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上瘾性放纵”
◆ ◆ ◆
文 | 实用菌
01
平常我们一提到“放纵”这个词,往往容易和负面,却能产生快感的行为联系在一起。
比如正在减肥的人,可能会放纵自己吃一顿大餐。
失恋的人,可能会放纵的来一场夜的狂欢……
但这种间歇性的放纵行为,其实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并不大。
真正产生负面影响的,是“上瘾性放纵”行为。
前两天,我收到一个姑娘发来的私信:
“实用菌,我每段感情的结束,几乎都是别人主动甩我。”
仔细了解情况后,发现她其实一直在关系中重复踩雷。
习惯性行为,是一个人潜意识的体现。
这些负面行为习惯,我们之所以会放纵它们来控制自己的行为,主要是因为本身能从中获得某种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从而有上瘾的感觉。
但如果放任不管,就可能会像这个姑娘一样,很难获得一段长久健康的亲密关系。
所以,今天实用菌就来跟大家聊聊,在关系中最应该戒掉的2种放纵行为。
02
“另一半是我的垃圾桶”
导致亲密关系破裂的原因,排在第一位的并不是出轨,而是关系中的一方负面情绪过重。
有的人喜欢在生活中扮演受害者:
世界在为难我;
别人不能善待我;
事情都不顺利。
他们会把受害者身份带入到关系当中,另一半不仅要承受负面压力,还有对自己持续不断的指责。
当然,他们很清楚自己在关系中的行为,理性告诉他们应该有所改变,但潜意识却让他们沉溺在痛苦当中。
《情绪自由 人生更轻盈》这本书中提到:
每种情况的受害者,都觉得“外境”和引发外境的“人”才是我们要探讨的对象,他们热衷于探究对方行为的不公、错误、以及对自己造成的伤害。
向外归因,很难解决内在的行为模式,但却给自己的“不想解决”找到了合理的理由。
因为责怪伴侣,总比承认自己不好要简单得多;
向伴侣抱怨,总比改变自己的思维要容易得多。
有些人离不开痛苦,是因为它能带给自己某种程度的价值感,比如显得自己“有经历”、“有故事”。
这种虚假的身份感吸引着他们。
想要跳脱出受害者的身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愿意承担责任。
看见自己的真实状态,不逃避问题,不把困难丢给伴侣。
自愿去承担生活当中的损失,摆脱“托付者心态”。
03
“另一半是我的遥控器”
你知道关系中哪三个字最让人无奈吗?
就是——为你好。
用爱来绑架对方,是亲密关系中最恐怖的事。
电影《囧妈》,其实就讲了一个“控制与被控制”的故事。
徐伊万是一个婚姻失败的男人,而造成这个结果的幕后黑手,就是他的母亲。
他一直生活在母亲的控制之下:
被母亲用各种方式逼迫吃小西红柿;
明明计划要坐飞机出行,却被母亲固执的要求一起乘坐火车……
他痛恨母亲的控制,但自己却继承了母亲的习性,处处要求伴侣达到自己的要求。
最后他的妻子,因为受够了被控制,不得不选择离婚。
控制与被控制,捆绑的是彼此双方的自由。
越是在关系中需要权力的人,恰恰是安全感缺失的人。
他们认为只有在关系中控制了对方,才能得到生活的某种确定感:
比如,我有资格存在于这段关系中;
我在这段关系中有价值;
我比对方更厉害。
而这种控制对于关系来说,更像是“温水煮青蛙”的状态。
彼此双方越来越难摆脱控制带来的感觉,等关系崩掉,就再难挽回了。
所以,我们要学会在爱里看到自己的恐惧和不安感,并习惯于和它共同生活。
要明白,恐惧的情绪再严重,终究也只是某种幻象,某种想象,某种念头。
就像《情绪自由 人生更轻盈》这本书里所说的:
恐惧只是我们习以为常的情绪习惯,并不是真实的存在。
想要不受制于它,就要先理解和接纳它。
04
在关系中,时常反省和觉察自己的行为、思维模式很重要。
改变负面习惯性行为,虽然痛苦,甚至会让自己丢失一部分“快感”,但却可以从实质上增加自己在关系中的价值和幸福感。
我们所有的行为,背后的驱动力都是想法和情绪。
理解它,接纳它,最后才有可能改变它。
互动话题:
你认为在亲密关系中最应该戒掉什么?
你在关系中扮演着怎样一种角色?
快在留言区分享吧
福利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