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当归散*由于肝不藏血所致的下血。湿热下注,大便下血,先血后便者。排脓血,除湿热。治疗因内痔、肛裂、息肉而便后出血

赤小豆当归散【组成】赤小豆150克(浸令芽出,爆干) 当归30克

  【用法】上二味,杵为散。浆水调服2克,日三服。

  【功用】清热利湿,和营解毒

  【主治】湿热下注,大便下血,先血后便者排脓血,除湿热。主伤寒狐惑;下血,先血后便;肠痈便脓。

【备注】本方用赤小豆渗湿清热,解毒排脓,当归活血,去瘀生新,浆水清凉解毒。共奏清热利湿,活血解毒之功。

【各家论述】①《金匮玉函经二注》:凡脉数则发热而烦此热在血,不在荣卫,故不发热,但微烦尔汗出者,以血病不与卫和血病则恶烦,故欲默,卫不和则阳陷,故欲卧;腠理因开而津液泄也

3-4日目赤如鸠眼者,热血循脉炎上,注见于目也;

7-8日目四眦黑者,其血凝蓄,则色变成黑也。

若能食脓已成者,湿热之邪散漫,则毒血流,伤其中和之气不清,故不能食;若能食,可知其毒血已结成脓,胃气无扰,故能食也。用赤豆、当归治者,其赤小豆能消热毒,散恶血,除烦排脓,补血脉,用之为君;当归补血、生新去陈为佐;浆水味酸,解热疗烦,入血为辅使也。

②《沈注金匮要略》:用赤小豆去湿清热,而解毒排脓;当归活血养正,以驱血中之风;浆水属阴,引归、豆入阴,驱邪为使。斯治风湿流于肠胃而设,非狐惑之方也。

③《千金方衍义》:方以赤小豆清热利水,且浸令芽出,以发越蕴积之毒,佐当归司经血之权,使不致于散漫也。至于先便后血亦主,此方以清小肠流入大肠热毒之源,见证虽异,而主治则同也。

【临床应用】用赤小豆当归散治疗因内痔、肛裂、息肉而便后出血32例,有效率为96%。

黄帝内经云:肝病者,必两胁下痛,痛引少腹。 
又因为肝藏血,在现传世的《伤寒论》中,当归出现在厥阴病篇。因厥阴病的主要脏腑定位就是肝。 
再者,若从理法方药的整体角度也不难推测出 赤小豆当归散所治正是由于肝不藏血所致的下血 

《伤寒杂病论》中治肝的方子占有很大的比重。因人之死于疾病者。气郁居其半故也 

金匮有云: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木寡于畏,而仍来克土,治法必须滋肝以平木。而滋肝平木之药,舍芍药之酸收,又何济乎

犯气郁者,其平日肾经之水,原未必大足以生肝木,一时又遇拂抑,则肝气必伤。夫肝属木,喜扬而不喜抑者也,今既拂抑而不舒,亦必下克于脾土,脾土求救于肺金,而肺金因肝木之旺,肾水正亏欲顾子以生水,正不能去克肝以制木,而木气又因拂抑之来,更添恼怒,何日是坦怀之日乎。治法必须解肝木之忧郁,肝舒而脾胃自舒,脾胃舒,而各经皆舒也。舍芍药之酸,又何物可以舒开乎。傅青主所论正是当归芍药散之功

当归芍药散中芍药有用一斤之多即是明证

或问郁症利用芍药,亦可多用之乎?曰:芍药不多用,则郁结之气,断不能开。世人用香附以解郁,而郁益甚,一多用芍药,其郁立解,其故何也?盖郁气虽成于心境之拂抑,亦终因于肝气之不足,而郁气乃得而结也。用芍药以利其肝气,肝气利,而郁气亦舒。但肝因郁气之结,则虚者益虚,非大用芍药以利之,则肝气未易复,而郁气亦未易解也。郁成于肝气之虚,芍药解郁,妙在益肝也。故芍药必须宜多用以平肝,而断不可少用以解郁耳。

又因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以芍药柔肝的同时,又用茯苓白术健脾。抓住了主要矛盾肝郁的同时,再以赤小豆兼顾下血。如果认为治脾是关键,就本末倒置了。

注意病人自叙中也提到了 有时下腹部坠疼宫颈糜烂便血

处方当归芍药散 合 赤小豆当归散 
当归10生白芍16 川芎3 茯苓4 生白术4 泽泻8 赤小豆8 

关于赤小豆当归散,仲景还有一条遗论。从其所论来看,其治也在肝。因肝开窍于目。肝有邪,则外现于目。从药物组成来看,当归味辛,赤小豆味酸。经云:肝德在散,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不管是怎么说,其治疗的脏腑定位都只能是肝。 
仲景云: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 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眥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豆当归散主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