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最相思(第357章) 2024-04-10 12:14:06 得知安禄山去世后,最为之振奋的人,无疑是李亨。自从房琯756年10月率领唐军在陈涛斜铩羽而归后,李亨愁眉不展,唐军损失大半,没有足够的力量收复长安,大唐该怎么办?这时,他想到了一个人——他曾经的谋士李泌。李泌出生于722年,字长源,出身于辽东李氏,自幼聪颖,有神童之誉。728年,年仅7岁的李泌受到李隆基的召见。李泌入宫时,李隆基正在和中书令张说对弈,李隆基让张说考考李泌。张说让李泌以“方圆动静”为题作赋,李泌不慌不忙地请张说先示范下,张说以为李泌被难住了,笑道:“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不料,李泌从容应答道:“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李隆基对李泌顿时刮目相看,夸他果然是个神童。张说和张九龄都很赏识李泌,常常把他请到府上交谈,称他为“小友”。李泌成年后愈发博学,尤其精通《易经》。他常年游历嵩山、华山、终南山等名山,寻访神仙不死之术。751年,李泌向李隆基献上《复明堂九鼎议》,李隆基想起李泌的早慧,召他入朝讲授《老子》,并任命他为待诏翰林,供奉东宫,陪太子读书。从此,李泌深受李亨信赖。但是,好景不长,因为李泌看不惯杨国忠、安禄山的飞扬跋扈,忍不住写诗讽刺他们的行径。对此,杨国忠怀恨在心,向李隆基诬告李泌写诗讽刺朝政。753年春天,李泌被贬往蕲春郡(今湖北蕲春),索性辞去官职,归隐名山。如今,在李亨最为迷茫之际,不由想到了李泌,就派人四处寻找李泌。恰好李泌也听说了李亨在灵武即位,决定出山投奔李亨,助李亨一臂之力。李亨和李泌753年春天分别时,谁都不会料到竟会发生安史之乱。如今,君臣相见,自是有种说不出的唏嘘和感慨。李亨求贤若渴,问计于李泌,李泌坦言相告,分析天下大势和成败关键。李泌认为,安禄山及其领导的叛军是胸无大志的乌合之众,取得两京后,只会烧杀劫掠、贪图享乐,无意问鼎天下。用他的话说,就是“天下大计,非所知也。不出二年,无寇矣”。听了李泌的分析,李亨原本灰败的心情顿有好转,当即要授李泌官职,但李泌自称山人,坚决推辞,只希望以宾客的身份待在李亨身边。李亨无法,只好授李泌为银青光禄大夫,口口声声称其为先生。李亨外出时,让李泌陪他乘坐同一辆车,路人纷纷议论说“穿黄衣的是圣上,穿白衣的是山人隐士”。李亨听说后,便赐李泌为金紫光禄大夫,任命他为广平王李豫的行军司马。李泌婉言谢绝,称无福消受,但李亨坚决让他接受,并感慨道:“先生曾经侍从过太上皇,又当过朕的老师,如今又任广平王行军司马,朕父子三代人都受益于先生。”李泌入朝议论国事,从制书文诰到将相升迁,李亨都和他商量,朝廷上下都知道李泌虽不是宰相,却权逾宰相。让李亨尤其佩服李泌的是,虽然李泌比李亨年轻11岁,但处理问题时却比李亨冷静、理智。李亨当太子时,李林甫多次在李隆基面前污蔑陷害他,李亨受够了委屈,对李林甫积怨已久。李亨在灵武即位后,打算将李林甫的遗骸挖出来焚烧。对此,李泌肃然反对说:“陛下身为天子,却念及旧恨,不能以宽广的胸怀示于天下,会使那些投靠叛军的人失去改过自新的想法。”李亨大为不悦,反问道:“难道先生忘了往事吗?”李泌平静道来:“微臣考虑的不是这些。上皇统治天下五十年,如今无奈幸蜀。蜀中气候恶劣,上皇本已年迈,听到陛下记恨旧怨,岂不内心不快?若上皇因此伤感得病,天下人将如何看待陛下?陛下即使以天下之广大,也不能安抚人心呐。”李泌话未说完,李亨便明白过来,原来李泌是委婉地提醒他,古往今来,能忍人所不能忍者,方能成人所不能成。身为天子,岂能意气用事?李亨明白了李泌的用心良苦,对李泌愈发感激在心。757年2月,李亨听说安禄山意外死亡的消息后,大喜过望,立即和李泌商议剿灭叛军的战略。李泌就当时的情势,提出了“挫其锐,解其纷”的战略。简而言之,就是让唐军大将郭子仪、李光弼等对长安、太原、范阳等地发起反攻,使叛军不得不拉长战线,北守范阳,西救长安,奔命数千里,劳损其精兵。唐军再将各路兵马齐聚扶风,以逸待劳,与朔方军共同平定叛军。李亨采纳李泌的建议,按照他的计划行事,果然不出其所料。757年二月,郭子仪进攻潼关,打败了756年6月率兵进攻长安的叛军将领崔乾佑,崔乾佑向南逃走,逃往安邑,安邑城的唐军假意接纳他。崔乾佑的军队进城进到一半的时候,唐军突然发兵,崔乾佑脱身逃走。叛军将领安守忠守卫永丰仓,郭子仪派遣儿子郭旰与安守忠交战。经过一番激烈的交战,唐军终于夺取了永丰仓,打通了潼关到陕州的道路,但郭旰不幸阵亡。李泌建议李亨趁胜追击,直捣叛军老巢,但李亨担心唐军重蹈陈涛斜的覆辙,诏令郭子仪先回凤翔休整。757年五月,李亨令郭子仪再度率军收复长安。经过几个月休整,叛军将领安守忠的兵力大增。郭子仪在清渠(今西安以西)与安守忠交战,唐军失利,部众溃散,大败而归。郭子仪聚集余部,退守武功(今陕西武功),向李亨请罪。李亨这才后悔没有听信李泌的建议,错失歼敌良机。迫于形式所逼,李亨只好派遣仆固怀恩出使回纥,和回纥缔结婚姻,并要求回纥出兵讨伐叛军。唐军何时才能收复长安和洛阳?756年秋天,王维在洛阳菩提寺写下了“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受够了叛军暴行的大唐百姓们,和王维一样,翘首以待唐军早日到来。这一天,应该不远了!(未完待续) 赞 (0) 相关推荐 唐军眼看就要溃败,一大将解开战袍,丢盔弃甲,立下头功 发生在公元755年底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一次标志性事件.这次叛乱刚发生,唐玄宗就逃离了长安,将京师让给了叛军.安禄山攻下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势力达到了顶点.然而,安禄山却仅仅过了一把瘾,就在公 ... 188篇:李白、李璘为何要起兵造反? 本文合计7100字,预计阅读时间20分钟 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笔者将以史实为依据,用类似小说的形式,将我国的古代历史,一点一滴地书写下来. <隋唐300年>第188篇 李白.李璘为何要起兵 ... 多行不义必自毙!疾病改变了历史,安禄山为何灭不了大唐王朝? 安禄山并无攻灭唐朝的可能,因为他自己的身体因为晚期糖尿病,健康状况恶化严重,根本支撑不住了,正是天夺其魄.恶贯满盈. 安史叛军以范阳.卢龙两镇边军为核心,整个大唐帝国军队的1/3精锐部署于此,是以起兵 ... 《梁健续集:再启征程》第357章:村村通路 第357章 村村通路 梁健和宋楷一边喝着清酒,一边吃着寿喜锅.因为时间晚了,两人都有些饿了,碰杯颇频繁,吃菜也很带劲.若不是在小包厢,让人看到,恐怕都不敢相信,偌大叠祝市委书记和市长竟然在这里狼吞虎咽 ... 此物最相思——第159章 第159章 恩泽一场 是夜,月光如水,清风无边. 玉真公主屏退左右,独自缓缓走进用青石围砌.花瓣漂浮的温泉池.透过氤氲的雾气,可以看到池水泛着粼粼波光.这是皇兄十多年前命人为她开凿的温泉,但她却总觉 ... 此物最相思(第352章) 安禄山去世后,投降安禄山的大唐官员心情各异. 据不完全统计,此时在安伪朝廷担任九品及以上职务的大唐官员共三百多人.其中,有在战场上战败投降的武将,如哥舒翰.达奚珣等:有长安沦陷后被俘虏到洛阳.被迫投降 ... 此物最相思(第351章) 757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定都洛阳.自称雄武皇帝刚好满一周年. 看着洛阳.长安两座都城都已在大燕囊中,李隆基已逃到蜀中让出皇位,李亨组织唐军反攻长安却大败而归,安禄山越想越是痛快,早就传令下去,正月初一 ... 此物最相思(第353章) 虽然玉真公主早就有心理准备,猜想遭遇国破家亡.爱妃自缢.太子登基等一连串变故后的皇兄,状态一定大不如前. 然而,当她亲眼看到皇兄时,依然还是吃了一惊--他的双肩已经彻底垮了下去,目光中满是浑浊的苍凉, ... 此物最相思(第350章) 对于崔光远投奔李亨.边令诚被李亨斩杀.房琯战败于陈涛斜等,远在洛阳的王维都一无所知. 不是洛阳消息不通,而是王维有意封闭了自己. 自开蒙读圣贤书的那一天开始,"名节"二字,就如同烙 ... 此物最相思(第354章) 自玉真公主来到益州陪伴李隆基后,李隆基心中的悲凉和落寞稍稍纾解了一些,精神也渐渐好了起来.加上益州的天气也一日日暖和了,李隆基决定出去走走散散. 益州城东有一座寺庙,名为大慈寺,始建于魏晋时期.据益州 ... 此物最相思(第349章) 无论是李隆基在益州颁布罪己诏,还是李璘在江陵修筑江淮防线,都无法从根本上扭转战局.平定叛乱的重任,最终压在了李亨身上. 当李亨在马嵬驿和李隆基分道扬镳时,当李亨历经艰难险阻抵达朔方军大本营灵州(今宁夏 ... 此物最相思(第347章) 自从王维答应投降后,安禄山就派人将王维从菩提寺接了出来,安置在洛阳城最为繁华的天津桥附近的宅邸中. 几天后,任命诏书下达,王维被任命为给事中,和陈希烈.张均.张垍等人同朝为官,王维心中的苦闷自不必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