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积极稳妥推进资本账户开放?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热议

中国新一轮金融开放,促进了金融供给侧改革,有效对冲了疫情和地缘政治恶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向外界发出我国进一步开放的强烈信号。2020年,中国吸引外资增长6.2%,达到历史新高。

在金融开放新形势下,如何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如何积极稳妥推进资本账户开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近日,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第三届研讨会上,国际金融30人论坛顾问委员会主席、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原主席尚福林指出,当前外部形势对金融开放存在挑战,一方面,全球经济政治形势更加严峻复杂;另一方面,各国在疫情防控期间采取的超常规货币财政政策让杠杆率易升难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外部输入性风险增加。面对复杂形势,要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准备,坚定深化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信心和决心,有序扩大金融开放。

人民币更加市场化依然任重道远

金融业开放一直在路上。

就中国新一轮金融开放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在会上指出,货币国际化很大程度上是大国崛起的结果,而不是大国崛起的核心工具。国际政治、军事以及世界秩序的变化,往往比经济贸易的变化,更具有边际影响力。“目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民币的国际化,一定要在这种思维里面来考虑。”

刘元春强调,强国经济和强货币必须是内外兼修,内循环是国际货币的先决条件,外循环是货币国际化的实现手段,我们的目标应是强货币。一是从供给侧向需求侧转变;二是从外部市场深度拓展,转向内部市场深度拓展,以内促外;三是通过安全因素的构建,来促进对货币国际化风险的控制;四是要从单纯的收益侧,向风险成本侧进行转移;另外,阶段性战术,要从全球主义向区域主义进行调整。

目前,央行基本上退出外汇市场常态干预,恪守汇率政策周期,现在市场基本是类自由浮动状态。

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建议,既然能做到恪守汇率政策周期,大可不必还把干预市场挂在嘴边,人民币更加市场化依然任重道远。从汇率形成机制本身来讲,中间价报价机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其次,要进一步扩大市场主体,丰富交易产品,放松实虚限制,增加市场的流动性,让有愿意承担风险的人进入市场,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同时,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还要有其他的配套改革,比如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能更好地和市场沟通,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益。

“要完善现在公司治理机制,大家对汇率不太敏感,属于靠天吃饭,这个要改变。”管涛还表示,要加快外汇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我们的非价格竞争能力,并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

美元、欧元、人民币三足鼎立是大概率事件

与金融市场开放的步伐相比,资本账户的开放相对谨慎。近期,《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出炉,也被市场看作是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迈出的重要一步。

就新形势下资本账户开放的步骤和措施,银保监会国际部副主任卢巍指出,“十四五”期间,中国将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银行业保险业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将会更加成熟。

卢巍提出以下考虑:一方面,确保开放措施的落实、落细、落地,在全面实施准入权、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同时,不断完善和修订各种配套制度,强化各种流程,继续引进特色化、专业化的外资金融机构;另一方面,继续优化监管规则和改善营商环境,积极支持在华机构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率,数量型的限制少一些;更加注重公平与透明,中外一致待遇;更加注重制度与规则,与国际接轨,包括一些标准和最佳实践;更加注重安全和稳健,严守风险的底线。通过进一步优化规则,鼓励公平竞争,促进创新,激发市场活力。

考虑到目前资本账户短期内无法完全自由兑换,就人民币国际化的下一步,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徐明琪认为,应逐步推动人民币跨境交易规模不断扩大,推动海外尤其是非居民持有人民币资产规模不断增加,在此基础之上,人民币未来有望成为全球主要的储备货币。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国际全球战略智库理事长、国际金融30人论坛理事张宇燕认为,讨论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了解当今世界大势,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演化方向、路径、力度和速度,都会受到世界大势的影响。战略层面,要特别关注欧元在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中的作用。从长期看,只要政治多极化趋势不发生根本性改变,美元、欧元和人民币三足鼎立、相互通融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出现,就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