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音频:爸爸辅导孩子作业生气捶墙致骨折:培养孩子这项能力,父母才能少生气┃阿菜
作者┃阿菜 朗读┃阿菜 编辑┃丄学号
网上有个段子说,对很多父母而言,每天最痛苦的事,不是上班,加班,而是下班后还得回家辅导孩子作业。
上海杨浦的一位爸爸,最近就挺痛苦的,下班后辅导孩子作业,过程中搞到急火攻心,又舍不得打孩子,只能自己生气捶墙,结果把自己手捶骨折了,还得住院手术,往手掌打入钢板,不得不心疼这位爸爸100秒。
无独有偶,湖南长沙的一位爸爸因为孩子玩手机,做作业拖拖拉拉,也是有气没处使,只能一拳捶桌子上,结果也是悲催地骨折。
为什么现如今辅导孩子作业场面如此凶险,孩子被动、拖拉,总是让父母操不完的心。如果说想要寻得一味解药,那就是激发孩子的自我驱动力。
自我驱动力,用最简单的一句话说,就是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不需要他人来督促。孩子知道怎么安排自己,不需要父母一再催促,那父慈子孝的大和谐场景才有可能出现。
01
具备自我驱动力的孩子都怎样了
罗振宇就说过:“拥有自我驱动力的人,会想方设法找到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和工具,进行自我学习、探索,或与人合作与创新。而没有这种强烈动机的人,即使拥有再多的资源、工具,都没有用。”
这句话在前段时间刷屏的最美翻译官张京身上得到印证。
从很早,张京就梦想成为一名外交官。
外交官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就是英语要足够好。张京从小就热爱英语,但她不会局限于课堂,她会模仿国外电影说英语,也会在出国旅游的机会中,主动找外国人交流沟通,锻炼口语。
高二时她曾拿到一笔奖学金,第一个念头就是去英国留学,锻炼自己的口语能力。
张京很幸运,很早就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当然她更幸运的是,她的父母是支持她而不是主导她。她看电影学英语,父母不会觉得是不务正业,她拿奖学金出国锻炼口语,父母也无条件支持。
父母的信任与放手,让张京反而懂得要安排好自己,借助外部资源自我探索、学习,收获了成长,也锻炼了自信,成为今天霸屏全网的「牛掰学姐」。
那些具备自我驱动力的孩子,更懂得掌控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并愿意为自己想要的目标去主动调动一切资源的支持,包括父母。
前段时间《奇葩说》里杨天真有一段发言刷屏全网,就是说工作中我们不需要去在乎老板喜不喜欢我,我们又不跟老板谈恋爱,我们要关心的是,这件事情我们自己喜不喜欢。
没有驱动力的孩子,小时候以为学习是为了大人,成人后也以为工作是为了老板。而其实他们忽略了,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首先是为了自己,自我成就的满足感才是充实我们人生的动力。
02
如何触发孩子的自我驱动力
那父母要如何才能触发孩子的自我驱动力呢?
哈佛有一位教授说过,自我驱动与自我管理是两回事。
自我管理是因为要做不喜欢做的事,所以不得不用到「管理」二字,而自我驱动,却是因为热爱,做我所爱,才会自我产生动力,不需要靠外力督促。
因此,帮助孩子发现心中所爱,并引导孩子在所爱的事情上去深挖,才能够让孩子更容易实现自我驱动。孩子只有在真正喜爱的事情上做到最好,收获到自信,才能把这种积极的正反馈延伸到其他方方面面。
张京的父母发现她喜欢英语,从小就为她学习英语提供了很多有利的条件。而张京除了英语拔尖,她的画画也不错,排球也不错,在大学也参加辩论赛、演讲赛、歌唱比赛,成绩都很亮眼。
这些广泛的兴趣爱好也为她后期面对高压工作时提供了强大的综合心理素质。所以,帮助孩子找到他喜爱并擅长的事情,让他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自我驱动的源头。
《自我驱动的孩子》一书中说到,有些孩子自我驱动力不足的原因,主要在于被剥夺了对生活的控制感,导致自主意识低。
大多数父母,总是忍不住想帮孩子做决定,小到先做哪一科作业,大到交什么朋友,孩子不能掌控自己的生活节奏,慢慢地就习惯了依赖和拖拉。
所以,当孩子愿意张罗起自己事情的时候,父母应该窃喜并闭嘴,收住指指点点的欲望,哪怕他们做的还不够好,也给他们试错的机会。
帮助孩子找到心中所爱,在安全的范围内给他们一个自由选择,发挥的环境,让他们找到掌控生活的成就感,这是父母的智慧。
03
如何保护孩子的自我驱动力
那么触发后,家长应该如何才能长久保护孩子的驱动力呢?
有一个「为谁而玩」的小故事,一群孩子连续几天在一位老人家门前玩游戏,嘻嘻哈哈,喧闹连天。老人家实在觉得难受,想了个办法。
他出门给每个孩子发了三颗糖果,夸他们可爱,说他们在他家门口玩得很热闹,让他都觉得不孤单了,所以奖励糖果给他们。
孩子们很开心,第二天又继续来了。这次老人奖励了他们一人两颗糖果。他跟孩子们解释糖果不多了。第三天孩子们又嘻嘻闹闹地来了,这次老人家只给了一颗糖果,并且告诉他们,明天就没有了,因为糖果实在是没有了。
孩子们这回生气了,说明天没有了,那我们也不来你这里玩了。
所以,其实孩子们在为谁而玩呢?他们的初衷是收获到玩耍过程中的快乐,而非糖果,而此时,他们的驱动力却被迷惑了。
《驱动力》一书中就说到:”奖励会使人们的关注面变窄,遮蔽他们宽广的视野……“
我们很多家长知道奖励胜于惩罚,所以在孩子取得一点小成绩时喜欢用奖励的方法去鼓励孩子。然而,保护孩子的自我驱动力,最好的办法,其实是让孩子享受到完成一件事情后享受到的成就感,而不是外来物质。
这种奖励方式,其实从根本上来说,反而模糊了孩子的动机,让小小的他们误以为是为了奖品而做的努力,更糟糕的是,它降低了小孩继续这项爱好的长期积极性。
对父母来说,用对方法,比操心更重要,恰当的方法才能保护好孩子的自我驱动力。让孩子从事情的自我完成度中收获满足感,而不是动机模糊的外来奖励。
04
孩子的自我驱动力
看过那些懂得安排自己的「小大人」,每天知道几点得起床,书包里该放什么东西,放学后作业是什么,怎么安排写作业的节奏,作业做完了为自己安排其他娱乐活动。
这类孩子在长大成人之后,也更懂得在事情之中取舍,清楚自己想干什么,要做什么。他知道自己才是自己人生的主场,其他都只是外援,包括父母。
在父母的操心与放心之间,在孩子的行动与拖拉之间,隔着的,就是孩子的这份自我驱动力,而这个能力,其实是孩子小时候父母给的。
愿我们都能在平行的世界里,摸索到最合适的给予路径!
作者:蔡少燕,笔名:阿菜,走过四大洲近30个国家的人文爱好者,写千字文记录人生,行万里路探索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