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多中心研究揭示肺癌机理,或改变临床用药方案

据 2019 年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显示,肺癌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首位,2015 年我国新发肺癌病例约为 78.7 万例,发病率为 57.26/10 万;按死亡人数顺位排序,肺癌位居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第 1 位,2015 年肺癌死亡人数约为 63.1 万例,死亡率为 45.87/10 万。

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其生物学,治疗和预后将肺癌分为两大类: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所有肺癌的 85%-90%)和小细胞肺癌(SCLC,占所有肺癌的 10%-15%)。

融合基因是实体和血液恶性肿瘤重要的癌基因。随着基因组学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肺癌罕见突变被发现,常见融合基因有 ALK(3%~7%)、ROS1(1%~2%)、NTRK(3.3%)和 RET(0.7%~2%)。

RET 基因可通过融合突变的方式促进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类相对罕见的突变,可见于肺癌、甲状腺癌等多个瘤种。NSCLC 的 RET 融合突变率约 1%~2%,其中以 KIF5B-RET 融合最为常见。

近年来,针对 RET 融合突变,靶向 RET 的多重激酶抑制剂(MKIs)、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和化疗是三种可选择的治疗方式,目前已经研发了一些较为有效的新药,然而对于 RET 融合患者的临床、分子、免疫特征以及预后,我们仍然知之甚少。

由广东省人民医院杨衿记教授团队牵头,联合全国 13 家中心在《血液学与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JHO,IF=8.731)发表题为 “Association of genetic and immuno-characteristics with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RET-rearrang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ret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 的论文,针对携带 RET 融合 NSCLC 人群展开了中国最大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研究为该类人群更有效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哪些新的证据?预后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将为 RET 融合 NSCLC 的临床检测、用药带来哪些改变?

PD-1 仅为 “靶向抑制剂” 和“化疗”之后的备选疗法

论文的结论是,与化疗相比,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有降低预后的趋势。因此,RET 重排的患者可能并不总是适合一线免疫治疗试验,应该考虑使用选择性靶向治疗和化疗,直到发现更特异的生物标记物来区分免疫治疗的应答者和无应答者。

该研究共纳入全国 13 个中心,共计 129 例 RET 融合 NSCLC 患者,通过 NGS 或者 FISH 法评估 129 例患者的 RET 融合基因亚型发现,其中 99 例(76.0%)患者为 KIF5B-RET 融合,24 例(18.6%)为 CCDC6-RET 融合,其余均为相对罕见的融合亚型,129 例 RET 融合 NSCLC 患者中最常见的共存突变为 TP53 突变(38%)和 SETD2(9%)突变。

129 例 RET 融合 NSCLC 患者中,共有 45 例晚期患者具有完整的总生存期(OS)和治疗相关信息,因而被纳入本次分析。总生存期(OS)是指从随机化开始至因任何原因引起死亡的时间,是衡量癌症预后效果的重要指标,总生存期(OS)越长,则代表治疗效用越显著。

其中,中位生存期(中位 OS)又称为半数生存期,表示有且只有 50% 的个体可以活过这个时间,是总生存期另外一种表达形式。

研究结果显示,45 例患者的中位 OS 为 20.3 个月。对比不同 RET 融合亚型患者 NSCLC(现阶段至少发现 12 种 RET 融合变体包括 KIF5B、CCDC6、NCOA4、MYO5C-R、EPHA5、TRIM33、CLIP1、ERC1、PICALM、FRMD4A、RUFY2、TRIM24)的 OS,发现 KIF5B-RET 融合与非 KIF5B-RET 融合患者的 OS 无显著差异,中位 OS 分别为 18.4 个月和 20.3 个月。

同时 TP53 突变共存患者相对于 TP53 野生型患者,中位 OS 更短,两类患者的中位 OS 分别为 18.4 个月和 24.8 个月;尤其是伴随 TP53 功能缺失型突变的患者,其中位 OS 更短,只有 10.2 个月。

45 例患者分别接受了靶向 RET 的多重激酶抑制剂(MKIs,n=19)、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n=11)和化疗(n-29)。数据截止时,由于药物在国内尚不可及,因此没有患者接受选择性的 RET 抑制剂治疗。对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分析发现,用三种不同方式治疗 RET 融合 NSCLC 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无显著的差异(如图 1. A 所示)。

(来源:上述论文)

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是指由随机至第一次发生疾病进展或任何原因死亡的时间,疾病进展包含肿瘤增长、肿瘤原发病灶转移以及发现新的病灶等。PFS 越长,则代表预后效果越显著。 

其中,有 11 例 RET 融合患者接受免疫治疗(ICIs),包括 4 例一线应用、4 例在二线应用、3 例在二线后治疗中应用。10 例患者可以进行疗效评估,总体人群的客观缓解率(ORR)为 20%,疾病控制率(DCR)为 60%。结合患者的 PD-L1 表达情况进行分析,PD-L1 表达阳性患者的 ORR 为 33%。

不同 PD-1 药物的效用存在较大差异,研究测试了 10 种免疫药物(如图 1.B 所示):有两种药物在同 PD-L1 的表达水平之下作用效果有正向进展,分别为得瓦鲁单抗(Durvalumab)和派母单抗(Pembrolizumab)。

然而,ICIs 的疾病控制率(DCR)的中值 PFS 相对较短,免疫检查点抑制结果表现次优。其中有一例接受“培美曲塞”+“培美溴珠单抗”(Pemetrexeddisodium +Pembrolizumab)作为一线治疗的患者(如图 1.B 第五列),这是 FDA 根据第三阶段 KEYNOTE-189 试验的数据批准的一种化疗药物 + 单抗治疗药物的组合,但结果显示,该患者并未获得任何反应,肿瘤并无良性预后进展。

RET突变仍无特效药,巨大的市场需求尚未满足

生辉总结了由 FDA/NMPA 批准 / NCCN 指南推荐的常见靶向药物列表,包含了针对 10 个靶点的 24 个肿瘤药物,其中大多数针对 EGFR 和 ALK 基因突变。针对 RET 靶点的治疗药物只有两个,卡博替尼(Cabozantinib)、 凡德他尼(Vandetanib),目前仅由 NCCN 指南推荐,且暂未获批上市。RET 融合 NSCLC 虽然是罕见突变,但患者人数多,如要精准的筛选出有该突变的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和更经济的治疗方案,就需要研发针对该突变的药物,这一医疗需要当前远未得到满足,潜在市场空间巨大。

RET/TP53 共突变将致不良预后,要求检测技术精准区分患者

临床实践中,为患者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需要能发现基因突变的检测技术。

KAAS,TP53 和 EGFR 是 NSCLC 最常见的突变基因。其中,TP53 是一种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可以控制细胞生长和监控 DNA 损伤。论文作者发现,发生 RET/TP53 共突变患者的临床结果不理想。与其他基因相比,TP53 共突变在 RET 融合时发生频率较高。最近的研究表明,TP53 突变对 EGFR 突变和 ALK 重组 NSCLC 患者的预后有负面影响。

然而,在 RET 阳性肺癌中,伴随的 TP53 突变并没有被描述为不良的预后因素。TP53 突变的负性预后效应可能与肿瘤抑制功能丧失、基因组不稳定功能增强、癌细胞转录组和表型调控能力有关,未来的研究有必要改善用药模式。这些额外的基因异常在疾病进化中的作用,需要及时捕捉,这对检测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目前用于 RET 融合突变检测方法主要有 4 个:1)逆转录 PCR(PT-PCR);2)免疫组化(IHC)检测;3)高敏感性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4)二代测序(NGS)。

免疫组化(IHC)是检测 ALK 和 ROS1(突变基因)有效工具,但因为假阳性和假阴性发生率高,而无法检测 RET 融合突变情况,这种方法的使用频率正在下降。

逆转录 PCR(PT-PCR)在 RET 筛查研究中的使用率最广泛,可检测已知 RET 融合,但主要缺点是无法检测新的或未知突变,且会低估 RET 融合发生率。在多数 RET 融合筛查研究中,PT-PCR 多于 FISH 或 IHC 技术联合。

高敏感性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是 RET 融合检测金标准,且与融合伴侣无关,但检测费用高,且需要专业的技术力量,目前仅能在较大检测中心进行。同时,FISH 无法提供特殊 RET 融合突变基因的信息。目前 FISH 阳性阈值尚无标准,产品仍存在进步空间。

随着检测技术的提升,近年来二代测序(NGS)作为检测工具应用日益广泛,即使在标本肿瘤细胞比较少,其检测的敏感性也不会收到影响。但技术操作复杂、数据庞大分析困难、成本高。

“近 10 年来,中国肺癌临床检测各方面在不断进步,但与欧美国家、日本等地区相比,还比较落后。”哈尔滨当地医院一名不具名胸外科医生对生辉说到,“我们目前最常使用的方法是常规分子检测逆转录 PCR(PT-PCR),比较大的医院会结合 FISH 和 NGS,检测的准确率就会相对比较高。”

他认为,设备在医院临床的普及率亟待提高,检测方法仍存在改进空间,“地区与各单位的发展很不平衡,差异性较大,还需要时间去优化。但我觉得,二代测序技术囊括了基因突变、扩增和融合等分子检测套餐,将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工具。”

结语

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对产品开发有明确的指导意义,从论文研究结果来看,目前 RET 融合 NSCLC 的治疗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需要研发高效低毒的 RET 抑制剂,探索不同融合亚型对疗效的影响及 RET 抑制剂的耐药机制。同时,临床需求正在对 IVD 体外诊断设备的技术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对中国的企业而言,这是一片等待开拓“无人之境”,也是由需求汇成的“机会之海”。

参考:

https://jhoonline.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3045-020-00866-6#Fig4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