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越王勾践最不是个东西,卧薪尝胆的励志故事,不要再讲了

自从在《百家讲坛》成名以后,易中天的职业生涯便如日中天,一发不可收拾,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文化学者一跃成为明星讲师,由一个普通的大学老师一跃成为超级教授,受欢迎的程度超乎我们的想象,他的课堂场场爆满,他的名字就相当于流量,易中天的火爆难以用一两句话解释清楚,所以我们只好称之为“易中天现象”。

易中天风趣幽默的讲课风格是他走红的一大原因。他很擅长把枯燥乏味的历史讲得生动有趣,利用现代网络流行语来诠释古代事件,比如他说空城计是诸葛亮在城楼上弹琴唱卡拉OK,曹操喜欢美女的特点是搂草打兔子,武则天拿着那张旧船票重新登上了后宫这艘豪华游艇,等等。

易中天的言论不仅幽默,更以犀利著称。比如前些年传余秋雨捐献了一座图书馆,还捐献了三万本书,易中天直接表示:还没捐,是准备捐,而且不是捐建图书馆,是往每个图书馆里投入一万本书,如果就因为这样,这座图书馆就要被命名为余秋雨图书馆,那这图书馆是纸糊的?

由此可见,易中天是敢说敢怼,有什么说什么,性格非常直爽。今天我们就来看他的另一番奇谈怪论:越王勾践最不是个东西。乍看这个结论就令人很不解,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终于报的灭国大仇,已然成为中华民族不惧失败与耻辱、敢于拼搏的楷模,为何却受到易中天如此鞭笞呢?

吴越二国的战争仇怨由来已久,起初是勾践大败吴师,过了几年又被吴师大败,勾践迫不得已只能向吴王夫差求和,在吴国忍气吞声三年多,回国后励精图治,任用范蠡、文种等贤良,逐渐使得国力恢复,并在十年后再次猛挫吴军,最终让吴国失去抗衡的资本,结局是夫差自尽,吴国灭亡,勾践成为春秋霸主。

正是夫差的狼狈与自满,才衬托出了勾践的优良品质,这似乎是千百年来的共识。但易中天却认识,世人都把这层关系看得过分偏执了,好坏对比太僵硬了,实际上勾践的人品极差,手段阴毒,猜疑心重,是个典型的暴君。他除了有过“卧薪尝胆”的传奇经历之外,其他的人生似乎都是阴暗的。

据此,易中天举了几个例子说明。其一,范蠡的评价:“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勾践能够反败为胜,范蠡功不可没,但在成功之后,勾践却开始清洗身边功臣,和朱元璋是一个调性,范蠡看出了他的本质,于是早早跑了路。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范蠡用这样的比喻来劝文种也尽快脱身,可文种没有听从,后来果然被勾践找理由杀掉了。易中天还讲了一件事发生在公元前496年,吴越交战正酣且越国处于下风,勾践想出奇招:在两军阵前,他命大量死士挥剑自刎,以此来迷惑吴军,没想到真让他抓住机会打赢了。

士兵本应该战死沙场,却被自家主帅命令自杀于阵前,这简直是耻辱。那么这些士兵为何如此忠心呢?原因是勾践抓住他们的父兄妻女作为要挟,如果不照做那么满门将灭。易中天认为这是极其卑劣的手段。

第三件事被记录在《吴越春秋》之中,说的是两国重归于好后,越国曾发生过饥荒,吴王毫不犹豫便借去谷物良种,助其度过灾难;可后来吴国也发生饥荒,于是来问勾践借种子,勾践使了个坏心眼,他让人将种子全部煮熟再借,后来还将没种出来的原因归结为两国土壤不同。勾践将两国的互帮互助也纳入了战争策略的范畴,而不顾百姓死活,简直没有人性。

这是易中天对勾践“最不是东西”的评价基础。当然也有人表示这结论太过苛刻了,勾践也不过是为了胜利而已,况且人无完人,谁还不犯点错误呢?但不管怎么说,易中天的评语的确让我们刷新了一下三观。不知大家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