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亲和度”漫谈​——备课杂谈之二十八

八泉峡美景

 

(2021141)

袁建国

昨天的推文曾提到了教师的亲和度,也仅是作了一番概念的阐述,是什么,应该怎样,不能怎样……比较枯燥乏味。今天,想再结合昨天晚上发生的一件事,“漫谈”一下教师的亲和度。
晚上没事的话,我会到广场舞健身龙,舞累了休息的时候,便到相邻场地跳广场舞,这件事儿就发生在跳广场舞的时候。
跳舞,无论哪一种,我都是菜鸟。过来跳一跳,舒活舒活筋骨,只是为了锻炼身体,也不图跳得多么出众,也没时间下那个功夫。
有两位熟识的大姐非常照顾我,让我站在她们身后跟着学,有时候还给我数着节拍,口里念念有词:一二三四,左脚向前、点一下,向后、点一下,转圈,逛荡逛荡……
眼睛盯着她俩的脚步,我还能勉强跟上,但是一转圈,我就蒙圈,不知道该怎么跳了。两位大姐让我到队伍中间去,这样前后左右都有成手,无论怎样转圈,都能看到怎样跳。还别说,这招儿还真灵,难度不算太大的舞步,我跟上几遍就学会了。
我感觉自己的悟性还不错,因为两位大姐经常夸我“悟性高”,联系到自己确实学会了几个,便信以为真了。
一曲结束,下一曲还未开始的时候,前边的大姐跳起了曳步舞的基本步伐。她跳,我也习惯性地跟着跳了几下。这时,身后传来了一位男士几近训斥的声音:“学跳舞你不能瞎学!”回头一看,是一位经常在这里跳舞的大哥,中等身材,背头,背稍微有点驼,穿着浅色上衣,外边是浅色马甲。他见我回头,边说边教给我曳步舞的基本动作:抬右腿的同时,左脚向后滑步;右脚落下的时候,左脚同时再向后滑步……
见他教得认真,我也跟着做。他斜了我一眼,还是那样的语气说:“先别跳!你先看明白了!看不明白,瞎跳,有什么用?”
对这种语气,我真的非常反感。但人家认真教咱,还比我年长,我最终也没有动怒,敷衍着学了几步,音乐响起,便接着跟两位大姐学跳舞了。
对于这种情况,其实我用不着动怒,也用不着敷衍,只用一招,他便非常难堪,那就是把他当成空气,对他所说所做置之不理,回眸一瞅,鼻子里轻哼一声,就完胜了。
如果稍微粗俗一点儿,白他一眼,说一句:用得着你教吗?你是哪根葱?他将如何作答?
但是,那样让他下不来台,不是我的脾气秉性。
当时我心里暗笑,根本没有想跟他计较,而是想到了课堂教学,想到了我那时还没有写完的文章——《教学设计应做到“两个有效”——备课杂谈之二十七》(昨天发的,这是链接),想到了文章中的一个词——亲和度。
教我跳舞的两位大姐和这位大哥,与课堂上的许多老师是不是有些相似?
从亲和度上看,前者亲和度很高,后者正好相反;
从“师生”情感上看,我对前者非常感激,而对后者却充满了嘲笑,稍一动怒,有可能引起言语冲突,甚至大打出手;
从教学方法上看,前者运用了各种各样适合于我学习的方法,后者仅是“教授”,而且我根本不想跟他学,仅是理解性的敷衍而已;
从教学效果上来看,前者成效显著,后者也是相反……
总之,两相比较,后者完败。
一比较才知道,其实昨天的推文对“亲和度”的阐述非常不全面。
昨天的推文是这样说的:在教态上,教师要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尊重同学,尊重反对意见,创设安全课堂、和谐课堂,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从语言、情感到智慧的交流愉快而顺畅。
通过“跳舞事件”,我想对“亲和度”再补充两点。
一是教师的亲和不是装出来的,而是发自内心的。学生都非常敏感,老师是不是真的“亲和”,他们能明确地感受得到;装出来的所谓“亲和”,教学品质虽然比上面那位大哥好上很多,但教学境界和层次一定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如何让“亲和”发自内心?两句话:转变教育观念,真正喜欢孩子。
二是教师的亲和不仅体现在教态上,还体现在语言上和方法上。比如教我跳舞的两位大姐,经常夸我“悟性高”,这不就是课堂上的“激励”吗?。再比如两位大姐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这也是“亲和”的表现;没有“亲和”,哪来那么多方法?
写到这里,应该感谢那位大哥——没有他,哪来今晚的“漫谈”。当然,我更应该感谢的是那两位大姐。
2021年5月20日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