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博物馆(上)
从公元前三世纪埃及亚历山大城创建了一座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神庙被公认为是第.一座博物院开始,到英国王室1753年建立全世界第.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大英博物馆;从1900年英国探险家E.H.威尔逊抵达宜昌,开始了为19世纪欧.洲zui大的苗圃采集植物,到蔡元培1933年倡建.国立中.央博物院(今南京博物院)。人类对历史文物的收集保存与展览研究才越来越重视。
博物馆的兴衰存亡就和大浪淘沙一样,有着历史的变迁和始料未及的更改。那座人类历史上zui早的博物馆毁于公元5世纪的战乱。据《洋人旧事》著者李明义介绍,那座十九世纪曾经辉煌的维奇苗圃被其后人于1969年卖掉。看着那张全球zui著名的温室之一、建成于1844~1848年、外形像一艘倒置航船的邱园里zui具标志xing的建筑棕榈室的照片,就会想起当年的那些采集人的故事。
作为一个词,"博物"zui早出现在《山海经》上,意思是能辨识多种事物;而把"博物"一词开始作为一门学科的名称却是19世纪后半叶从ri本传入我.国的。据史料记载,自隋炀帝以后,历代帝王皆设宫室专事收藏名家书画及珍玩,迨至清而不废。不过除了专供帝王玩赏,并未以惠泽百.姓为目的,而民间的一些收藏家,也是出自爱好或增值的目的涉及其中,就致使千余年来中.国士大夫艺术与民间艺术的风格迥异其趣。
位于大巴山与江汉平原、川江与荆江过渡地带的宜昌在历史上要么是官吏贬迁罢黜之地,要么是夷人之邻,在没有成为举世闻名的"水电城"之前,要么被视为边城,要么"藏在深闺人未识"。1979年,设在解.放路2号(今文化广.场附近)的市文物处成.立;地区的文物办改成文物队,第.二年设在自立路1号(今自立路天主教堂)的地区博物馆成.立。
因为要执行宗.教政.策,退出天主堂的宜昌博物馆无处可去,只得暂借已经搬走了的三三〇文工团大院。从1.9.80年开始策划,直到地市合并,两家文物机.构也合并以后的1993年,位于夷陵大道115号、占地9700平米,建筑3825平米,陈列楼是一幢三层仿古建筑的宜昌博物馆才姗姗建成,并正式对社.会开.放,进行陈列展览。印象中,过门而不入的情况很多,进去参观的次数屈指可数,主要还是因为当时对宜昌历史不感兴趣,还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据资料介绍,位于宜昌市伍家岗新区求索路、总投资7个多亿元的宜昌博物馆新馆于2013年正式立项,主体建筑于2016年底基本完工;室内装修、展厅装饰等布展工作2018年正式进场施工,2019年正式开馆。这座新的博物馆占地33000平米,主体建筑43080平米;为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其中展陈面积14240㎡。ying件设施达标了,开馆第.二年的2020年,就被评定为第四批国.家一级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