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野生动物的故事13——苏门羚/刘胜祥/奇闻异事求解289/20210423

有一类动物称为“四不像”。即角像鹿不是鹿、蹄像牛不是牛、头像羊不是羊、尾像驴不是驴。称为“四不像”的动物有驯鹿、驼鹿、麋鹿和苏门羚。驯鹿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环北极地区,包括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北部及一些大型岛屿。在中国驯鹿只见于大兴安岭东北部林区。中国鄂温克族使用驯鹿作为交通工具。驼鹿一般出没于北半球温带至亚北极气候的针叶林及混交林。在中国,它们仅分布在大兴安岭及小兴安岭北部,这两种动物仅仅在电视上见过。1995年,我在湖北石首近距离观察过麋鹿,而苏门羚在海拔3000米的神农架老君山上远远地只望了它一眼。
1997年7月的一天,为了爬上老君山并当天返回神农架彩旗管理所,华中师范大学与保护区技术人员共10余人早上4点起床,吃过早餐,走了约二个小时,来到老君山脚下,我们边采集植物标本,边向上爬了1000多米,到达山顶时已经下午4 点了。这里,地势非常险峻,山路陡峭,每个人的体力透支很厉害,只见宋建中老师累得满脸通红。我准备安排大家休息一下,赶紧下山,在天黑之前赶回住地。突然,保护区技术人员李晓东小声对大家讲:“快蹲下,前面林子里来了一头苏门羚。”只见离我们200米左右的森林里走出了一头“牛”。很显然,它发现了我们,由于平时老君山山顶极少有人上去,此动物看了我们一眼,转身又回到森林去了。由于时间很短,我当时没有看清它的相貌,只觉得它像一头牛!至于四不像的特征一个也没有观察到。
在神农架动物标本馆里,使我有机会近距离地观察这位四不像动物。苏门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属牛科,典型林栖兽类,是亚洲东南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典型动物之一,主要活动于海拔1000~4400 米针阔混交林、针叶林或多岩石的杂灌林。在中国则具体分布于西北、西南、华东、华南和华中地区。因其最早是在印尼的苏门答腊被发现的,因此叫苏门羚。因颈部有像马、狮子一样发达的鬣毛,又称为鬣羚、明鬃羊。它的正名叫中华鬣羚。
苏门羚个体高大,头狭长,雌雄两性都有黑色的角,见环棱。它生活在树林、竹林或灌丛十分茂密处,或者地势非常险峻之处。苏门羚四肢发达,它的蹄子是由两个紧密靠在一起的蹄组成,前端窄尖,后端宽阔,四周环以角质,中央为柔软的部分组成,就像一个吸盘,使其能够稳稳地站立或跳跃在陡岩之上。能在最陡峭的悬崖绝壁之间行动自如,或在乱石溪谷之间跳跃如飞。一般结成5、6只小群生活在一起,以各种杂草、树叶为食。性情比较孤独,雄兽总是单独活动。我们在老君山上看到一眼的苏门羚可能是一只雄兽。
由于苏门羚体型较大,能提供较多的肉食,其皮板质量又属上乘,过去常被过度猎杀。在神农架最近的动物红外监测中,经常可见到苏门羚的身影。苏门羚已经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