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给尼克松准备国宴,工作人员跑遍大半个中国。国宴到底吃什么?

所谓国宴,就是国家遇到大型节日,或接见重要外宾时,所进行的宴请。

在新中国建国以来的众多次国宴招待中最出名的,当属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结束后的新中国第一次国庆招待会,这次招待会当时共有600余人参加,也被称为“开国第一宴”。

在很多人眼里,国宴吃的都是山珍海味,鲍鱼燕窝,这些情况在建国初的时候确实有这种现象存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到60年代以后,毛主席曾经对国宴做出过批评,说国宴规格太高太浪费,并且很不实惠。从此国宴就定下了节俭的基调,并且是越往后越节俭,菜品的数量也在逐渐减少。

所以,有些时候国宴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丰盛无比,什么都有,其实有些时候也只是简单的几道菜而已。

第一、“开国第一宴”吃的是什么?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开国的大日子,在开国大典结束以后,举行了大型国庆招待会,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开国第一宴”。

这个任务有幸落在了北京饭店的头上,但对于北京饭店来说,接到国家如此重大的任务,绝对是头一回,不仅如此,如此正规的大型中餐宴会,对于北京饭店来说,也从来没有过。

因为北京饭店一直基本上都没有经营过中餐,经营范围一直都是以西餐为主,要问北京饭店有没有过中餐的记录,应该说非常少,能够找到的案例也只是曾经在国共双方谈判的时候,当时为了照顾中共代表团的饮食习惯,才专门从泰丰楼饭庄请过来几位中餐厨师。

北京饭店

所以说,对于新中国的“开国第一宴”,北京饭店是非常重视的,同时对北京饭店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因为参加这次国宴的宾客,哪个地方的都有,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俗语说,众口难调,所以在菜系的选择上,也是费了很大的力气的。

国宴讲究的就是标准统一,绝对不会因为大家都是来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就什么菜都做。这样的话就是大杂烩了。

所以,最后周总理决定,为了适应大众口味,最终选用了兼容南北菜系之长的淮扬菜,作为国宴菜系标准。

但是对于北京饭店来说,本身就缺乏中餐的制作经验,再加上又定了菜系,困难一下子就出来了。

为了办好这次国宴,周总理亲自批示,由北京饭店专门从当时京城比较有名的淮扬菜饭庄“玉华台”,调来了9名淮扬菜专门为“开国第一宴”掌勺。

本次国宴的菜品菜式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开胃小碟、冷菜、热菜、点心和水果,其中冷菜数量最多,共设有8道,分别是:

桂花鸭子

镇江肴肉

油鸡

五香熏鱼

炝瓜条

虾籽冬笋

兰花豆干

油吃冬菇

6道热菜,分别是:

鲍鱼浓汁四宝

东坡肉方

蟹粉狮子头

鸡汁煮干丝

清炒翡翠虾仁

全家福

点心有4道,分别是:

炸年糕

黄桥烧饼

艾窝窝

淮扬汤包

最后就是水果。

这些菜虽然听上去很稀松平常,但是,每一道菜都有非常深的底蕴,做起来那是相当的不简单,功夫都是非常深的,再比如汤,都是用的鸡汤,看上去很清淡,很平常,但是味道却很浓厚,非常的不简单。

“开国第一宴”的菜品,也为以后每年的国庆招待会定下了基调与格式,每年国庆都会在北京饭店举行国宴,招待四方宾客,一直延续到1959年。

国宴

第二、1959年,首次经历5000人的国宴,如何完成?

1959年的国庆宴会,首次在人民大会堂内举行,这次宴会规模空前,有5000人参加,如此规模的宴会从当年8月份就开始了准备。

这次宴会基本上把北京各大饭店的名厨都集中在了一起,为的就是完美完成这场空前盛事。

当时这些名厨为了研究菜谱,可是下了非常大的功夫,还是那句话,宾客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如何在众口难调下达到统一,确实让这些名厨们绞尽了脑汁。

当时规定有些菜是不能上的:

第一、不能上带有骨头的菜品。

因为在吃饭的时候如果一边吃,然后又一边吐着骨头,显得不太文雅。

第二、不能上相克的菜品。

因为有些食物混在一起吃可能会导致身体不舒服,会吃坏肚子,严重的话还会引起食物中毒,所以这些菜品是绝对不能上的。

第三、不能上外宾不懂食用方法的菜品。

比如说灌汤小笼包,有些外宾就不知道怎么使用,如果到时候外宾吃了以后,弄脏了衣服,汁液淌的那都是,绝对是不雅观的现象,所以像这样的菜品不能上。

国宴菜

最后这些名厨们经过讨论终于定下了菜单,并把这最后定稿的菜单交给了周总理审定。 经过名厨们的讨论,此次国宴菜品主要以清淡、软烂、香醇、口感温和不刺激为主。

当时由于人民大会堂内的加工能力是非常有限的,不可能同时保证上多道热菜,所以,这次国宴主要以冷菜为主,当时的热菜只有两道,其余的就是点心、水果饮料等。

菜单确定后,厨师们就开始加紧准备。因为人民大会堂没有充足的条件让这些国宴食材一条龙完成,所以厨师们只能先采用流水作业的方式这些食材的原材料提前加工好,然后再用大卡车将加工好的原材料运到人民大会堂的地下室进行精细加工。

可以想象同时为5000人做饭,对于后厨来说,即使分工再明确,那也是像打仗一样的,忙来忙去,为此,很多厨师几天几夜都没有睡觉,在这个忙碌的过程中,有的厨师切菜时受了伤,也只不过是简单地包扎一下,就又投入到了工作中去,有的厨师由于连续作战,累的实在不行了,靠在墙上就睡着了。

国宴菜

1959年9月30日晚7点整,5000人的国宴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正式开始。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流程,精细分工。上热菜的时候,几十位服务员同时推着车进入宴会厅。

当时为了把工作做到整齐划一,不出现任何纰漏,工作人员并创新地采用了“红绿灯”方法,比如

黄灯亮表示准备,所有人员必须各就各位;

绿灯亮表示开始行动,按程序走菜、上菜;

红灯亮表示原地肃立,停止一切工作。

如此大规模高规格的宴会,在当时尚属首次,也为以后举行更多人的宴会积累了经验。

国宴

第三、为接待尼克松访华,工作人员跑遍大半个中国寻找食材。

对于动辄几千人的国宴来说,在食品安全方面绝对是不能出现任何问题的。当时人民大会堂管理部门为了食品安全还专门制定了很多严格的规章制度。

对于国宴来说,食品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人民大会堂管理部门为此制定了多个严格的制度。

当时,国宴所用的食材原材料都不是随意去买的,而是有专门的定点去供应,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食材在源头上就不会出现问题。

食材采买过来以后,要经过层层验收,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问题,比如,当采买过来的食材运进人民大会堂以后,首先要通过工作人员的目测来检查,其次,还需要这些食材的卫生检验报告来证明这些食材的出处以及安全性。

国宴菜

除此之外,对这些采买过来的食材,还要经常进行抽查,绝不放过任何不过关的食材,进入到国宴的餐桌上来。

为此在人民大会堂内还专门设有对食材检查检疫的化验室为此还专门配有专职人员进行化验,甚至在食材的保管发放以及领取的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卫生制度进行把关。

为了确保这些食材的安全性在上国宴餐桌之前就给解决掉,在切菜时,会有两名专职的化验员,拿着一个小盒,一根镊子,然后加两片菜放到盒子拿走。等到热菜出锅以后,化验员又会马上过来,再次像取凉菜那样取样,放到培养基里培养,直到用餐结束24小时以后样品才会销毁。

当时的北京东华门大街34号,就是国宴食材的特供处。他的设立就是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外国元首在准备国宴这样的重大国事活动提供食品安全保障。由于其保密性,很长一段时间,这里只能用门牌号码“34号”来命名。

1972年2月,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这在当时绝对是震惊世界的大事,周总理亲自设宴招待了他。

为了备齐宴会所需要的各种食品原料,34号特供处的工作人员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 当时,得知美国客人喜欢吃海鲜时,有关方面便决定准备新鲜的黄海鲍鱼以作备选。当尼克松听说这些新鲜的鲍鱼是采自黄海深处时,不禁为中国人的好客而感动。

在欢迎尼克松的国宴上有一道“芙蓉竹荪汤”,其中用的原料竹荪产自四川长宁。当年,县里接到上级通知,紧急调集2斤长宁竹荪,还说这是一项政治任务,千万耽误不得。可见当时为了获得一些特殊的食材,负责国宴的工作人员真是想尽了一切办法。

第四、为了节俭,毛主席发出一系列批示,终使国宴走上了节俭之风。

建国后十几年的国宴,严格来说确实有一点奢侈,虽然菜品听上去都很普通,但就其制作考究来说,一道菜所费的功夫确实很大,并且在食材的选择上有些时候也偏于上乘。

因此,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毛主席对国宴的要求就进行了一系列的批示,期间对于国宴中的浪费现象,毛主席还曾有过批评,他说:“现在的宴会规格太高,吃掉的还没有扔掉得多,白白浪费了国家的物资。千篇一律都上燕窝鱼翅,花钱多,而且又不实惠。有些东西外国人根本就不吃。我们请外国人,我看有'四菜一汤'就可以了。”

毛主席的话一语中的,当时确实是如此,国宴看起来很排面,也很有面子,但是国宴后造成的浪费现象也是很大的。并且当时的国宴一味追求高端食材,也确实没必要,在这一点上多少有点浪费国家资源的情况。

毛主席作出指示后,这种现象迅速改观,周总理按照毛主席的指示精神,专门为以后的国宴定下规矩:以后的国宴标准就是“四菜一汤”。

这个规矩一出,以后的国宴标准也就此定了下来,此后基本没有变过。

此后,在“四菜一汤”的基础上,国宴的菜品又不断进行消减,之后开始尝试“三菜一汤”甚至“两菜一汤。”

比如在2008年8月24日的中午,也就是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当天,为了宴请参加奥运会闭幕式的各国贵宾,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了国宴。

在这次国宴上,国宴的标准就不再是“四菜一汤”,而是变成了“三菜一汤”。 这种做法,既节省了经费和物资,又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成为了我国现在宴请贵宾时经常用到的菜品格式。

时至今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于当年具有国宴标准的菜品,也不再那么神秘,如果说当时由于物资匮乏,导致很多菜品显得很高大,离人民大众很远,那么随着今日,各种物资琳琅满目,各种菜品应有尽有,那些具有国宴标准的菜品,如今也能进入寻常百姓家,如果有时间,有闲暇,对于人民大众来说,也是能够很容易地品尝到的。

中华美食,源远流长,成千上万。各地有各地的风格,各地有各地的味道,不管是四大菜系还是八大菜系,他们都是中华美食的代表,国宴美食与众不同的就是它虽不豪华,但却制作精良,国宴上的美味,可能很多人都能通过其他不同方式品尝到,不同的是国宴可能更多的会凸显出来它的政治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