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能力
本文导读:
连口罩都不知道认真戴好的人,暴露出一个问题,那就是缺乏切换能力。
每天乘坐地铁上下班,我经常会遇到不认真戴口罩的人。所谓不认真戴口罩,就是虽然遵守官方规定戴着口罩,但不是任凭口罩下滑露出鼻孔,就是不认真压平金属条让口罩露出大大的缝隙,或者索性把鼻子嘴巴一起“解放”,口罩直接拉到下巴上。
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些人很聪明。因为不戴口罩就违反了防疫规定,连地铁公交都上不去,而规规矩矩戴口罩又会让自己憋得难受,起码自己不方便不爽快。所以如此戴口罩相当于打了擦边球走了中间地带,谁都不能说什么。我就见过一位美女,经地铁安检提醒戴好了口罩,可刚走出几步就又把口罩扯到了下巴上,整套动作潇洒顺畅。
我的第二反应是,这些人不讲究。虽说国内疫情高峰已过,但不间断的境外输入病例还是每天都有,而且疫情出现存在时间差,人们通常是事后才得知自己曾和确诊病例共处一车一室。因此,不认真戴口罩既是图一时畅快为自己挖坑,也是在为自己朝夕相处的亲友埋雷。
况且,一时的不在乎不讲究不代表永远的超凡脱俗。不认真戴口罩的人如果真的“中了枪”,一定也和其他病例一样需要医疗资源的救助,需要社会各界的关爱,该有的该做的一个都不能少,该担惊受怕一样担惊受怕,说白了就是损人不利己、自找麻烦。
不认真戴口罩只是细枝末节个人行为,跟故意隐瞒病情故意传播病毒的恶劣行为不可同日而语,实在犯不着上升到道德层面去谴责。连口罩都不知道认真戴好的人,暴露出一个问题,那就是缺乏切换能力。
什么是切换能力?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老人们常讲,“干什么像什么”,指的就是这种切换能力。一个人能根据场景时间等外部条件的变化,迅速从旧状态调整到相适应的新状态,从一种情绪过渡到另一种情绪,就是切换。切换能力强,则人适应环境的能力就强,做事就能事半功倍;切换能力弱,则人与环境总显得不搭配、慢半拍,处处落后时时被动。
就像前面提到的戴口罩。既然是全民疫情防控措施,既然疫情还没有过去,那就容不得半点儿松懈差池,大家都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病毒也就无计可施。可有些人就是在家松快惯了自由惯了,习惯于凡事由着性子,喜欢找机会抖机灵钻空子,所以一碰到规则就会下意识地“捞偏门”。他们的切换能力就很弱,很少顾及自己的行为要随环境的改变而切换,只知道随心所欲,而忘了“不逾矩”。
因此,切换能力的强弱,往小了说是个人重视程度,往大了说还是个人素质。一点小事儿都做不好,都要想方设法地钻空子讲条件,大事儿根本不用指望,就算侥幸扛到肩上也会塌架趴窝,不堪重用。
不单单是戴口罩这种小事儿,体现切换能力的场景几乎无处不在。因为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一个人不可能时刻绷紧弦保持一种状态,而这种不可或缺的切换能力就显得很重要,因为它检验的是个人自律。
比如运动员在面临大赛考验之前,最为看重的就是临场状态。而这种临场发挥甚至超常发挥的前提,就是运用各种方式调整自己,实现由赛场外到赛场内的快速切换。上世纪八十年代第一个打破亚洲跳高纪录的健将朱建华,就曾经透露过自己实现快速切换的方式。每逢登场比赛之前,他都要把自己关在休息室里放松地听一段交响乐,为的就是清空杂念,把注意力聚焦到那根横杆上。由训练场到比赛场,几乎每一个著名体育明星都有自己调整情绪切换状态的好办法,唯有做到如此,才会全力以赴。
除了体育场上,更需要切换能力的当属军队。《孙子兵法》有云“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就在强调军队令行禁止整齐划一,在不同的场合保持不同的状态,如此方成攻无不克的威武之师。日本战国时期的名将武田信玄对此推崇备至,直接将“风林火山”四个字写在军旗之上,成为战争史上的经典。而古人将军事活动这种切换能力推演到个人素质之上,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静如处子、动若脱兔”。
再比如电视剧《亮剑》中的人物原型之一,开国元勋王近山将军,平日里面带微笑文质彬彬,一旦领受任务上了战场,就会拿出“烧铺草”视死如归的气势跟敌人硬碰硬,以至于被上级和战友戏称为“王疯子”。而他带出的部队下属,也理所当然因循了这种快速切换的能力,平时不显山不漏水,一旦派上用场就大显神通,上演“狭路相逢勇者胜”“风雪大别山”的壮阔功勋。同样也就不难解释,为何改革开放初期,尽管王将军已经身故,但他昔日的部下李德生、尤太忠、肖永银等战将还能独当一面,挑起国防现代化的大梁。
如果不注重个人的切换能力,任凭自己的惰性随遇而安自然蔓延,自然不甚乐观,引人担忧。
比如说我们经常在社会新闻中看到,某些年轻的父母对孩子疏于管教看护,或者忙着打牌打游戏,或者只顾看手机,导致幼儿受到突如其来的伤害,造成一幕幕悲剧。这其实就是个人切换能力的不足所致。虽然生理年龄到了为人父母的阶段,但心理年龄相对滞后,自己根本上还是个没长大的孩子,如何能强求他们管好带好自己的孩子呢?更有一些年轻人,动不动就因为感情问题工作问题寻死觅活,动不动就要麻烦警察蜀黍出面,这就是切换能力极差,心智远未成熟的“巨婴”,说不定比不认真戴口罩的人还多。
我们孩子的切换能力也必须提起重视。比如说有的孩子在小学时期成绩优异,一到了初中阶段就开始手忙脚乱成绩下滑,这其实也是切换能力弱的表现,分明还没有从等靠要的小学阶段过渡出来,因而才对强调自律强调个人学习的中学不适应。
说了这么多切换能力,那出众的切换能力从何而来呢?
我认为一则是天生的,与生俱来。当年那位从一名站岗执勤的北大保安靠自学成为北大学子的青年,就显示出强大的自律与顽强精神。如果他不能调动起干劲忘我学习,恐怕一辈子都会栖身于低层级社会,无法实现自己的跨越。
而另一则则是后天培养,自我锻炼。记得曾有一篇文章也提到一位进城务工的农村青年。他的特点就是善于观察,观察旁人的行为举止,然后快速地模仿领会。这就是环境和他人对于一个人提高切换能力的积极作用。因为有了这种学习能力,作者说这位青年不但在城市里站住了脚,后来还开创了一番事业。
因此,面对新环境新要求新工作的切换能力,是彰显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不怕学得慢,就怕不去学,不怕事情小,就怕不重视。只要不断学习不断领会,不用耍个性抖机灵,也能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个人自由境界。
END
小编其人
小皮流流(另一网名:皮皮中尉):现为某主流媒体主任编辑,“天涯文学”签约作家,“360个人图书馆”原创达人;在本职中品味业务骨干的充实,在读书写作中聆听先哲的教诲,在陪伴妻子女儿的过程中体会最纯真的快乐。
历史推荐
每周一至周五晚20:00,咱们在“铭语铭言”不见不散。
关注公众号
鼓励支持小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