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大便难

1.血虚津亏证 临床见证:产后大便干燥,或数日不解,腹无胀痛,饮食如常,伴面色萎黄,皮肤不润,心悸失眠,舌淡,苔薄白,脉细或虚而涩。产后失血伤津,液少津亏,肠道失于濡润以致便难;证非里实,故饮食如常,腹无胀痛。方药:(1)滋肠五仁丸(2)养正通幽汤等

 2。气虚失运证 临床见证:产后数日不解大便,时有便意,临厕努责乏力,大便不坚,汗出短气,便后疲乏更甚,舌质淡,苔薄白,脉虚缓。方药:①黄芪汤②圣愈汤等。

 3.阴虚火燥证 临床见证:产后数日不解大便,解时艰涩,大便坚结,伴颧赤咽干,五心烦热,脘中痞满,腹部胀痛,小便黄赤,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方药:两地汤合麻子仁丸等。

 4.阳明腑实证 (1)临床见证:产后大便艰结,多日不解,身微热,脘腹胀满疼痛,或时有矢气臭秽,口臭或口唇生疮,舌红,苔黄或黄燥,脉弦数。方药:①玉烛散等。

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与护理】【现代研究】【疗效评定】【其它疗法】【中药名厂与中成药
  产后大便难是由于分娩时失血伤津,肠道失于濡润引起的大便艰涩,或数日不解,或排便时干燥疼痛,难以解出的疾病。相当于产后便秘。
    诊断依据
  1.分娩后大便间隔延长,大便干燥难解,一般饮食如常。
  2。一般发病较缓慢,应与其他疾病引起的便秘相鉴别。
    证治概要
  产后大便难病位在大肠,其致病原因,有由于分娩失血,营血骤虚,津液亏耗,不能濡润肠道,以致肠燥便秘;或由于阴虚火旺,内灼津液,津亏液少所致;或因素体脾胃虚弱,加之产后气随血失,导致大肠传送无力引起便秘等。临证应根据大便坚硬与否,腹部有无胀满,以及伴随的兼症,综合分析,详加明辨。治疗则根据产后体虚津亏的特点,以养血润肠为主,随气虚、血虚、内热的程度加以变通。但产后大便难,以虚者为多,不宜妄投苦寒通下之品,以免徒伤中气。
    分证选方     
一、血虚津亏证
  [主症] 产后大便干燥,数日不解,或解时艰涩难下,但腹无胀痛,饮食如常,面色萎黄,皮肤不润,舌淡,苔薄,脉虚涩。
  [治法] 养血润燥。
  [常用方] 养正通幽汤(《胎产心法》)。
  川芎、当归、桃仁各6g,炙甘草、陈皮各3g,麻仁、肉苁蓉各9g。水煎服,每日1剂。
   [辨证加减]
  1.见手心灼热,口干舌燥,舌红少津者,为兼有阴虚内热,加生地黄、玄参、麦冬以滋阴清热,增液通便。
  2.若头晕目眩,唇爪苍白,为血虚较甚,加何首乌、桑椹子、黑芝麻等加强滋阴养血,润肠通便之功。
  3.若腹胀便结,身微热,矢气臭秽,为兼有腑实,去肉苁蓉,酌加大黄、玄参、芒硝等增液通便。
  4.如气虚多汗者,加炙黄芪、人参、麻黄根益气敛汗。
  5。如汗出谵语便实,乃气血并竭神衰,心主失守,宜养心安神,加茯神、炒枣仁、制远志、炙黄芪、柏子仁、人参、白术。
    [按语]
  1。本方以养血润燥通便为要,补血而不滞血,缓下而不峻泻,不失为产后便秘的良方。
  2。据报道:应用养血润燥通幽汤(即为本方加生地黄、党参、枳壳、柏子仁、槟榔)治疗产后大便难201例。结果:治愈182例,显效7例,好转9例,无效3例,有效率98.5%。
    [参用方]
  1.麻仁四物汤(《医略六书》):生地黄15g,当归9g,炒白芍6g,川芎3g,麻仁9g,白蜜10m1。水煎,去滓,纳白蜜,温服,每日l剂。功用:养血润肠通便。主治:产后大便干燥,艰涩难解,面色萎黄,头晕心悸,舌淡,苔薄,脉细弱。
  2.麻子苏子粥(《普济本事方》):紫苏子、火麻仁各50g。研为细末,用水再研取汁150ml,分2次煮粥啜之,每日1次。功用:润肠通便。主治:妇人产后郁冒多汗,大便秘结。

  3.阿胶枳壳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炒阿胶、炒枳壳各60g,滑石15g。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20g,温开水送下。若半日内大便仍未通,可再服。功用:养血润燥。主治:产后虚羸,大便秘涩。
    二、阴虚内热证
  [主症] 产后大便燥结,数日不解,伴口干咽燥,手心灼热,胸满腹胀。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
  [治法] 养阴清热,消积通便。
  [常用方] 麻子仁丸(《伤寒论》)。
  麻子仁、大黄各500g,芍药、炙枳实、炙厚朴、杏仁各250g。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9g,每日3次。渐加,以知为度。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辨证加减]
  1.若见大便秘结,艰于排出,唇燥而裂,肌肤干燥,小便短少,舌红少津,苔黄燥,脉细数,为津伤甚,加生地黄、玄参、麦冬之类养阴生津。
  2.若见易怒目赤,为兼有郁怒伤肝,加芦荟、朱砂清肝通便。
     [按语]
  1.本方虽为缓下之剂,但方中药物多为破气泻下之品,故产后不宜久服。对血虚津亏引起的便秘,亦不宜使用。
  2.据报道:麻子仁丸有促进肠道收缩运动的作用,对增加蟾蜍肠绊肠管容积与生理盐水有显著差异。采用本方治疗肠燥津枯便秘病人50例。结果:有效44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8%C2}。
     [参用方]
  1.濡脏汤(《圣济总录》):生葛根150g,炒大黄15g。上为粗末,每次9g,水煎服,以利为度。功用:养阴润燥,攻下热结。主治:产后大便不通六七日,腹中有燥屎,寒热烦闷,气短汗出,腹满。
  2.柴胡汤(《圣济总录》):柴胡、黄芩、陈皮、泽泻、石膏、羚羊角各22.5g,栀子仁、赤茯苓各30g,芒硝末45g。上为粗末,每次9g,水煎去滓,下芒硝末2g,再煎一沸温服,每日2—3次。功用:清肝泻热,通利二便。主治:产后大小便不通,心烦、头昏目赤。胁痛口苦。
  3。木香煮散(《圣济总录》):炒木香、青黛各30g。上为粗末,每次6g。水煎服,少顷即通,未通再服。功用:凉血润肠,行气通便。主治:产后冷热不调,大小便不通,腹胀矢气,肛门坠胀。
    三、脾虚气陷证
  [主症] 产后虽有便意,临厕努责无力,气短汗出,倦怠无力,便出并不干硬,或头晕目眩。舌淡,苔薄,脉大而虚。 .
  [治法] 益气通便。 、
  [常用方] 黄芪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黄芪15g,陈皮15g,火麻仁30g。上为细末,每次lOg,水煎去渣,纳白蜜lOml,每日1剂,分2次服。
     [辨证加减]
  1.本方临证一般宜加郁李仁、杏仁、全瓜蒌、生白术等增强益气通便之力。
  2.努责乏力,肛门坠胀者,为气虚下陷,加升麻、党参益气升提。
  3.心悸失眠,头晕目眩者,为心血不足,心神不安,加生首乌、柏子仁、炒枣仁养血安神。
  4.气短懒言,动则汗出,倦怠乏力,为气虚明显之症,加党参、五味子、浮小麦益气止汗。
     [按语]
  1.本方不适于内有邪实所致的便秘。
  2.据报道:以润肠膏(即本方去陈皮,加全当归、枳实、炒莱菔子)治疗便秘112例,中医辨证属虚秘,为气血虚弱,肠燥津枯,传导无力。并设口服果导片为对照组。结果:显效66例,有效4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5%,明显高于对照组。
      [参用方]
  1.人参丸(《圣济总录》):人参、槟榔各45g,当归30g,炒厚朴22.5g,郁李仁15g。上为末,人郁李仁膏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20丸,加至30丸,温水送下,每El 2次。功用:补气养血,润肠通便。主治:产后大便不通,气短乏力,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虚细。
  2.诃黎勒丸(《圣济总录》):煨诃黎勒、炒大黄、炒当归、熟地黄、火麻仁、人参各45g。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30丸,米汤送下,每日2次。功用:补气调肠。主治:产后大便秘涩不通,无力排下。
      产后饮食如常,大便艰涩,或数日不解,或排便时干燥疼痛,难于解出者,称为产后大便难,又称“产后大便不通”、“产后大便秘涩”、“产后大便秘结”,是新产三病之
  一,西医学称之为产后便秘。
  本病首载于汉代《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并概括其病机为“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一直为后世所宗。隋代《诸病源候论》专门列“产后大便不通候”,但二书均无具体证治。唐代昝殷《经效产宝》称为“大便秘涩”,并指出“宜服麻仁丸更以津润之”,为后世所喜用。
  在明代,对本病认识有了长足的进步。如《校注妇人良方。产后门.产后大便秘涩方论》对本病病因病机和治法均有较全面论述。 “若去血过多,用十全大补。血虚火燥,用加味四物。气血俱虚,用八珍汤”。并载有不少治验方药,如猪胆汁、蜜导煎、人乳饮等,至今仍为临床实用。嗣后,明清医家对本病理论认识多遵前说,而着重治疗方药的研究,如对大黄一药,从南宋陈无择提出不可轻用后,至明代《证治准绳.女科》再引:“大黄似难轻用”。《济阴纲目.大便秘涩》进一步指出,可先攻后补,切中病情。清代《胎产心法.大便燥秘论》主张“多服生化汤则血旺气顺,自润而通”。
  近代妇科名老中医王渭川以液枯、气虚二型论治,喜用“大剂益气之品和宣滞活络的虫类药,使其生面别开。”天津哈荔田教授的经验以养血生津药中配番泻叶3g,泡水空腹另服为治疗便秘之常法,认为番泻叶虽则苦寒,少用则健胃缓下不似川军之类走而不守有伤胃气。而对如确系燥热结滞肠道而便结难下其证属实者,也不可拘泥于产后多虚而畏用攻下,“川军、朴硝照无妨”,釜底抽薪,药到病除。唯产后攻邪应中病即止,且邪去即转予扶正,所谓“勿拘于产后,勿忘于产后也。”如此等等,丰富了本病的治疗经验。
  现代医学认为:产后因卧床休息过多,活动少,腹肌及盆底肌肉松弛,肠道蠕动减弱,加之有些产妇饮食习惯不良,恣嗜辣、姜、精细米面等,少食新鲜蔬菜、水果,或产后因会阴部伤口疼痛等忍解大便,均可引起大便秘结。大便在肠内停滞时间越长,肠壁重吸收水分越多,大便就越干燥、越难解,所以要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
  [病因病机]
  《陈素庵妇科补解.产后大便秘结方论》云:“产后大便秘结者,由产后去血过多,津液干涸,肠胃燥结,是以大便闭。”指出本病发生主要是因血虚津亏,肠道失润,临证亦有气虚失运和阴虚火燥所致。然血虚多因产前不足,产时或产后失血过多,血水俱下,或产后多汗、汗出伤阴致血液、阴液亏损不能濡润肠道,无水行舟而大便燥结难解;气虚多因素体气虚因产耗气,大肠传送无力,不能运行大便;阴虚火燥多因素体阴虚,产时血水俱下,阴液重伤,阴虚火盛,内灼津液,津少液竭,肠道失润,而大便艰涩难解。此外还有因产本已耗伤正气,复伤饮食,食热内结,糟粕壅滞,肠道阻塞,阳明腑实以致大便艰难。综上,本病病位在大肠,病情以虚证居多。
  [诊断与鉴别]
  一、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新产后或产褥期,大便困难或数日不解,或干燥疼痛难以解出,一般饮食正常,无腹痛、呕吐等伴见症。
  2.检查 肛门局部无异常;腹部无阳性体征,如金属音、肠型。
  二、鉴别
  1.痔疮肛裂 孕前已患病,孕后及产后加重,检查肛门有相应体征。
  2.肠梗阻 有腹痛、呕吐、饮食难人,听诊腹部闻及肠鸣音高调或金属音,见肠型。
  [辨病论治]
  一、辨病要点
  审因论治是中医学临证治疗的基本规律,但.临床上,确有部分患者仅见大便秘结,余无其他明显兼症可辨时,当根据本病的基本病机辨病论治,遣方用药。
  二、治疗方法
  1.产后便秘汤(《中医妇科验方选》)
  组成:前胡15g,决明子30g,当归12g,制桃仁9g,炙甘草6g。
  用于产后血虚便秘。方中取前胡降气,当归养血通便,决明子、桃仁为种仁类药物,含油脂,润肠通便,配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药性。诸药合用共奏养血润肠通便之功。
  2.产后便秘方(经验方)
  组成:黄芪、当归、麦冬、生地、沙参、五味子、枸杞子、火麻仁、郁李仁、茯苓。
   养血滋阴润肠,用于产后便秘。
  3.产泰(太极集团有限公司)

   具有益气润肠、补虚化瘀之功,于产后便秘者,服之相宜。按说明书服用。
  [辨证论治] ,
  一、辨证要点
  本病辨证,重在了解解便时大便坚硬与否,腹部有无胀满,再参合兼症与舌脉。一般而言,产后数日不解大便,大便干燥,腹无胀痛,伴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细者,属血虚津亏证;如解时费力,需时久才下,便软,伴气短汗出,神倦懒言,舌淡,苔薄,脉虚缓,属气虚失运;解便艰涩,大便坚结,腹部胀满,伴烦热,咽干,颧赤溺黄,舌红,苔薄黄,脉细数者,属阴虚火燥;若产后伤食,大便燥结不下,脘腹胀满疼痛,口中秽臭,舌红,苔黄或黄燥,脉数有力,为阳明腑实证。同时,患者的病史、生产史,此次分娩产时产后出血情况,产程长短,是否顺利及素体状况,也是辨证重要依据。
  二、治疗原则
  治疗本病以养血润燥为主,根据气阴血偏虚程度,或兼有内热或阳明腑实之异而随证变通,然产后大便秘涩以虚者为多,临证时不宜妄投苦寒通下之品,以免徒伤中气,重伤阴血。
  三、分型论治      
  1.血虚津亏证
  (1).临床见证:产后大便干燥,或数日不解,腹无胀痛,饮食如常,伴面色萎黄,皮肤不润,心悸失眠,舌淡,苔薄白,脉细或虚而涩。产后失血伤津,液少津亏,肠道失于濡润以致便难;证非里实,故饮食如常,腹无胀痛。
  (2)辨证依据:
  ①产时、产后失血过多史,或汗出过多,或素体血虚。
  ②大便秘燥或数日不解,无腹满腹痛,面黄肤干,心悸失眠。
  ③舌淡红,苔薄,脉细。
  (3)治法与方药:
  治法:养血润燥。
  ①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肉苁蓉、火麻仁、柏子仁、生首乌
    组成:白芍、熟地、当归、川芎、内苁蓉、火麻仁、柏子仁、生首乌。
  原治冲任虚损,血虚而滞,为补血调血基本方,此处取其养血润燥,加肉苁蓉、柏子仁、火麻仁、生首乌以增强滋补阴血,润肠通便,合用以奏养血润燥,通便之功。
  ②经验方(《全国中医妇科验方集锦》)
  组成:当归20g,火麻仁15g,郁李仁15g,肉苁蓉30g,蜂蜜30g(冲服)。
  方中当归养血通便,火麻仁、郁李仁润下通便,肉苁蓉益精血,润肠通便,蜂蜜润燥,共奏养血润肠通便之功。
  2。气虚失运证
  (1)临床见证:产后数日不解大便,时有便意,临厕努责乏力,大便不坚,汗出短气,便后疲乏更甚,舌质淡,苔薄白,脉虚缓。
  素体气虚,因产失血耗气,气虚更甚,则大肠传送无力,大便运行困难,而致产后大便难。兼症、舌脉亦为气虚之让。
  (2)辨证依据:
  ①分娩失血耗气,或素体气虚。
  ②产后便秘数日不解,粪便不坚硬,伴气短,出汗,疲乏。
  ③舌淡,苔薄白,脉虚缓。
  (3)治法与方药:
  治法:益气导便,佐以养血润燥。
  ①黄芪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黄芪、陈皮、火麻仁、白蜜。
  原方主治年高老人,大便秘涩,此乃气虚失运证。方中以黄芪补气,陈皮利气,辅以火麻仁、白蜜以润燥,共奏益气导便之功。
  如腹觉胀,酌加木香、枳壳。临厕努责费力,气虚下陷者,加升麻、党参。气短汗出,气虚无以固外者,加党参、五味子、浮小麦。心悸失眠,心神不安者,加生首乌、柏子仁、炒枣仁。
  ②圣愈汤(《脉因证治》)加杏仁、郁李仁
  组成:党参、黄芪、熟地、当归、川芎、白芍、杏仁、郁李仁。
  该方原治妇女月经先期而至量多色淡,四肢乏力。方中四物汤养血润燥,参、芪补益正气,共奏益气养血润燥之功。配以杏仁、郁李仁等富于脂液之品,增强养血通便之作用。
  ③经验方(《王渭川妇科治疗经验》)
  组成:潞党参60g,鸡血藤18g,生黄芪60g,炒升麻20g,归身lOg,制香附10g,广木香10g,九香虫10g,地鳖虫9g,槟榔lOg,益母草20g,鹿角胶24g,鱼鳔胶20g。
   治产后大便难,辨证属气血亏虚,气滞便结。方中用大剂益气之品和宣滞活络的虫类药,共奏补益气血,理气通络之功。组方别开生面,为治疗产后大便难开辟了新的途径。
  3.阴虚火燥证
  (1)临床见证:产后数日不解大便,解时艰涩,大便坚结,伴颧赤咽干,五心烦热,脘中痞满,腹部胀痛,小便黄赤,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阴虚之体,产后阴虚更亏,阴虚火盛,阴液复灼,肠道干涩,故产后数日不解大便,或解时艰涩,大便坚结。余症、舌脉皆为阴虚火燥之征。
  (2)辨证依据:
  ①素体阴虚。
  ②产后数日大便不解,解时艰涩,大便坚结伴颧赤咽干,脘中痞满,腹胀痛。
  ③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3)治法与方药:
  治法:滋阴清热,润肠通便。
  ①两地汤(《傅青主女科》)合麻子仁丸(《经效产宝》)
  组成:生地、玄参、白芍、麦冬、阿胶、地骨皮、火麻仁、杏仁、大黄、枳壳。
  两地汤原治月经先期、量少,火热而水不足者,值此取其滋阴清热,增液润燥;再配火麻仁、杏仁增润肠之效,大黄泻下去实,枳壳破结除满。合方共奏滋阴清热,润肠通便之功。
  口燥咽干,苔薄黄少津者,加玉竹、石斛、瓜蒌仁以生津润燥。大便已行,去大黄、枳壳、厚朴。
  ②当归麦冬汤(《李聪甫医案》)
  组成:当归身lOg,川芎30g,茯苓6g,肉苁蓉10g,火麻仁lOg,核桃仁5g,地骨皮10g,广陈皮5g,炙甘草3g,白蜜糖30g(分冲),麦冬6g,正力参3g,北五味子1g。
  功效:养阴增液,养血润肠。
  主治:产后便秘。症见产后汗出不已,大便秘结,潮热心悸,精神困倦,食欲锐减,脉虚濡无力,舌质深红,证属产后出血过多,阴虚血少肠道失润。
  4.阳明腑实证
  (1)临床见证:产后大便艰结,多日不解,身微热,脘腹胀满疼痛,或时有矢气臭秽,口臭或口唇生疮,舌红,苔黄或黄燥,脉弦数。
  产后本已耗气伤正,复因饮食失节,乃伤肠胃,食热内结,糟粕壅滞,肠道阻塞以致大便艰难。
  (2)辨证依据:
  ①产后伤饮食史。
  ②大便艰结腹胀,矢气臭秽,心烦口臭。
  ③舌红,苔黄或黄燥,脉弦数。
  (3)治法与方药:
  治法:通腑泄热,兼以养血。
  ①玉烛散(《玉机微义》)
  组成: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大黄、芒硝、甘草。
  原方主治经闭,恶露不尽,便毒,跌打瘀血身痛。
  _上方四物汤合调胃承气汤组成,四物养血调血,调胃承气汤缓下热结,合用以通腑泄热,兼以养血。
  脘腹胀满较甚,食滞者,加炒鸡内金、佛手、枳壳。心烦口臭,口疮者,加黄芩、栀子、竹叶。
  ②当归承气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组成:当归、生大黄、甘草、芒硝、生姜、大枣。
  原方主治阳狂奔走,骂詈不避亲疏。用治本病,方中当归养血通便,硝、黄虽峻,但釜底抽薪、急下存阴,不可迟疑。
  [其他疗法]
  一、针灸疗法
  1.大肠俞、足三里、内关。
  2.中脘、足三里、内关。
    针刺行泻法,用于食秘。
  3.膈俞、肝俞、天枢。

   针刺行补法,用于虚秘。
  二、按摩法
  用双手各一指以适当的压力揿按迎香穴5—10分钟,或按摩法将手指向四周移动扩大面积,可使肠蠕动加快(《中医妇科临床手册》)
  三、饮食疗法
  1.蜂蜜饮 清晨空腹时饮蜂蜜一大匙,后饮温开水一大杯。用于便秘轻者。
  2。芝麻粥(又名润肠粥) 黑芝麻炒熟,研细每日早晚各20g,用开水冲服或蜂蜜调服,既营养又有缓和的润肠通便。
  3.黑芝麻、胡桃、松子仁等分,研碎加白糖或蜂蜜适量和服。
  4。首乌粥(《百病饮食自疗》) 首乌(制、生者皆可)30g,粳米30~60g。将首乌洗净切片,与粳米共煮为粥,1日1次。用于产后血虚便秘。
  5。生地莱菔子汁(《百病自疗》) 鲜生地汁lOOg,鲜莱菔子lOOg,冰糖适量。将二汁和匀,加冰糖适量即可,随时饮用。
  6.香油25g,白糖1匙,用白开水搅匀1次服。
  7。猪膏蜜发方(《祖国医学风采》) 猪膏(板油)500g,白蜜200g,乱发60g。将猪膏煎油去渣,乱发反复洗净,趁油滚时人乱发使焦,滤去乱发再煎,人蜜,冷却收贮备用。每日早晨空腹1汤匙,用于产后血虚津伤之便秘。
  四、单方验方
  番泻叶3g泡水,空腹服。
  五、外治法
  1。开塞露:每次1—2个,纳入肛门。
  2.肥皂水灌肠。
  3.蜜煎导法 蜂蜜60g,微火缓煎,时时搅动熬如胶饴状,稍冷后,捻如锭状,勿使冷透,趁温热时,纳入肛门。
  4.猪胆汁导法 取猪胆1枚,倾汁入碗内,加好醋30~60g,搅匀,灌人肛门内。
  [预防与调护]
  一、预防
  重在正确处理3个产程,积极预防产后出血及出汗伤津。产后食饮有节,忌辛辣炙博厚味。
  二、调护
  1.养成定时排便习惯,给病人以精神安慰和鼓励,解除思想顾虑和急躁情绪。
  2.产妇应早期(24小时后)活动,以促使肠蠕动。
  3.注意饮食结构、除荤食外,多食蔬菜和鲜水果,多饮水。
  [疗效判定]
  治愈:大便正常,停药后无复发。
  好转:大便通而欠畅,或大便正常,但停药后复发。
  未愈:症状无改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