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评级币的集藏心得
看到这两天社区里在讨论评级币的问题,实泉也特别有感触,因为手里全部都是评级币,而且几乎都是满分的,在收藏高分评级币的过程中,酸甜苦辣,不一而足,总的来说 ,欢笑大于泪水。实泉想结合自己的收藏经历,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收藏评级币的一点心得体会。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是谢尔登评级体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70分制,1分为最低分,70分为最高分,目前两大评级巨头NGC和PCGS都是采用的这种体系。大概2013年底的时候,国内的 钱币学术机构推出了我国自己的钱币评级标准,采用的是100分制,100分为最高分,中金国衡,源泰采用的是这种体系。还有一家中钞鉴定,虽然采用的100分制,但是分为70+30 两部分,70分是品相分,30分是工艺分,相当于是70分体系和100分体系的结合。
自2011年NGC首先以每年4次现场评级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从此拉开了中国评级币市场的大幕,此后PCGS也随后进入中国,并首先在中国设立评级公司。
由于评级币有着保真、品相统一、便于收藏和观赏等无可比拟的优势,加上这些优势完美契合网络电商的交易条件,借助电子商务的东风,使得评级币像烈火一样,瞬间在中华大地滚滚燃烧起来。
对于现代金银币来说,假币相对较少,那么评级之于金银币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实现了品相的量化统一,这是评级币最核心最重要的功能。
我们都知道,品相对于钱币来说,是除真假之外 最重要的属性,在真品的前提下,品相好一些,差一些,价格相差很多,尤其对于稀少的珍品,品相差异导致的价格差异就更加巨大了,甚至达到2-3倍。
另外,由于有着统一的 封装盒子,评级币能把规格不同的金银币统一成一样大小,这样便于保存。 而且评级盒边缘做了特殊的防滑处理,且采用EdgeView技术,使得我们在把玩观赏金银币的时候,不仅不用担 心手滑脱落的风险,而且能更清晰的观赏币面和币边。
但是随着评级币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实泉认为,评级币也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评级币破坏了金银币的整体性。我们知道,完整的一套现代金银币包括钱币、证书和外包装盒。证书里面有这枚币的官方介绍和参数,一个设计优秀的外包装盒,能更好突出 钱币的特色,2020年的良渚金银币外包装就是个完美的例子。但是一旦评级后,一般会把盒子和币分开存放,赏币的时候,也不会把币结合盒子一起玩赏。甚至在交易的时候,对于评级币,币友会更加宽容,没有盒子和证书似乎不是太紧要的事。而如果是一枚裸币的话,如果没证书和盒子,钱币价值会受到影响。
其次,评级币分数没有像评级公司说的那么客观。由于评级的品相分数主要依靠人,那么钱币的评级分数就很受评级师的个人状态、业务水平和公司的管理的影响。
且不论不同评级体系下的分数可比性不强, 即便同一体系下,不同公司的评级标准和松紧程度也不尽相同。同样70分体系,机制币送P,现代金银币送N似乎也说明了这两家的评级水平的偏好; 即便同一家公司,同一枚钱币,不同时间出的分数很有可能不同,所以才有老标和新标的区别以及老标低分砸盒重新送评博升分。区分老标,一个是看标签的样式, 一个是看评级编号; 即便是同一家公司,同一枚钱币,不同地点的评级师评出来的分数也不尽相同,所以才有美评和国评的概念。美评就是送到美国本部评级,国评就是在国内的 公司评级,一般来说美评因为评级师业务水平较高,评级时间充裕,评级流程更规范,就会更严格一些。
最后,在评级币中,有个“分数膨胀”的现象,我们不得不承认,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哪家公司,由于利益的驱使,都会慢慢放松分数的标准。实泉由于收集70分的钱币,对此深有体会。同样的某一枚钱币,在过去7年70分的数量总和不如最近这3年70分出来的多,现在新品评70已经成为常态。
评级币让人又爱又恨,那要不要评级呢?要实泉来说的话,关键还是看你自己的需求。 高分的评级币相对裸币来说会有一个溢价优势,所以如果你有一定的品相鉴别能力,可以通过买裸币送评来获取评级分数上的溢价收益。 由于评级币有相对统一的品相定级,这让交易变得更加容易,如果你需要进行顺畅的网络交易,可以先评级,但是要考虑钱币本身的价值和评级费用之间的比例,对于低值钱币,品相 又不是非常完美,那就没有送评的必要。 至于新品要不要送评呢?基于现在新品评级几乎都是70分,评69分都有亏钱的可能,如果只是收藏的话,确实没有评级的必要。但是由于评级后方便观赏把玩,所以还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偏好来定。如果买新品,建议直接在易金网拍买评级币,现在新品评级币70分可能比裸币还有点溢价,69分的新品网拍价格就有可能包不住评级费,所以,对于买家来说,直接买新品评级币还是很划算的。
其实不管每个人的看法如何,由于评级币有着独特的优势,结合网络拍卖的现实,评级币都是发展趋势,目前在中国评级币的庞大需求也充分说明了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