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问题存在哪些方面?有哪些现实难点?
乡村治,天下安。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社会、市场和政府关系,城市和乡村关系,国家和农民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农村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也面临很大的挑战。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20字方针,明确提出乡村治理要有效。2019年6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35年,加强与改进乡村治理总体目标是“乡村社会治理有效、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再次强调要“治理有效”言简意赅地指出了现在我们乡村治理仍需要努力的方向。但当前的乡村治理存在一些现实难点,制约着乡村治理有效进程的脚步,具体是哪些呢?接下来就和美丽乡村公司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难点一:自治水平低
广大农村地区是践行村民自己当家做主的村民自治制度,但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相对城市来说并不优越,有些人还受基本生活的困苦,因此对自治和权利表达关心较少。另外自治需要文化基础,而村民受教育程度低,对自治制度的理解和认识不够深刻,先天的缺陷,再加上后天条件的不足,导致了乡村治理自治水平低。
难点二:传统的治理方式不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
中国乡村社会很大程度上是“熟人社会”,目前可能转换为“半熟人社会”,传统乡村治理采取的是村民自治和乡村德治的模式,而当前的这样的治理模式凸显出其局限性,乡村治理问题的从单一到多元的转换,乡村社会人员流动性的加大,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要求。
难点三:治理“行政化”现象明显
在乡村社会中,大多数村民即使知道村民自治制度,但依旧会认为“村长”、“村支书”才拥有话语权,习惯性按指令行事,把自己当做下属去执行命令,从身份上、行为上形成了“行政化”,这不符合村民自治的性质,也造成乡村治理难度上的加重。
难点四:“空心化”严重,治理主体缺失
人民群众是乡村治理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最终受益者。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向城市迁移,优秀的青年群体选择非农岗位就业,乡村的精英人才不断流失,空心村现象越来越普遍,农村社会逐渐从熟人社会转变成陌生人社会。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有头脑有思想的人带领,市场企业在农村很难成长,这些都给乡村治理带来不少挑战。
乡村治理是我国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实现乡村治理有效需要与时俱进,数字化乡村治理模式是解决传统乡村治理难题最佳的途径。作为数字乡村建设发展路途中的一员,美丽乡村公司以国家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了以“一中心、三平台、N应用 +市场化运营”的乡村治理体系,着力解决乡村治理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平台集“数字治理、数字产业、数字服务”多个模块,可实现“应急指挥、城乡管理、日常监管、数据共享”等调度,成为全链条、全时空、全方位的可视化基层治理智能管理系统,实现线上线下同步运行,精细化和智能化相融。同时,平台还重点延伸村级治理服务平台建设,通过群众手机端APP收集问题和开展服务事项,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