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为庚子年的春天带来了一片阴霾,同时也给大多数行业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本就处于"寒冬期"的汽车行业,经此一疫更是雪上加霜。
数据显示,今年1月中国汽车市场总销量194.1万辆,同比下降18%。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4万辆,同比大幅下降54.4%,创下了2019年以来新能源汽车月销量最低值。
可以说,作为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2020年"开局不利"的新能源汽车又一次站在了行业的十字路口。
在"补贴退坡"、"国六提前执行"等政策在2019年对汽车行业发难之后,2020年的汽车市场曾被寄予厚望,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又一次打乱了行业的正常发展节奏。车企、经销商停工停业,开工开业日期一再后延,车企销量应势加速下滑。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在2019年出现整体销量下滑的前提下,2020年伊始,再次出现断崖式下滑。数据显示,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0万辆和4.4万辆,产量同比下降55.4%,销量同比下降54.4%。其中,乘用车产销完成3.5万辆和3.9万辆,产量同比下降56.3%,销量同比下降54.5%在此基础上,多数主流新能源车企的日子也不好过。根据车企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比亚迪新能源汽车1月销量为7133辆,同比下滑75.12%;吉利汽车1月新能源和电气化汽车销量为4762辆,同比下降47.2%;北汽新能源1月新能源汽车销售2006辆,同比下滑55.5%;长城汽车旗下的纯电动品牌欧拉销量为1300辆,同比下降65.6%。造车新势力方面,蔚来汽车1月销量为1598辆,同比减少11.5%;理想汽车1月售出1180辆新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其在年前积累了一大波订单,在一月进行了释放;威马汽车销售1027辆,同比下跌20.3%。市场表现低迷,对于车企尤其是主营新能源汽车的车企而言,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纵观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国家政策鼓励和支持下,一直都是在突飞猛进的发展。直到去年下半年补贴新政实施,新能源汽车销量开始进入下行通道。如今受疫情影响,政策层面的利好信息开始出现。比如,日前《求是》杂志发表的中央层面有关疫情的纲领性指导文章中提出"要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带动汽车及相关产品消费"的表述,这对今年汽车消费无疑具有指导性的意义。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出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进行修改的通知,并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工信部发出的修改意见显示:设计与生产分离,企业准入门槛降低,鼓励代工是三大明显的调整方向。意思很明显,就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采取更加开放包容的监管手段,进一步放宽了准入门槛,并强后期监管,给企业和市场带来更多的选择空间。这意味着,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如何提升自身行业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玩家们主要面对的问题。以特斯拉为例,作为外商独资的新进入者,其2019年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始动荡的环境下依旧高歌猛进,营收超过208亿元,同比暴涨69%。股价也是一路飙升,市值超过了多数传统汽车集团。今年1月,工信部合格证产量数据显示,特斯拉仅依靠一款Model 3车型便以2625辆的产量排在国内新能源车企行业第五位。相信工厂产能爬坡后,其产量还会进一步增长,显示出其对中国市场的信心。而中国车企想要像特斯拉一样不畏市场严寒,实现自救。首先,就是要提升旗下车型真实续航里程。比如国产特斯拉Model 3在NEDC工况续航里程可达460km,而真实续航里程相差无几。其次,是进一步提升车辆性能。我们依旧以Model 3为例,其除了标准续航版本,其他车型全部都是采用前后双电机驱动的,不过就算是单电机的Model 3,0-100km/h加速也仅仅只需要5.6秒,性能比很多百万跑车都要强悍。接下来,是智能化水平一定要出色。新能源车型相较于燃油车,一个明显的区别智能化水平尤其在自动驾驶功能更加出色,只有这样,才能俘获更多年轻消费者的青睐。最后,是要不断提升旗下车型的保值率。众所周知,新能源车型目前的保值率和燃油车相较甚远,导致一部分人望而却步,只有保值率提高了,消费者才会大胆购买新能源车型。写在最后:事实上,自2018年下半年中国汽车市场逐渐遇冷以来,竞争便开始日益激烈。只不过这一趋势在遭遇疫情后,开始展现的一览无余。可以预见,相比在1月受疫情影响更严重的2、3月销量,或将迎来更大跌幅,车企们唯有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才能取得相对更好的成绩。也唯有如此,车企们才能在疫情过后,抓住压抑已久的消费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