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中医: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首见于《伤寒论》,是一首名不虚传的千古经典有效方。按照六经审机辨治原则,小柴胡隶属少阳病症。少阳病症是一组临床的症候群,依据《伤寒论》96条、263条的提示,其主要症状包括: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伤寒论》101条中又讲“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此处“但见一症”实则为96条“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四者中任一症状,作为少阳病提纲的“口苦、咽干、目眩”并非柴胡证的特异性临床表现,这一提纲只是揭示少阳病易于郁而化火的特性。《伤寒论》97条说,小柴胡汤病起“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结合96条的临床表现,不难看出小柴胡汤的病变呈现三种症候,其一为胸胁症候:胸胁苦满、或胁下痞硬;其二为寒热往来的症候;其三为累及胃肠病变的症候: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如是,也足以证实以上“但见一症”实则指向为96条四大症而言。《伤寒论》涉小柴胡的条文较多,又有144条“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此外尚有或然证、变症加减等,应用灵活广泛。后世医家也多有发挥,俞长荣《伤寒论汇要分析》中讲“胁下痛”也为一症,从而形成五症的说辞。
小柴胡汤共有七种植物成分组成,分别是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炙甘草。《神农本草经》对柴胡的表述十分清晰,“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随着植物学概念的逐步清晰,人们认识到北柴胡长于解表散热、南柴胡长于疏肝解郁,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伤寒论》中的小柴胡汤之柴胡更倾向于北柴胡。小柴胡汤以柴胡、黄芩清解郁热、疏肝利胆,半夏、生姜和胃止呕,人参、大枣、炙甘草扶正祛邪,阻邪气内传太阴。全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共奏调和之效。现代实验研究表明,小柴胡汤具有退热、抗炎、保护胃黏膜、增加胃肠道平滑肌收缩、促进胃排空、抑制乙肝病毒、抗肝脏纤维化、免疫调节、抗癌等多重药理作用。小柴胡汤是临床有效的退热方,可用于感染性、非感染及功能性发热。小柴胡汤在治疗肝炎、胃炎、食管炎、消化性溃疡、胆囊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上也独具优势。此外,也用于妇科疾病、精神类疾病等。需要注意的是,也有“柴胡劫肝阴”之说,日本小柴胡汤事件也提示当大剂量、长时间服用柴胡时,也需要注意其副作用。任何药物都是双刃剑,在以现代医学为主流的境况下,古老经验医学摸索出来小柴胡汤依然有顽强的生命力,这又不得不说是一种人间奇迹了。
我们听到的一切都是一个观点,不是事实。
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一个视角,不是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