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与鲁迅”专栏】之四《风雨茅庐》

【“郁达夫与鲁迅”专栏小编提示】

曹丕《典论·论文》中有一句流传至今的话:“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但这一极具普遍性的现象并不适合于鲁迅和郁达夫。鲁迅一生"骂"过不少人,且以尖刻闻名,但对郁达夫却从没有过微词。他虽反感创造社同仁一副"创造"脸,但觉得郁达夫脸上"看不出那么一种'创造'气"。鲁迅、郁达夫这一对文坛密友,在现代中国文坛被传为佳话, 他们之所以会成为至交,因为他们有相似的成长经历,又都是追慕“真”的人,待人真诚,做人很真实,让人体会到一层实在,都是追求真挚之人,彼此之间更是真诚以待。两人也都是颇具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在文学创作的路途上,互相理解,携手并进,共进退,甚至同时遭难,并尽全力促进中国文学事业的发展,编辑刊物,不遗余力;发掘新人,给以帮助,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发展的平台,较为适合的环境,中国现代文学事业蓬勃发展当中应该说他们的功劳是不可估量的。今后十四天特辟“郁达夫与鲁迅”专栏,以飨读者。

郁达夫与鲁迅的故事之四

风雨茅庐

“八·一三”事变后,郁达夫为避国民党当局的政治迫害,于1933年4月举家移居杭州。郁达夫夫妇花1700元买下了玉皇山后30亩山地,接着又置换地皮建屋。新家于“1935年年底动工,熬过了一个冰雪的冬季,到1936年的春天完工……足足花掉了一万五六千元。”建成后,还“涂上了朱漆,嵌上了水泥”,郁达夫特意给它取了一个极富文人情调的名字:“风雨茅庐”。

“风雨茅庐”位于现在的杭州大学路场官弄62号,坐北朝南,分正屋和后院两个部分。临街的是两扇大铁门,进门有一条宽敞的水泥甬道,直接通向高台上轩敞着的三间正房。甬道两侧有五六间平房。正房的当中一间为客厅,其正中的位置上挂着“风雨茅庐”横匾,由著名学人马君武所书;东壁有四个大镜框,是鲁迅先生亲笔手书的著名七律《阻郁达夫移家杭州》;西壁挂的是中国传统国画。整幢正屋三面木柱回廊,古朴典雅。正屋的东侧有一条矮墙,过月洞门,进入后院,有一个天井花园。园内蕉肥竹瘦,绿荫匝地,花木扶疏,幽雅别致;假山石、金鱼缸,相映成趣,别有洞天。后院建有三间平房,分别是书房与客房。其中两间书房,三面沿壁全都排列着落地的高大书架,密密麻麻地放着数万册中、英、日、德、法等国文字的书籍。

假如是太平世界,郁达夫由沪迁杭,精心构建自己梦中的精神家园,尽享人生的绮丽与安宁,委实不失为一件令人羡慕的美事。可是,在时局动荡不安的20世纪30年代,风雨萧瑟,政治阴晦,一个人即便如郁达夫这样著名的文学家,又如何能驾驭自己的命运。与郁达夫一直保持着亲密交往的鲁迅,早已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1933年年底,也就是郁达夫迁杭半年后,鲁迅写下了《阻郁达夫移家杭州》一诗:“钱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何以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鲁迅借助诗歌相当含蓄地向郁达夫指出,杭州城环境险恶,希望他举家远游,实际上便是让他离开杭州。遗憾的是,郁达夫虽把鲁迅的赠诗高悬客厅,内心却无动于衷,以致为杭州的官僚政客等群丑所包围,最后不得不负箧远走。

郁达夫迁居杭州后,并未过着隐居生活。他担任《东南览胜》编委,任杭州作家协会理事,还经常在《东南日报》副刊发表杂文,不时揭露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表现出进步知识分子的铮铮铁骨。“风雨茅庐”建成后,郁达夫发自内心地希望自己能在美丽的西子湖畔长期生活下去。但他终究未能一劳永逸地在“风雨茅庐”中享受到宁静的生活。仅仅过了半年,郁达夫先是远赴福建谋职,奔波于闽杭之间,抗战爆发,日寇长驱直入,杭州沦陷,他又辗转四方,最后浪迹海外……

附:鲁迅与郁达夫在上海的主要革命活动

1928年春,与鲁迅一起参加“中国革命互济会”;

1928年6月,与鲁迅编进步文艺月刊《奔流》;

1929年1月,与陶晶孙合编进步刊物《大众文艺》;

1930年2月,与鲁迅等发起“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

1930年3月,与鲁迅等一起发起在中华艺术大学正式成立中国左联作家联盟;

1931年12月19日,与夏丐尊、胡愈之、周建人、丁玲、傅东华等一起,组织了“上海文化界反帝抗日联盟”;

1932年1月28日,与鲁迅等发表《上海文化界告世界书》;

1932年2月5日,发表与鲁迅、茅盾、叶圣陶、胡愈之等四十三人签名的《上海文艺界人士告世界书》;

1932年2月,与戈公振、陈望道等三十五人组织了“中国著作家抗日协会”,并被协会公推为编辑委员和国际宣传委员;

1932年7月,与鲁迅、茅盾、柳亚子等三十二人联名致电国民党南京当局提出抗议,要求立即释放牛兰夫妇,“以重人道”;

1933年1月,与鲁迅等发起“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1933年5月,与鲁迅领衔签署发表《为横死的小林遗族募捐启》;

1933年5月,为营救被国民党特务逮捕的丁玲、潘梓年四处奔波,并与蔡元培、杨杏佛等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名义致电南京当局,要求释放丁玲和杨杏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