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发生在灵璧县北的战斗!
灵璧故事
战略反攻开辟灵璧解放区
1947年8月7日至27日,刘(伯承)邓(小平)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从战略防御向战略反攻转变的序幕。尔后,陈(毅)粟(裕)大军挺进豫皖苏边区,陈(赓)谢(富治)大军挺进豫西,三军构成品字形,协同作战,共同开创新的中原解放区。在此形势下,淮北挺进支队在洪泽湖周围积极开辟新的解放区。到1947年底,收复了三分之一的失地,解放了100多万人民,建立了九个县的民主政权。中共淮北地委于1947年12月26日决定,以泗县、睢宁县为依托,向西发展开辟灵璧,并指派吴云培同志负责。
1948年1月4日,吴云培带领冯希仁、石玉玺、许则贤、陈乃胜、薛圣贤等12名干部,进入灵北。挺进支队和地委为开辟灵璧,派81团和一个骑兵大队进入灵璧县、泗县边区,向盘踞在这一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发起了攻势。8日首克国民党高集乡(属泗县)公所,全歼正副乡长以下30余人。13日乘胜攻克禅堂东南大冉家国民党据点,击毙40余人,俘敌125人。高集、大冉家两次战斗胜利之后,淮北地委决定正式建立灵璧县民主政权,任命吴云培同志为中共灵璧县委书记兼县长。
原在东撤时被打散的灵璧籍干部刘焕位、邱朝刚、姜德传等10余人,也相继回到本县与县委接上了关系。干部力量增加了,县委又搭起冯庙、高楼、尹集、朱集四个区的架子,还组建起30多人的县大队武装。1月22日,县大队配合81团兵分三路向游集、渔沟一带的国民党政权和据点发起进攻,歼灭国民党游集、刘寨两个乡公所的全部和渔沟乡公所的大部分,共歼、俘敌人200多人。使四个区的共产党政权有了落脚点,各个区的干部才能逐步向各自区域内渗透发展。
淮北挺进支队在灵璧两次军事行动的胜利,使敌人极为不安。国民党纠集四个团和一个大队共4000余人兵力,合围进剿灵璧共军。我挺进支队77团避其锋芒,跳出包围圈,在敌背后打击敌人。1948年2月7日攻打张大路,一举歼敌两个连,击溃一个连。紧接着又在二郎庙击溃敌563团一部。尔后,挺进支队和地委决定采取“避广打土,避强打弱”的战术,派60多名干部和30多名武装人员,共100多人组成敌后武工队,在灵璧境内时聚时散,机动灵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
2月21日,武工队袭击国民党冯庙乡公所,活捉顽乡长,歼敌24人。3月12日,武工队配合挺进支队一部远道奔袭国民党禅堂据点,击毙10余人,俘虏30余人。3月28日,淮北挺进支队改为淮北军区独立旅。独立旅一部在灵璧北部,从4月16日开始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接连拔除了国民党军设在大路、大车头、张营等处据点,消灭敌人500余众。经过四个多月的战斗锻炼,中共灵璧县委领导的县大队也由30多人发展到400多人,扩编为县总队下辖三个连。
1948年5月29日,淮北、淮南合并成立江淮区党委和江淮军区。江淮军区34旅在各县武装的配合下,在津浦铁路以东,睢宁县、泗县以西,宿泗公路以北,海郑公路(现为104国道)以南的范围内组织了宿东战役。计歼灭国民党主力部队1800余人。其中6月18日至20日,在灵北的张大路、卓海、张营、胡集(现属睢宁县)一带发起的“卓海战斗”,共毙、伤、俘敌人792人。在我主力部队对敌作战取得节节胜利的形势下,灵璧县中共地方武装于1948年第三季度里,在全县范围内积极出击,横扫残敌余匪以彻底摧垮国民党的基层势力。县武装从8月中旬到9月中旬一个月时间作战15次,以伤、亡各一人的代价,毙、伤、俘敌人146人。与此同时,各区、乡队也坚持就地作战,积极打击国民党的乡、保公所。其中杨疃区队十天三捷,冯庙区队两天三捷。曾经一度活跃在宿东县的中共地方武装也连战连捷,相继歼灭了国民党大山联防大队的全部和灵西联防大队的一部,还歼灭了逃窜到金圩子的国民党泗县保安队和泗县联防二大队一部。
作者:马香俊;灵璧县科学技术协会退休干部;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宿州作家协会会员,宿州散文家协会会员,灵璧家园网资深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