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孩子大便里的玉米,我陷入了沉思

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

孩子头一天啃的玉米,第二天会完整地出现在便便里。

图源 soogif

民间有说法认为这是消化不良,要“健脾”。这当然是不对的。关于什么是真正的消化不良,可以看看这篇《不爱吃饭=消化不良?真正的消化不良是这样...》。

还有说法认为,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孩子的咀嚼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善。这可以解释一部分原因,但还不是全部。

孩子咀嚼功能不完善,是针对所有需要咀嚼的食物,凭什么玉米就能过五关斩六将,完好无损的走到最后呢?

原因一

食物咀嚼不细致

胃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可以视作一条生产流水线。食物在有限的时间内,经口腔、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直肠的轮流处理,会变得越来越细碎,直至最后变成残渣,排出体外。

图源 soogif

良好的咀嚼,是这条生产流水线的“预处理”步骤。

如果食物外层有壳或者包膜,在咀嚼时又没有被充分破坏(例如西瓜籽、玉米粒),就算到了胃肠道也难以进一步被消化,只能是被一步一步推到大肠,直至排出体外。

原因二

含有丰富的不可溶性膳食纤维

某个食物如果没有被细致地咀嚼,也不一定能see you tomorrow。

例如米饭、馒头,如果囫囵着吞下去了,也不会以原型出现在便便里。

这是因为米饭、馒头等食物中,不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不够高

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就好像盖房子的钢筋龙骨,能够给食物良好的支撑,让食物保持自己的外观形态,也具有较大的硬度。

所以难以被消化,再加上它们有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比如让食物更快的向肠末端移动),更容易以原型排泄出来。

富含不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食物中,最典型的代表莫过于金针菇。

图源 soogif

金针菇中含有丰富的“几丁质”,也称为“甲壳素”,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的外壳、昆虫的甲壳中,可想而知,很难以被“切碎”和糊化。因此金针菇怎么进去的,还可以怎么出来。

同样,玉米和一些坚果、豆类的外壳也含有丰富的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如果逃过了牙齿的咀嚼破坏,就有机会包裹着整个颗粒穿肠而过。

原因三

外观“醒目”

所谓的醒目,也就是能在便便中被一眼认出来。这需要两个条件:

1、食物的颜色、外形和便便有较大区别。

比如红心火龙果,鲜艳的红色简直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排便时经常吓到人。

比如金针菇,白色的长丝在水中飘摇。比如玉米,黄色的大颗粒也很醒目。

2、食物的量足够大。

只有量大,才能有更多“露脸”的机会。如果只有一粒玉米、一根金针菇过五关斩六将到了出口处,被辨认出来的机会也很小。

那么问题来了:

什么样的食物会容易吃多呢?

当然是好吃的食物
比如本次开团的

↓农田好货-玉米棒↓

醇香!

玉米一煮好,自然香气扑面而来,

一口下去更是清香浓郁,

整个办公室的馋虫都被吊起来了。

Q弹!

脆嫩Q弹,玉米粒如爆浆般在口腔跳跃,

用这一口开启一天的早晨,

实在是幸福极了。

为什么这个玉米这么优秀?

  • 身出名门

    产自黑龙江省友谊县——中国现代化农业的发源地,也是“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中国绿色名县”。此地河流纵横、土壤肥沃,四季分明,雨热同季,现有耕地达9.2万公顷,常年种植玉米、小麦、水稻等农作物。

  • 严格筛选

    品相不好的不要,颗粒破损的不要、长度不足14cm不要。让每一根玉米棒都是颗粒饱满,让人一次吃个爽。

  • 全流程低温锁鲜
    玉米棒在从地里采摘后的5小时内经过自动化高压清洗,去除杂质,120度高压高温杀菌等工艺处理,再以零下35摄氏度极速冷冻16个小时。记得到手后也要冷冻保存,要吃的时候下锅蒸15-20分钟/微波炉5-7分钟。

这样一款好吃又健康的玉米

你值得拥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