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如火,既可以取暖烹调美味又可以将它们化为灰烬
人类最初使用的都是自然火,而人类最早开始使用火的时间应该在大约100万年以前。火的应用,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从100多万年前的元谋人,到50万年前的北京人,都留下了用火的痕迹。人工取火发明以后,原始人掌握了一种强大的自然力,促进了人类的体制和社会的发展,而最终把人与动物分开。
那么现在如果说人性犹如火一样,或许你会充满疑惑,人性与火,这里两者有什么关系呢?
乔布斯曾经写过一本书《乔布斯给中国CEO的三堂课》,乔布斯给我们的第一堂课就是,深度理解“人性”。可能会有不少人质疑,为什么不是设计?可能在乔布斯的哲学里,设计很重要,但设计只是手段,而不是本质的关键所在。
那什么是人性?为什么我们看得那么多的文章,都喜欢以人性开头拿人性结论?
似乎我们一直在反思我们自己。也确实如此。那为什么我们依然把握不好我们自己?难道人性,就是这么悲哀,或许是因为我们不够了解人性与人而言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社会心理学是探讨人性最深入的学科。那么就让我们来看一下这本书《人性实验》,深入的研究一下人性到底是什么?
这本书展示了28个有趣的社会心理学实验,如米尔格拉姆的服从权威实验、阿希的从众实验。这些实验大大提升了我们对人类社会心理和行为的理解。
它的每一章不仅侧重于某一项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研究意义,还引用了相关研究和生活实例。所有章节相互独立,读者们可以按任意顺序阅读,无需担心会失去阅读的连贯性。
这本书同时也包含了许多新研究;并且采用的是生动、对话式的风格。本书不仅可作为读者学习社会心理学、心理学导论或研究设计课程的理想教材,对于普通读者洞察人性、反思自我、思考社会现象都能提到醍醐灌顶之效。
这本书的作者有两位,一位是库尔特·弗雷,他是新罗谢尔学院心理学副教授,于1993年在普渡大学获得社会与人格心理学博士学会。还有另一位艾登·格雷格,南安普顿大学心理学副教授,2000年在耶鲁大学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
01你今天被套路了吗?
我们都听说过:话术。话术呢他并不是假话,只是一种表达方式,但他会对我们决策产生极大地影响。比如说描述一种药物的功效,人们往往喜欢听药物的有效作用。而对于副作用关乎的就少一些。
还有就是现在时下的关于退税这样一项国家政策。退税本来就是自己的钱,为什么我们交了之后经过一定的流程再返还回来,是国家单单是愿意走这个流程吗?当然不是,细想这部分虽然也是返还的是自己的钱,但不作为工资发放而是还要经过一系列操作之后才能得到。
那么我们就会认为这笔本来属于自己的钱是一笔意外之财,所以一般就会产生额外的消费,而不会去像计划工资一样去合理安排它,从而达到了另一个目的:扩大消费,去做一些不属于计划内的额外花销,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刺激了国家的GPD。
还有就是关于我们几乎每天都要面对的额网购,一件商品如果是19元包邮,而另一件是9元但是邮费需要额外支付10元,那么你会选择哪一个?
这些现象在这本书里就叫做“框架效应”。
02 细思极恐的社会现象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疑惑:好多时候,为什么奖励常常达不到激励行为作者举了个例子:一位在公园喂鸽子的老人就是因为讨厌经常取笑他或者搞恶作剧的孩子们,而对孩子们采取了一些奖励制度:付给他们每人一美元以奖励他们的嘲讽。
就这样持续了几天,等到有一天突然不给了,这些孩子便感觉没有了报酬,做得没有动力,就离开了这位老人,还了他一方清净。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似是而非的现象,就是暂时奖励会削弱人们对一项活动的兴趣度,而不是增强。
作者认为,奖励或许会起到一定作用,但奖励会让行动变得很有目的性:为了得到奖励。做事有了目的性,人们通常会希望早点完成它,并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这样就变成了外在的动因,一般情况下,外在动因如果占比更大,内在动因就会减少,缺少的内心,我们就缺乏的持续性,因为内因是我们 内心所热爱的,持久性更强,并且让人更有成就感。
还有就是服从权威实验,这里要说的是,社会心理学史上最著名的或者说最具争议的研究之一,考察了权威与道德的冲突,让我们最近距离的认识人性的真相---天使与魔鬼往往只有一步之遥。举个例子二战时期的一些战犯对犹太人做下的滔天罪行,研究者认为,纳粹党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盲目服从的行为,是由其独特的“德国”性格导致的。所以他为此做了令人震惊的服从实验。
英国诗人雪莱曾经说过:服从,是毁灭一切天才、美德、自由、真理的祸根,它使人沦为奴隶,使人成为一个没有思想的机器。还有沾光效应,旁观者效应,社会排斥(社会性死亡)等等,这些研究都在书里做了详细生动的实验与论述。
看完这些或许会让我们豁然明朗,明白有些事情并不是眼睛看到,或者耳朵听到的。明白这些会让我们有一个明辨的心,让我们能够在不同的境遇下作出相对恰当的选择。
03 人的记忆会撒谎
都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人就会活在回忆里,是这样吗?
反正小时候都是听奶奶讲的故事长大的,有时也会想想自己,以后不知道会是怎样。满腹感慨岁月如梭,自己转眼已为人母多年。虽然这样,但在影响中的妈妈总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记忆会撒谎,这句话一点不假。
那么问题来了:你以为你记住的都是你记住的吗?你是知道有多少记忆是你自己“编造”的吗?
记得有一本日本的书籍《记忆会撒谎》就说到,记忆真的是会编造故事,并且说到因为感情也是大脑存在偏见的结果,所以我们的记忆会根据这个“偏见”编造出不同的故事。
美国传记作家福恩·布罗迪曾说过:即使是最可信的自传,也不太可能反映一个人过去的样子,而更能反映的是他现在的样子。
在《人性实验》这本书中,作者认为人类记忆的运作可以比喻成一个奇特的“文字处理器”,每次打开记忆文档时都会重新编辑文档中的内容。
这样想想,记忆真的是一种很神奇的存在。这种存在,会因为我们的情感而或多或少发生变化。所以如果说回忆美好的过去,让人感受岁月静好可以说是一种美好的放松,那么我们的生活向前,活在当下更是一种智慧。
黑格尔曾经说过:“无知者是最不自由的,因为他要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黑暗的世界。”这个黑暗世界或许也是冰冷的,因为他的生命不能像火一样可以照亮或者取暖。
《人性实验》这本书全方位带领我们探索人性不为人知的真相,我们你能够在面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时候,更加理性也更加形容,就像我们运用火,虽然知道它是危险的,但我们还是可以有效地为我们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