使投资者获得投资回报,收回投资并使其增值,即要保证股东收益最大化,提高投资收益率和股票价值。
3、消费者:消费者是企业的利润来源,企业的责任就是诚实守信,给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最终和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同时担负起教育、引导、帮助消费者的责任。
4、供应商:供应商是维系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资源性支持和外部机构和组织。企业对供应商的责任就是信守供货合同或融资协议、合作协议,公平交易,与供应商形成一种平等互利、长期合作发展的关系。
5、员工:企业对员工的责任主要表现5个方面:
1)履行劳动合同;
2)保障员工的基本权利;
3)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
4)将员工岗位配置、薪酬、培训、奖惩、晋升、福利等人力资源政策做到客观公正;
5)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职业发展空间。
6、同业竞争者:企业和同业竞争者之间的竞争行为必须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按公平、公正及相应的市场规则有序进行,坚决抵制不正等的竞争行为。
7、社区:企业对社区的责任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积极采取措施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保持环境清洁,为社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场所。
2)积极参与社会性的环保公益活动,与政府、环保组织等携手参与环境的治理与改善。
3)对社会的长远发展负责,有效利用资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4)对保障社会就业负责,为社会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
5)积极参与本地社团组织及慈善公益活动,为增加整个社会福利尽职尽责。
8、新闻媒体:企业的责任就是保证提供的信息准确、及时,维护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客观性和时效性原则,并自觉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
企业与各利益相关者有着密切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为了维系和改善与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企业有必要在履行经济和法律责任的基础上履行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讲公德、诚实守信、重质量、公平竞争、合法经营、发挥自身资本优势开展慈善活动。
二、什么是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是指在一定的内外部环境下,由企业管理者依照一定原则、原理和方法,对企业的人、财、物、信息等生产要素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实现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的过程。
企业管理的职能主要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等。
(一)计划职能
计划职能是企业管理的首要职能。计划职能是指管理者通过调查研究,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确定生产经营活动的目标,明确为实现目标所要采取的行动。计划职能就是确定企业做什么(目标)和怎么做(行动方案)的过程。
1、计划的作用
(1)计划有利于协调企业的各项工作以实现目标。
(2)计划是降低企业风险的主要手段。
(3)计划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
(4)计划是管理者进行控制的标准。
2、计划的类型
按计划的层次划分,可把计划分为战略计划与运营计划。
(1)战略计划:指应用于整个企业,为企业设定总目标,并且依据环境对企业进行定位的计划。
战略计划的特点:长期性、较大的弹性、还应考虑许多无法量化的因素。在复杂多变的环境因素下,管理高层一方面要制订长远的战略计划,另一方面也要适时改进和和修正。
(2)运营计划:是规定总体目标如何实现的细节的计划,是如何实现战略计划的具体的计划。
战略计划与运营计划在时间、范围、目的等方面是不同的。
时间不同:战略计划考虑的是企业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规划;运营计划,考虑的时间周期一般在一年以内。
范围不同:战略计划的范围比较广泛,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运营计划局限在一定范围内,只关注某一具体职能或者工作。
目的不同:战略计划是服务于企业发展总体目标的,运营计划是为实现某一细分目标而制订的。
3、计划的制订方法:
传统的计划制订方法:计划由最高层管理者制订出来,然后按照企业的组织层次逐级向下分解。
优势:从企业的整体绩效考虑,有助于企业的计划更完备、更有系统性和协调性。
不足:由于没有计划执行者进行沟通导致计划可能缺乏客观依据而无法实施,或因缺乏执行者的理解和支持而不能有效实施。
现代经营计划制订方法:吸收各个层次和各个相关部门的人员共同制订计划,考虑各种计划的影响因素和吸收来自各个相关部门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优势:提高计划的质量、可接受程度和计划的实施效果。
目标管理法进行计划和管理:主管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订,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和方法。
目标管理两个特点:
强调以目标为中心的管理,企业目标是企业行为的导向,同时也是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依据;
强调以人为中心,通过工作的目的性、管理者的自我表现控制、个人的创造性来进行管理。
企业管理者要学会在动态环境中有效制订计划。
首先,应该制订具体但有弹性的计划;
其次,应动态制订计划并评估计划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企业组织结构应尽可能的扁平化。
(二)组织职能
根据实现企业目标的需要,决定如何对企业的活动和资源进行组合。
包括:工作专业化,工作部门化,明确职权与职责,确定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
1、工作专业化
与劳动分工同一个概念。
优点:提高效率。
不足:生产率下降,产品质量下降、员工缺勤率上升,稳定度下降。
弥补方案:岗位轮换、工作丰富化和扩大化,独立完成一项完整的任务;或者组成工作小组进行工作协助,提高员工的成就感,激发工作热情。
2、工作部门化
即通过归并将同类人员放在一个部门统一指挥,以利于协作。部门的划分一般依据工作职能、提供的产品或服务、顾客要求、地区分布或者生产流程等进行。
具体采用何种方式划分部门应以有利于企业的目标实现为标准。
3、明确职权与职责
企业内各个部门的管理者,都应明确职权和职责。
职权:是指管理职位所固有的发布命令和希望命令得到执行的一种权力。
授权:职权可以向让给下属管理人员,授予他们一定的权力,同时规定他们在限定的范围内行使这种权力,即授权。
职责:授权的时候,应该授予相应的职责。一个人得到某种“权力”,他也就承担一种相应的责任,这种完成任务的义务就是职责。
每个下属应当而且只能向一个上级主管直接负责,即遵循统一指挥原则。
4、确定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
管理幅度:指一名管理人员直接有效的指挥下属人员的数量。
管理层次:指企业职责内部纵向管理系统所划分的等级数。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在企业人数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幅度越宽,则管理层次越少;管理幅度越窄,则管理层次越多。
目前企业的趋势是,减少管理层次,增加管理幅度,使组织扁平化,以提高信息沟通和决策与执行的效率,并减少管理费用。
(三)领导职能
指管理者利用企业赋予的职权和自身拥有的影响力而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使其愿意接受管理者所赋予的目标或任务,并积极去实现或完成的过程。
具体包括:指挥,协调,激励,沟通,变革
1、指挥
指挥就是管理者带领和指导下属完成企业的各项工作。
管理者需要高瞻远瞩、头脑清晰地分析企业所处的环境和形势,指明企业各项活动的目标和实现的途径,并身体力行的为实现目标而全力工作;
管理者用自己的行动带领员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奋斗,才能真正起到指挥的作用。
2、协调
协调是指管理者调节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使他们能建立良好的配合关系,不发生重复和矛盾,起到互补叠加的作用,以有效的实现企业的目标。
协调可分为纵向协调和横向协调,内部协调和外部协调。
纵向协调是指对上下级管理人员之间、职能部门之间活动的协调。
横向协调是指对同级各单位、各部门之间活动的协调。
内部协调是指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所进行的协调,
外部协调则指企业与其他单位之间的协调。
做好协调工作,关键在于:使全体员工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目标、方针、政策、计划和规章制度都能清楚的了解,树立全局观念,注重企业整体利益,互相协作,支持和配合,克服本位主义。
3、激励
管理者努力调动企业中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使他们保持高昂的士气,自觉地为企业做出贡献。
激励要求管理者:
充分考虑员工的需要,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目标与员工的个人利益尽可能的结合起来;
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鼓励员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
激励方式:应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主要包括目标和理想、改善工作环境、薪酬福利、培训和成长机会、职务晋升、绩效奖励,授权和参与管理、员工持股计划、工作设计和安排、个人和集体荣誉、企业文化建设等。
4、沟通
沟通就是信息的传递和理解。
沟通在企业管理中具有5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1)沟通是协调各企业要素并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剂;
2)沟通使高层管理者的决策及时传达给各个层次的管理者,并得到正确理解和有效贯彻执行;
3)沟通使企业与外部环境建立联系的桥梁;
4)沟通使基层管理者和员工的许多建设性意见及时反映至高层管理者,使高层管理者的决策更为合理、有效;
5)沟通使员工充分理解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使他们能遵守制度,正确行动,从而保持企业的统一性。
为实现有效的沟通,企业应做到以下4点:
减少管理层级,缩短信息传递链,减少信息传递中的“漏斗”现象,保证信息的畅通无阻和完整性;
营造一种相互信任和开放自由的气氛,鼓励员工之间开诚布公与他人交流,减少员工之间的不信任,从而提高企业内部的沟通效率;
管理信息流,采取措施避免发生信息过载;
尽量开发并使用正式的多种信息沟通渠道,以尽量保持对企业的适当控制,保证沟通信息的规范性、严肃性和准确性。
5、变革
企业的变革是指企业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及时对企业中的要素进行调整、改进和革新的过程。
企业的变革,最重要的是在企业高管层面有完善的计划与实施步骤以及对可能出现的变革阻碍与阻力有清醒的认识,并有能力克服这些阻力有效推动变革,达到预期的结果。
(四)控制职能
控制职能,就是检查、监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进行情况,考察实际情况与原定计划的差异,分析其原因,采取必要的纠偏措施,确保企业目标顺利实现的过程。
计划为控制提供依据,控制是计划实现的保证。
1、控制的作用:
(1)应对企业环境的迅速变化;
(2)预防管理者的失误;
(3)体现授权中的责任;
(4)保证计划的落实。
2、控制的对象
控制的对象或者说控制的内容实际反映了在控制过程中管理者控制的焦点和中心所在。
一般分为:人员、财务、作业、信息和绩效五类。
(1)人员。本质上对任何对象的控制,最终都可以落实到对人的行为的控制。对人的行为的控制方法包括两类:
1)直接巡视,观察员工行为,发现问题,现场解决。
2)对员工行为进行系统评价,找出行为出现偏差的原因,寻求系统解决方案。
(2)财务。财务控制主要包括: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定期审核财务会计报告;保证财务目标的实现。
(3)作业:指从劳动力、资金、原材料等投入资源到产出成品或服务的转换过程。
典型的作业控制包括:生产控制、采购控制、质量控制、维护控制。
(4)信息:对信息的控制就是要建立一套运转有效的信息系统,满足企业内部对各类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存储的要求。
(5)绩效:企业绩效是一系列反映企业效能的指标体系。合理的方法应该是通过一套较为完整的指标体系加以衡量。
平衡计分法,它主要是从股东、顾客、员工和业务流程四个方面来构建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
3、控制的类型
按照控制过程中控制措施作用环节的不同来划分,控制工作可以分为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
前馈控制:事先控制,防患于未然。
现场控制:发生在活动进行过程中的控制。这类控制工作方法主要为基层主管人员所采用。
反馈控制:反馈控制是活动结束之后所进行的控制,为管理者提供了关于计划执行的效果究竟如何的真实信息。
有效控制应具有8个特征:
(1)精确性:信息只有做到客观、精确,才能使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2)及时性:及时提供信息,发现偏差,则可迅速采取措施加以纠正;
(3)经济性:指出的费用必须要有物有所值;
(4)灵活性:以适应各种情况变化,或者利用各种新的机会。
(5)易于理解:让人们易于理解、掌握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6)标准合理性:合理并且能够达到的;
(7)战略性:控制有战略性影响的因素,重点放在易出现偏差或者偏差造成很大危害的地方;
(8)指导性:有效控制不仅可以指出偏差,还应揭示哪些环节发生了偏差,应由谁负责,并纠正这种偏差。
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四项管理基本职能分别回答了一个企业要做什么、如何做、怎样做得更好以及做得怎么样四个基本问题。
这四个基本职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计划是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的依据和前提;而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又是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计划得以实现的保证。

利他思维,免费干货分享,编制不易,您的每个点赞在看和分享,都是给我动力,分享更多干货!

种善因得善果,请分享出去,让更多人学习,功德无量!感恩有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