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刚把公孙渊困在襄平城,老天就把魏军就泡在了水中!

上回我们说到,司马懿用了一招声东击西,巧妙的绕开了驻扎在辽水的辽东军,而后在开阔地同对方交战,三次取得胜利,现在司马懿的大军直指襄平城,而辽东的核心人物公孙渊,正在襄平城内。

本来啊,早在听说司马懿大军要过来的时候,公孙渊就害怕的要死,他派人去向孙权求救。虽说之前放了自己鸽子,还杀了自己的使者,可对于孙权来说,辽东这一次毕竟还是站在了魏国的对立面,那敌人的敌人,勉强也算是自己的朋友吧,孙权就象征性的发兵为公孙渊呐喊助威。可孙权心里也清楚,魏国这次派出的是大名鼎鼎的司马懿,公孙渊能不能顶住,还真不好说,他就给公孙渊送去了一封书信,信里写的还挺气人,司马懿可是很会用兵的人,我深深为贤弟感到担忧啊!

面对司马懿,公孙渊担忧是肯定的了,可担忧的不止他自己,城外的魏军也开始担忧了。原来啊,当时正好是辽东的雨季,那雨下的还挺猛,辽河水面暴涨,都冒到地面上来了,平地之上,都有几尺深的水,绝大多数魏军将士都没见过这样的阵势,不知道老天爷会不会让水面继续上升,他们私底下就议论纷纷,甚至有人开始给司马懿提意见,要求把营地迁到地势高的地方去。

面对着这场计划外的大雨,司马懿的心里也并不是很有底,但是有一点他很清楚,如果魏军大营迁徙,对魏军士兵的士气肯定会是一个打击,如果开了一个不好的头,后面的仗可就不好打了。于是,司马懿下令,这水也就这么深了,涨不到哪里去,大营我是不会迁的,谁要是再敢说迁营的事情,就地处斩。

要说司马懿的军令,那应该是好使的,可现在的情况有点特殊,魏军将士们一头面对的是掌握生杀大权的大将军司马懿,另一头面对的则是让他看不透的老天爷,这就让他们纠结了。几天后,都督令史张静实在没忍住,私底下又议论迁营的事情,结果被人告诉司马懿,司马懿一怒之下就把张静给斩杀了。看到帐外的人头,大家的情绪渐渐稳定了下来,老天的心思虽然深不可测,可毕竟还没有下死手,大将军的刀可是随时会落下来的。从此以后,魏军没有人敢再议论迁营的事情,大家的心也渐渐安定下来了。

其实啊,你别看魏军泡在水里不舒服,那困在襄平城内的公孙渊他们也好受不到哪里去,眼前是还有点吃的喝的,可很多生活还是受到影响了。不知道是他们长久没有打仗缺乏见识,还是公孙渊有意的试探司马懿,辽东的很多士兵都冒着雨出城了,他们到外面打柴的打柴,放马的放马,好像魏军不存在一样。

看到对方有这样的情况,很多魏军将领坐不住了,他们纷纷向司马懿请命,要求攻打这些不知死活的辽东军。按理说,魏军大老远的跑过来就是为了打仗的,不攻城也就算了,可城里人都出来溜达了,怎么着也该动手才对,可司马懿表现的很反常,他告诉将领们,还不到进攻的时候啊,你们都给我乖乖呆着,有你们忙的时候。

这个时候啊,魏军一贯的民主作风又开始显现了,有一位军司马名叫陈圭曰,他就向司马懿请教,大将军,您当年带着大家攻打上庸孟达的时候,大军分成八路出发,是昼夜不停的往前赶,最后只花了八天的时间就赶到上庸城,又一鼓作气攻下城池斩杀了孟达。我们这次走了这么远的路来辽东,好不容易到了地方,为什么迟迟不发动攻击哪?

你别看对于违抗军令的人,司马懿下手无情,但对于手下的疑惑,他总是能耐心的进行解惑。司马懿很认真的讲解,今天的情况和当年上庸的情况是不同的。当年孟达的军队人少,但是粮食足够支撑一年之久,我方的人数是孟达的四倍,可粮食却不够一个月吃的,我用一个月粮食的军队去对付有一年粮食的对手,要是不速战速决,那不是找死又是什么!我们当时是四个打一个,只要能取胜,就算有一半的伤亡,也是可以接受的,所以当时不计生死的发动猛攻,主要是为有限的粮草争取时间。现在情况不同了,眼前是辽东人多而我军人少,但他们粮食少而我们粮食充足,这就没必要追求速战速决,再说现在遇到了大雨,想快点结束战斗也不现实了。

其实啊,从一出发开始,我就不担心对方来进攻,担心的是他们逃跑,没有机会进行决战。现在他们的粮草快要耗尽了,但老天不作美,让我军的包围圈迟迟不能形成合拢的局面,如果这时候去抢一点牛马,万一把他们逼得弃城逃走,那就得不偿失了。

看陈圭曰频频的点头赞许,司马懿不由得来了兴致,又多说了几句。用兵这个东西,不能太死板也不能太随意,要根据眼前的形势随机应变才行,公孙渊仗着自己的人多外老天帮忙加发大水,虽然被我军围困的快要吃不饱了,可依旧心存侥幸不肯投降。这个时候,我们就更不能贪图小利,把他们吓走了!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一部,从秦始皇一统天下到汉武帝登基!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二部,汉武帝绚烂夺目的一生!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三部,从霍光到王莽,两代权臣下的西汉!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四部,汉光武帝刘秀的开国之路!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五部,从汉明帝到黄巾军起义!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六部,从黄巾军起义到官渡之战!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七部,从官渡之战到曹丕、刘备称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