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迹】在那涪陵的地底下

在那涪陵的地底下

一座地下核工厂

住在东部地区的人们,很多人并不知道涪陵。那些知道涪陵这个地方的人们,也多半是因为吃过涪陵榨菜。不过现在(最近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人们会逐渐了解涪陵,并走进涪陵,因为在那涪陵的地底下,有一个地下核工厂——“816工程”演变而成的景区召唤他们前往。
“816工程”,全名为“三线建设进洞的原子能反应堆及化学后处理工程”,坐落在重庆涪陵区白涛镇的深山里,是1966年9月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修建的中国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因为当时是一项隐秘的工程,所以只有编号。1967年,一支神秘的特种兵部队秘密进驻涪陵深山(当地人称“尖子山”,如今通称“金子山”),开挖地下核工厂。
为生产原子弹服务的重庆816地下核工厂是"世界第一人工洞体",工程总投资7.4亿元。至1984年停建时,已完成85%的建筑工程、60%的安装工程。2002年4月国防科工委下达解密令--816地下巨型核军工洞重见世人。2010年4月份,被称为“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的重庆涪陵816军工洞体,首次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
从涪陵城区坐旅游大巴车到“816工程景区”大约四五十分钟(私家车更快一些)即到。“816工程”整个建筑洞体呈抽屉形,路线宛如迷宫。山体周围共有19个洞口,分别规划为人员出入口、汽车通行洞、排风洞 、排水沟 、仓库 等,洞内共有大小洞室18个,道路、指引的导洞、支洞、隧道等130多条,所有洞体的轴向线长叠加达20余公里,对外开放的部分约占总工程的十分之一。
购票后从人员入洞口进洞,坐洞内电瓶车大约一二百米就进到了主厂房,跟随导游人员逐步参观洞内主厂房、引水洞、核反应堆大厅、核反应堆大锅、中央控制室等关键部位。
洞体内厂房进深400米左右,顶部覆盖层最厚达200米,核心部位厂房的覆盖层厚度均在150米以上。816洞体可以预防100万吨当量氢弹空中爆炸冲击和1000磅炸弹直接命中攻击,还能抵抗8级地震的破坏。洞内最大洞室核反应堆大厅上下共9层,高达79.6米,相当于20多层楼高,大小与一个标准足球场相差无几。
在洞内第8层,是核反应堆的“锅底”,直径约20多米的大型“反应锅”深5米左右。三十多米高的大厅内,当年反应堆的支架部分和空间堆芯依然保存完整,布有1984个工艺管道,旁边1米多宽防辐射沟内,铺满了从云南运来的重晶石沙。大厅顶部,有许多圆形的通气孔,在大厅四周的墙上保存着钢制的走廊,乳白色油漆的墙面依然闪闪发亮,而隔开观察室和反应堆的铅门足有6000吨重。
在9层楼的主控制室,安放着当时国内最先进的计算机机体,计算机控制台正对的4个直径约2米的圆形控制盘上,分别注满数百小孔,核材料棒就是插进这些小孔,不过从未真正用于生产。
一段军工建设史
“816工程”属于“三线建设”项目。当下年轻人已经很少甚至几乎听不到“三线建设”这个词儿了。所谓“三线建设”就是自1964年起我国政府在中西部地区进行的一场以备战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三线建设”中的“三线”则是具有战备意义的三道线:“一线”大致指的就是东部海岸线和国境线,“二线”主要以京广铁路为标志,三线大致在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与中部地区的界线上。
一线地区主要包括京、津、沪、黑、吉、辽、内蒙、疆、藏、鲁、苏、浙、闽、粤等省市区;三线地区包括云、贵、川、渝、陕、甘、宁、青等省区以及晋、冀、豫、湘、鄂、桂等省的腹地;其余地区则属于二线地区。
我国的军工企业解放初都在东北和华北地区。为什么1964年以后要在“三线”地区上马军工企业呢?这里边的历史曲直必须要给如今的小孩子们讲清楚。
解放初期中苏之间有过蜜月般的兄弟情谊,但是1956年以后中苏关系开始恶化直至反目,两国之间7300多公里的边境线处于临战状态;而美国在朝鲜战场上失利后,以台湾为据点,觊觎中国大陆,1964年美国入侵越南,有意将战火燃烧到中国西南。美国还拉拢印度、日本、韩国结成反华联盟,国际形势日趋紧张,中国腹背受敌,四面楚歌,党和国家领导人审时度势,将维系国家安危的国防、科技和重工业迁移到更为隐蔽、安全的“三线”地区,并上马了一大批新项目。
816工程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作为甘肃天水404工厂的后备核企业而筹建的。甘肃天水404这个厂1958年由苏联专家援建,生产了六氟化铀,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做出重大贡献。50年代末,中苏关系急剧恶化,在中国参与援建的苏联专家被全部撤回,我们的军事工业就变得无秘密可言。60年代,苏联对中国进行核威胁,中央决定在三线腹地建设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要求靠山进洞。 1965年初,选址勘测组选中了重庆涪陵的白涛镇,这里背靠乌江,水量充足,群山环绕,较为隐蔽。此后白涛镇这个地名便从中国地图上消失了。
1966年夏,周总理批准“816工程”正式上马。1967年8342部队2万多官兵进驻尖子山的大山开凿岩洞,昼夜施工,整整挖了8年。1975年部队完成坑道施工任务,之后厂房建设和设备安装由816厂建设队伍实施。前前后后参加工程建设约有6万多人。由于是在山里打洞,施工难度大,8年时间,近百名官兵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仅仅是主反应堆大厅的挖掘,就牺牲了50余名战士。他们被埋葬在离洞3公里处的一个烈士陵园。
1981年4月,国务院确定816工程缓建。1982年5月,816厂转为缓建项目。1984年6月,中央正式停建816项目。工程进展到停工时,已完成建筑工程量的85%,安装工程量的60%;总投资达7.4亿元人民币。再后来,“816工程”中的极小一部分洞体被中国核工业建峰化工总厂作为物资仓库加以利用。该厂现已上市,成为重庆市的一个大型化工支柱产业。
2002年4月国防科工委下达解密令,“816工程”得以重见世人。2009年9月,“816工程遗址”被列入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4月24日,816洞体首次对公众开放。目前出于国家安全方面的考虑,洞体只对国内游客开放。
一点个人观后感
在游历“816工程”景区的过程中,当导游员讲到这项耗资7.4亿的军工厂最终停建的时候,我听到了类似“烂尾工程啊”“实力不够啊”“劳民伤财啊”“领导人拍脑袋工程啊”这样的议论,——说这话的人,显然犯了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上文已述,“816工程”的上马是国际形势所迫,而“816工程”的下马(缓建到停建)也是当时国内国际形势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国内形势: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国家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了,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以农村土地承包制开始的一系列改革逐步推进,沿海建设四个经济特区,开放十四个港口。曾经被孤立、被包围的中国开始打开国门,敞开胸怀,走向与世界融合的舞台。国际形势:1979年元旦,中美建交,太平洋两岸的大国从敌对中走出,开始了相互了解和交流;而忙于跟美国搞军备竞赛的苏联此时又陷于阿富汗战争的泥潭难以自顾,更无暇军事恐吓中国;1982年11月联合国大会决议,将1985年定为“世界和平年”,得到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响应和支持(中文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明天会更好》就是此活动中的产物)。
中国在历史上,尤其是近代史上饱受战争祸乱,对和平与发展的渴望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强烈,所以外部环境稍有缓解,我们就用实际行动来展现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军队、我们的执政党和我们的人民爱和平求发展的诚意;1984年停建“816工程”,还有1985年中国军队裁军百万,就是呈献给世界人民的最具体的行动。
“816工程”的背后,是我国三线建设这段不能被磨灭历史的重要代表性工程;“816工程”这一段共和国建设与发展的记忆,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国防教育工程;“816工程作为曾经的核工厂实体,已经入选国家“第一批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当它重新以旅游产品的形式对大众开放,无论在国内还是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它的生命必将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华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