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有八个基本笔画,隶书只有三个,但都能找到二者的对应关系

中国的书法文化经过三千多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五种成熟的基本书体,也有的书家将行楷和行草两种过渡书体作为两种独立的书体。从这个意义上就可以说,中国书法有七种书体。为了区分,我把篆书、隶书和楷书称为静态书体,而将其他四种书体称为动态书体。

隶变是中国书法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在三种静态书体中,由篆书隶变产生隶书,再由隶书隶变产生楷书。在由隶书向楷书过渡过程中,不光是字的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基本笔画也由简入繁,由隶书的三种基本笔画,发展演变成楷书的八种基本笔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永字八法”。

这篇文章我就从“永字八法”说说楷书中的八种笔画在隶书中的对应写法,进而找出隶书在向楷书进化过程中的传承和演变。

【方圆居文化】----01

——楷书的“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是书法文化中很重要的内容,据说是王羲之总结提炼而成,也有人说这在王羲之以前就有。但我认为,这个“永字八法”应该出现在魏晋时期,即使不是王右军所创,也不会比他所处的时代早许多。因为书法文化史上的第二次隶变就发生在东汉末年,或者魏晋时期,那个时候应该是王羲之开始写小楷的时候。

永字八法是一个很有文化内涵的总结,是对楷书基本笔画的高度概括和提炼,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用一个字基本把汉字(楷书)的基本笔画全部概括,这在书法文化史上也是一件也不起的事。每当看到这个“永字八法”,我就会想起梁朝周兴嗣编撰的《千字文》,都是极有文化的人才能做到的文化雅事。

永字八法其实就是“永”这个字的八个笔画,对应的笔法分别是:侧、勒、弩、趯、策、掠、啄、磔。

楷书、隶书永字八法笔画对照

(1)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

(2)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

(3)竖为弩(用力也);

(4)钩为趯 (跳貌,与跃同);

(5)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

(6)撇为掠(如用篦之掠发);

(7)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

(8)捺为磔(磔音哲,裂牲为磔,笔锋开张也)。

永字八法所对应的八个笔画,在隶书中均有其对应的写法,但笔法却比楷书简单的多,笔画的表现形式也没有楷书那么多样。下面,让我来一一论述。

【方圆居文化】----02

——楷书的点有七种形态,隶书中则只有五种——

点,在永字八法中对应的笔法叫做“侧”。所谓侧,古语解释为如“鸟之翻然侧下”,说的是用笔时入锋后即转侧锋,铺毫行笔,势足即收。这里描述的“点”主要是指上点、或称之为圆点,是所有汉字笔画的根源,其他所有笔画如横、竖、撇、捺等均始于这个笔画。

点,在书法中有多种表现形式,楷书中有七种,隶书中往往不太注重开合之分,大致有五种。

1、独立点。也可叫做圆点、豆点,往往在字的上方,如宝盖旁上边的点。这种点在隶书中有时写作小横或小竖。如下图:

2、曾头点。也叫做羊角点或相向点,一般出现在字头。在隶书中一般不单独出现,往往以下面的相背点的形式出现,有时即使出现相向的写法,两个点也往往朝一个方向。

3、其脚点。也叫做相背点,一般出现在字脚。在隶书中往往写做两个小竖点,有的碑帖也写作“八”字。

4、水旁点。主要是三点水和两点水。楷书和隶书中均有。

5、开三点。也叫小字点,如系字下三点,隶书中往往写做三个小竖点,中间竖点一般长一些。

6、合三点。也叫做学字头、在楷书中三个点写法不同,一般前两点向右下倾斜,第三点向左下撇出,隶书中则将三个点均向下出锋竖点,上面所说的开三点也是这样,在隶书中不做开合之分。

7、开四点。又称火字底,在楷书中一般最左侧点向左下顿笔,右三点向右下偏斜。隶书中则基本是四个点均向下出锋,只是大小有所变化而已。

【方圆居文化】----03

——楷书中的横画有五种,隶书比它多一种——

横,在永字八法中对应的笔法叫做“勒”,意为写此画如以缰勒马,有愈收愈紧之意。无论楷书还是隶书,横画都不能写太平直,所以,所谓的“横平竖直”在表达上是有问题的。在楷书中,横画有五种表现形式,隶书中都有对应的写法,但隶书却比楷书多了一种,即波磔,也就是所谓的一波三折。

1、凹横。中间凹下,笔画带仰势。一个字如果有并列的多个横出现,一般上横多用此画,这在楷书和隶书中是一样的。

2、凸横。一般为长横,两端筋骨刚劲外露,首尾稍低,中间略细而拱,宛若覆舟。这个笔画多出现在一个字的主笔,在隶书中多写作波磔笔画,但有时因为“雁不双飞”的规则,不能重复出现波磔时则以凸横方式出现。

3、平横。起笔、收笔均不重按,行笔也不提,腰相对粗平。这个笔画在楷书和隶书中均经常出现。

4、左尖横。起笔不重按,有时甚至露锋入笔。这个笔画在楷书中很多见,但隶书中不多见,有时偶尔出现也是与其它笔画相交时,省去藏锋动作而致。

6、右尖横。起笔藏锋或顿笔,但收笔提起出尖。这在楷书中不多用,但隶书、尤其是《曹全碑》中却非常多。

7、波磔。只在隶书中出现,亦即一波三折,要求书写时起笔要写出蚕头,收尾要做出雁尾。

【方圆居文化】----04

——竖画在楷书中有七种,隶书中有一种不常用——

竖,在永字八法中称为“努”,意思是用力如弯弓,要有张力。在楷书中,竖同横一样,也不能拘泥于“横平竖直”的要求,也不能写得平直。但隶书中的竖,除了一种写做竖弯以外,其余都要写得直且立。

1、垂露竖。起笔、收笔均需藏锋,收笔要回笔裹锋,写成圆形或方形,不出尖。这种笔画在楷书和隶书中均有。

2、悬针竖。起笔藏锋,收笔提笔出锋,如直立的缝衣针。这个笔画在楷书和隶书中均常见,但写法上都忌讳出尖太细,不能写出鼠尾状。

3、粗腰竖。有人也将其称为“铁柱子”,很形象。这种笔画在楷书和隶书中都有,其实是垂露竖的一种,只是粗短而已,一般用于多个笔画的中间部分。

4、上尖竖。顾名思义,即起笔有尖,收笔稍重,一般用于承接上边笔画时使用,隶书中很少见到,但也在一些碑帖中偶见。

5、相向竖。两个竖画组合出现,呈向势。楷书、隶书均多见。

6、相背竖。两个竖画组合出现,呈背势。楷书、隶书均多见。

7、曲脚竖。这是楷书中的定义,也是垂露竖的一种,只是在收笔时向左或向右偏重,向左收时如出钩就是竖钩。在隶书中则直接写做竖弯,只向左弯。

【方圆居文化】----05

——钩在楷书中有十种之多,隶书则全部以其它笔画代替——

钩在永字八法中称为“趯”。在楷书中,写这个笔画时要驻锋提笔,将笔锋调整到出钩方向,然后突然趯出,力量集中于锋尖处,就像人集中力量踢出一脚一样。这个笔画在楷书中表现形式多样,有十种之多。但在隶书中却没有,所有钩画均有其他笔画代替。

1、竖钩。又名中钩,是与竖相连的钩画,根据实际需要向左或向右出钩,向右出钩时就是挑。在隶书中,则以左弯或右弯的形式出现,一般不出尖。

2、弯钩。这也是楷书中的特定笔画,一般是单字中竖钩的竖不直,要写成弯,如“乎、子”等字,在隶书中写法同上面的竖钩。

3、横折钩。在楷书中多见于宝盖头,在隶书中也不单独出现,而写作横和竖的搭接,一般分两笔写成,不同于楷书的圆折或方折。

4、竖弯钩。又称为浮鹅钩,如“已”的末笔。这个笔画在隶书中多见,但仍然不写钩,而代之以波磔笔画,欧体楷书中的这个笔画还保留了隶书的笔意,写出来如鹅浮于水面,十分优美。

5、戈钩。其笔法在楷书中还被称为“背趯法”,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笔画,在欧楷中写出来很有张力,有险绝之美。在隶书中也不单独写作钩画,也以波磔代替。

6、心钩。在楷书中介于竖弯钩和戈钩之间,主要用在“心、必”这类字上,写法上要内敛含蓄,不能太放纵。在隶书中也不单独出现,而以波磔出现。

7、曲抱钩。这种钩一般在字的右边,包左边笔画,如“匈、句”等。在隶书中写作大弯,也不出钩。

8、背抛钩。如“风、迅”字右边的钩画,在隶书中也以波磔代替,或直接写做竖笔,既不出波、也不出钩。

9、藏锋钩。在楷书中这是一种钩的回避,主要是一个字出现两相同的钩时,一般将其中一个写做藏锋收笔,不重复出钩。而在隶书中也讲究回避,但却一般写作自然的收笔,既不出钩,也不藏锋。

10、耳钩。即左耳旁或右耳旁,在楷书中是要在收笔时写一个小钩的,在隶书中则是自然弯曲,不出钩。

【方圆居文化】----06

——挑画在楷书中有两种,隶书中不单独出现——

挑,在永字八法中称为“策法”。意为用鞭策马,用力在鞭把,得力在鞭梢。在楷书中有两种表现形式,但在隶书中也没有独立的笔画,而以其他形式取代。

1、横挑。或者叫挑横也可。主要是一些偏旁在左侧时,最后一个横画往往写作挑画,如“地”字左边的“土”,“玛”字左边的“王”等。在隶书中往往写作右尖横,有的就是直接写做小横。

2、竖挑。在楷书中也叫右竖钩,写法同横挑是一样的。在隶书中也不单独出现,一般写作竖弯即可。

【方圆居文化】----07

——撇画在楷书中有四种,隶书以左下弯和左下直的形式出现——

撇,在永字八法中称为“掠”,意为飞鸟下翔,要快而且势锐,有一掠而过的意思。在楷书中有四种,在隶书中则为向左下方的竖弯或向左下方的直画。

1、长撇。在楷书中是一个很优美的笔画,写出来如长叶掠水,木梳理发。但在隶书中,则写做竖弯即可。

2、短撇。在楷书中也称为“啄”,形如鸟之啄物,十分形象。一般这个笔画用在单立人旁、欠字头左画等。在隶书中经常写做一个露锋起笔的向左下顿收的直画。

3、平撇。如“重、受”等字的起笔笔画,在隶书中有两种写法,一是直接写作横画,二是逆笔从右向左写下弯横。

4、竖撇。一般在字的中心,如“大、丈”中的长撇画,在隶书中用竖弯代替,类似于长撇。

【方圆居文化】----08

——楷书中捺画有直捺和平捺之分,隶书均以波磔代之——

捺,在永字八法中被称为“磔”,这也是楷书和隶书唯一最接近的笔画,在欧楷中这个笔画基本是一样的。楷书中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直捺,或者叫竖捺;二是平捺,也可叫“之”字捺。在隶书中均以波磔代替,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1、直捺。如“人、尺”中的捺笔,在隶书中写做相对陡一些的波磔。

2、平捺。如走之、之字、定字下边的捺画,要写得平直一些,隶书中也是写作平直一些的波磔即可。

【方圆居文化】----09

——短撇在永字八法中作为一个单独的笔法——

短撇,在永字八法中称为“啄”。在上边已经叙述过了,这里不再重复。

启示:隶书和楷书是中华书法文化中两个重要的书体,其传承和过渡有直接的关联性,在学习和创作过程中应该注意其先后顺序,在楷书作品中可以加入隶书笔法,但隶书作品一般不允许使用楷书笔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