怛罗斯河决战:一场大唐骑兵与阿拉伯骑兵的交锋,影响了世界格局

汉家雄魂,唐家气魄。
汉唐可谓中国古代历史上国力最盛的两个朝代。
曾几何时,大汉朝喊出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时代强音,铿锵震耳,穿越千年,响彻寰宇。
盛唐承袭这一强劲气魄,更开创出“天可汗时代”!
自南北朝至隋、至唐初,突厥人一直吱吱歪歪,扰边侵掠,不胜其烦。
隋炀帝一度被其围困在雁门关,几成囊中之物;李世民也有突厥人兵逼渭桥被迫签订城下之盟的耻辱。
可是,贞观四年(630年),才比兵仙韩信的军神李靖仅以三千之众,便打得突厥主力土崩瓦解。再与另一位初唐名将李世勣双剑合璧,一举将东突厥彻底消灭。
东突厥汗国从此纳入中国版图。
唐朝以投降的突厥军队为雇佣军,开始经营西域。
大唐刀锋所及,伊吾(哈密)、鄯善等国望风而降。
西域诸国中的高昌国,自恃拳头硬,不听话。
好,贞观十四年,大唐骑兵风驰电掣,一如吹灯拨蜡一样灭了高昌国,建立了西州和安西都护府。
象高昌国这样够胆向唐朝亮肌肉的西域小国林林总总有二十多个,包括焉耆、龟兹、疏勒、于阗等等。
神挡灭神,佛挡灭佛。
唐朝骑兵来回荡决,一口气把这些小国灭得干干净净,建立了以安西四镇为核心的西域统治体系。
通常,在打小怪兽练级时,一定要留意后面的大boss出现。
大唐帝国在马不停蹄地整治和管理西域时,有两个强国正悄然崛起。
一个是青藏高原上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帝国——吐蕃帝国;另一个是中东崛起的阿拉伯帝国。这两个国家同唐帝国成为了这段时期西域历史的主角。
吐蕃先出手与唐朝争夺西域的话事权。
唐高宗咸享元年(公元670年),吐蕃对安西都护府发动了第一次攻击,拉开了四镇争夺战的序幕。
双方反复拉锯,四镇数度易手。
武周长寿元年(公元692年),唐武威军总管王孝杰与武卫大将军阿史那忠节大发神威,一举击破吐蕃主力,使之元气大伤,久久不能恢复,安西四镇的争夺战这才暂时告一个段落。
王孝杰与阿史那忠节这一仗打出了十年和平,这也西域在武周篡唐、女主弄政那一段黑暗岁月里保持平静。
阿拉伯帝国加入了争夺西域的时间是开元三年(公元715年),这时候,唐朝当政的是远大志向的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颇有太宗皇帝之风,远不满足于作一个之主,唐朝重新兴起了大规模对外用兵。
阿拉伯方面,被阿拉伯人称为“列王之父”的阿卜杜勒.麦立克任命哈查只.伊本.优素福为掌管东方的最高权利者。而在哈查只.伊本.优素福的领导下,阿拉伯的疆域向东方获得了极大的扩张。哈查只.伊本.优素福还应许他的两个大将穆罕默德和古太白,谁首先踏上中国的领土,就任命谁做中国的长官。于是古太白征服了塔立甘、舒曼、塔哈斯坦、布哈拉等大片中亚地区;而穆罕默德征服了印度的边疆地区。
阿拉伯人初次加入战团,不敢造次,先与吐蕃联盟,共同立了阿了达为王,然后才发兵攻打唐朝属国汗那国。
唐监察御史张孝嵩与安西都护吕休率旁侧戎落兵万余人,击败来犯之敌,夺得中亚重要的属国拔汉那,威振西域。
开元五年(公元717 年),不死心的阿拉伯人继续与吐蕃人联合,猛攻唐安西四镇。
唐朝再次用利刀锐箭狠狠地教训了它,使它哭喊着仓皇宵遁。
不过,阿拉伯人并没因为这两次失败而停下向东的步伐,他们利用军事加宗教的影响,迫逼和勾引唐朝原本在西域的属国栗特诸国反戈,执着地向中亚进行扩张。
开元六年(718年),阿拉伯大将加拉赫统兵北征,于河中北部得胜,但在准备侵入中国领土时,被突厥人包围,最后通过偿付赎金逃命。
开元十年(723 年),阿拉伯易将穆斯棱,再次兴兵攻打拔汉那。
突骑施奉大唐诏迎击,大破之。
开元十二年(724年),阿拉伯穆斯林重攻拔汉那,爆发渴水日之战。
此战,仍以阿拉伯兵败告终。则原已叛附阿拉伯的康、石诸国复归于唐。
也从这一年(开元十二年,724年)开始,作为唐朝的代言人的突骑施深入粟特国境,远至康国(撒马尔罕)本土,频频与阿拉伯人交战。
经年的征战使终使突骑施走向了败亡。
而辉耀一时的中唐名将高仙芝就此闪亮登场。
高仙芝为高句丽人,但必须要说明的是,高句丽是隋唐前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民族,有别于朝鲜半岛南端那个名叫高丽的小小民族,现在的韩国人哭着喊着要认高仙芝为祖宗,纯属乱认祖宗行为。
高仙芝是天生名将,不仅善骑射,骁勇果敢,而且韬略兵法,无师自通。
吐蕃占领了原属唐朝的即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西北部,都城孽多城,今吉尔吉特),唐朝三次出兵不捷。天宝六年(747年),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军出击,翻越雄伟的葱岭(即今天的帕米尔,帕米尔为塔吉克语中“世界屋脊”之意)高原,手到擒来,俘获小勃律王,大振唐军声威,招降了拂菻、大食诸胡七十二国。
高仙芝远途奔袭的能力超乎想象,即使今人亦难望其项背。
斯坦因曾指出:“中国这位勇敢的将军,行军所经,惊险困难,比起欧洲名将,从汉尼拔,到拿破仑,到苏沃洛夫,他们之越阿尔卑斯山,真不知超过若干倍。”
在这次胜利之后,高仙芝被提拔为安西节度使。
天宝八载(749)十一月,吐火罗(在今阿富汗北部)叶护失里伽罗上表唐廷说,临近小勃律的朅师(Shitral)(帕米尔诸小国之一,在今巴基斯坦北部奇特拉尔)王亲附吐蕃,此王切断了小勃律与克什米尔之间的交通,请求唐朝调发安西兵一同发兵击破朅师国。
时为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奉命出军,遂于翌年二月击破朅师国,俘虏了竭师王勃特没。
这两次征战,使唐朝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取得了全面胜利,唐朝也发展到了其顶峰。
高仙芝也为自己赢得了极大的声誉。
在这两次远征中,高仙芝先后采取了出其不意、乘胜追击、假途伐虢、断桥阻援的策略,拔其要点,速战速决,将唐军的伤亡降至最低。在谋略的运用上又环环相扣,一气呵成,牢牢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使敌无机可乘,其山地行军艺术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被吐蕃和阿拉伯人誉为山地之王。当此之时,唐朝成为了塔里木地区、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地区的占有人和塔什干的宗主,控制了帕米尔山谷地区,成了吐火罗地区,喀布尔和克什米尔的保护者。
高仙芝在库车驻地上,其行为俨然是中国在中亚的总督。
不过,就在高仙芝忙于对付吐蕃的时候,阿拉伯的国内发生革命,阿拔斯王朝(中国称之为黑衣大食)建立。
在初步解决了吐蕃方面的问题之后,高仙芝开始采取手段对抗阿拉伯的势力,
鉴于突骑施败亡之后,阿拉伯恢复了在中亚的统治地位。高仙芝为了打破阿拉伯的统治,以石国(昭武九姓之一,都城拓折城,在今乌孜别克斯坦塔什干)无蕃臣礼节为由,发动了对石国的战争,俘获了石国国王那俱车鼻施。
在从石国回军的途中,又突袭突骑施,俘虏了拨可汗。
其实,这场战争的实质是为了打击阿拉伯在中亚的势力,恢复唐朝在河中地区的统治权。
为了对抗高仙芝的进攻活动,阿拉伯联合河中所有属国准备进行反击。
高仙芝得到这个情报之后,于天宝十年天(公元751年)四月,从安西出发,准备先发制人。
在翻过葱岭、越过沙漠、经过了三个月的长途跋涉之后,高仙芝在七月份到达了阿拉伯人控制下的怛罗斯,并且开始围攻怛罗斯城(今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城附近)。
今天许多历史研究者和军事家在研究这一段历史时,大为困惑,即高仙芝的数万中国军队是如何在长达两个月的时间内面临高原缺氧、且几乎没有补给的情况下翻越帕米尔高原的?而这样一支理应疲惫不堪的军团还能在达到目的地后与拥有地利人和、数量数倍于己的阿拉伯军队作战,绝对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据阿拉伯史书《创世与历史》记载,阿拉伯人在接到高仙芝进攻的消息之后,驻巴士拉的东方总督艾布穆斯林立即下达命令,部将塞义德本侯梅德带不下数千人的部队抢先驻守怛逻斯城中,加强防守,为大军集结赢得时间。艾布穆斯林带着自己的1万人赶往撒马尔罕构筑工事准备大战,齐雅德和另一将领艾布达乌德哈里德本伊卜拉欣祖赫利召集河中的驻屯军1万人迅速赶往怛罗斯城。
高仙芝抵达怛罗斯城下,靠着步兵的强弓硬弩,发起疯狂的进攻。
战斗的前四天,中国骑兵完全压制了阿拉伯骑兵。
但是,第五天,阿拉伯援军赶到,从背后袭击唐军,双方在怛罗斯河两岸、今天的奥李阿塔附近展开了决战。
葛逻禄部雇佣兵见事不妙突然叛变,唐军阵脚顿时大乱。
阿拉伯联军趁机出动重骑兵突击唐军阵营的中心,连日征战的唐军在内外夹击下再也支撑不住,终于溃败。
两万人的安西精锐部队,只剩下数千人逃出生天。
在收拢残兵之后骁勇的高仙芝并不甘心,依然想进行一次反击,但是在副将李嗣业的劝说之下终于放弃。
应该说,在这场战役中,阿拉伯人遭受的重创也不小,毕竟,唐军已败退,他们却无力发起追击。
唐朝安西都护府的锐兵劲卒虽已损失殆尽,仅仅过了两年,势头复起,升任安西节度使的封常清大破吐蕃控制的大勃律(今克什米尔西北的巴勒提斯坦),威风重振。
可惜,渔阳兵起,安史祸乱,唐朝国力大损,被迫放弃了在中亚与阿拉伯的争夺。
即怛罗斯之战过后,唐朝无力染指帕米尔高原以西之地,许多自汉代以来就已载入中国史籍并为中国干涉控制的古国均落入阿拉伯人手中,中国势力范围缩小了百余万平方公里。华夏文明从此退出中亚,这一地区开始了整体伊斯兰化的过程,而阿拉伯人则在这场战役中俘获懂得造纸术的中国士兵,造纸术由此传入阿拉伯,并进一步流入欧洲,撒马尔罕成为阿拉伯帝国造纸中心,西方文明也因此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