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药神书》
《十药神书》
《十药神书》一卷。元·葛可久撰。刊于1348年6月。本书收载了十治疗 虚劳吐血的经验方,分别以甲、乙、丙、丁等天干次序排列。治疗方剂奇而不离 于正,实用有效,刊本及增补评注本颇多。1949年后有 影印本。元代医学家葛可久,即葛乾孙(1305年~1353年),江苏吴县人,世医出身,父 葛应雷,亦系名医,他承继父业,考究方脉,精通医术,经三十余年,遍历江湖,采用针灸、...
丙字独参汤 止血后此药补之
组方
大人参 二两去芦 以上每服,水一盏,枣五枚,煎一盏细呷之,服后熟睡一觉后,服诸药除根
歌诀
功建三才得令名,阴阳血脱可回生,
人参二两枣五枚,服后方知气力宏。
旧注
凡失血后,不免精神怯弱,神思散乱,前方虽有止血之功,而无补益之力,故有形之阴不能即复;而机微之气不当急固乎?顿使独参汤,不但脱血益气,亦且阳生阴长.观先生自注云:熟睡一觉使心安,气和则烦除,而自静。盖人之精神由静而生,亦由静而复也。奈何今之医者,遇吐血家,乃视参如毒耶!
陈修园
按:【神农本草经】云,人参气味甜,微寒,无毒,主补五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经文只此三十七字。其提纲云:至补五藏,以五藏属阴也,精神不安,惊诧不止,且不明心智不足,皆阴虚为亢,阳所扰也。令五藏得甘寒之助,则安之定之止之明之开之益之之效矣!曰:邪气者,非指外邪而言,乃阴虚而壮水食气,火即邪气也,令五藏得甘寒之助,则邪气除矣!细味经文无一字言及温补回阳,何后人信从宋、元无稽之说,而反疑开天明道之圣经。邪此证用至二两,以失血之后藏阴大虚,阴虚则不能维阳,阳亦随脱。故用二两任专力,可以顷刻奏功。但人参虽有补虚之功,而咳嗽者忌之;乘此大血甫止之际,咳嗽未作,急急止之。若得熟睡一夜则生,沛然莫之能御,即所失成升成斗,周时补之而有余矣!若睡未足而惊醒之,则血亦停而不生矣;若血止一、二、三日而始服之不徒有益而有害。周氏旧注亦趋,但以人参为补气之品,未免由于俗见,然人参补阴与地黄、龟板之一于补阴者不同。按其字意,参者参也,其人天地并立为参,且能入肺,肺为一身之橐龠,谓益气却亦近道程.山龄谓:贫者以归脾汤代之,然不如取当归补血汤二剂,入童便二茶碗,隔汤炖,二柱香,取汁顿服之。
相关医学知识
肺痨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肺结核。
《十药神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痨瘵(结核病)专著,书中自序说:“此书得自师传,在吴中治劳症,起死者数千人”。可见它的临床实用价值之大。书中详细阐述了证的分型和方法的分类。判定了十首合理的方剂,分为止血剂,止咳剂、祛痰剂、补养剂等。分别以甲、乙、丙、丁......十天干次序排列。
治疗方剂奇而离于正,大多实用有效,为治疗肺痨病提供了一套可遵循的治疗法则和有效方剂,如甲字十灰散、乙字花蕊石散、独参汤、保和汤等得到后世许多医家的重视,如清代医家叶天士颇能巧妙地应用葛氏十方,并在治疗中屡见奇功。至今这些方剂仍广泛应用于临床。
其后明代尚有些痨瘵方面的专著。如医家龚居中公元1630年著《红炉点雪》,胡慎柔公元1636年著《慎柔五书》,对研究肺痨等病很有价值。汪绮石的《理虚元鉴》(约撰于公元1644年),提出治虚劳“三本”(即与肺、脾、肾三脏有关)和“二统”(即分阴虚和阳虚两种类型)的理论,对虚劳的辩证、审脉、定法处方均有独到之处。 还有,《十药神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治疗肺结核(肺痨)的专著,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后期调养、注意事项等多方面对肺痨加以了论述,特别是治疗肺痨的临床思路—一肺痨的阶梯疗法贯穿全书,值得借鉴.
清时还有沈灵犀于公元1875年所撰的《虚劳要则》,现代著名医家秦伯末(公元1901——1970)于公元1920年撰《痨病指南》,以及蔡陆仙于公元1935年撰《虚劳问答》等等这些都是有关虚劳病的重要著作,对后来的结核病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