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中的书房

园林里的亭台楼阁各式各样

若要选出个最有文化的建筑

那必须得是“书房”啊

江南古典园林的营造者多为文人

文人好读书、藏书

书房即是不可缺少的建筑

书房,在古代又叫书斋,是专门用作阅读、写字、清修或工作的地方。

“书房”其实是现代才开始流行的叫法,古人大多喜欢用斋、堂、屋、居、室、庵、馆、庐、轩、园、亭、洞等来命名。

苏州园林里不仅有书房更是有不少的书房它们隐藏于园林一角的花木深处……

留园

揖峰轩位于留园东部景区,东临林泉耆硕之馆、西为五峰仙馆,是两大主体建筑之间的过渡。

建筑轻巧素雅,轩内环境优雅,原为园主人读书、作画、抚琴、弈棋的场所。

第二任园主刘恕喜石成痴,“揖峰轩”便是借用米芾拜石典故而命名。

轩南“石林小院”内收藏陈列了许多园主刘恕喜爱的湖石,如“独秀峰”、“晚翠”、“迎晖”等太湖石峰,皆为石中精品。

还我读书处

还我读书处位于揖峰轩后,为一独立的幽僻院落,斋名源于西晋陶渊明《读山海经》诗“既耕亦己种,时还读我书”句意。

此书斋为硬山顶两层小楼,布局大有讲究,坐西面东,斋前有回廊庭院,院中置湖石花坛,内植古木,树姿苍劲,可以料见当年的主人,便在这样幽静清雅的环境里吟诗作对,大隐隐于市的。

汲古得绠处

汲古得绠处位于五峰仙馆西北,回顶圆作硬山顶,与五峰仙馆后部有小门相通,又有蟹眼天井相隔,环境清幽,也是园主的书房。

“汲古得绠处”的名字听上去很拗口,却也是出自典故。唐代文学家韩愈有诗曰:“归愚识夷涂,汲古得修绠”,绠,即井索,修绠,即长的井索,意思便是钻研学问好像汲深井水一样,必须得用长绳,盛氏家族掌管留园时,以此为书房名。

耦园

还砚斋

还砚斋位于城曲草堂东面,为园主沈秉成的书房。

据清俞樾题匾跋记载,园主曾祖曾用一砚,久而失之,后被园主复得,故以“还砚”命斋名。

还砚斋内挂有对联“闲中觅伴书为上,身外无求睡最安”,这幅对联极富道家色彩,沈秉成夫妇喜好道书,此联语正符合其处世哲学。

无俗韵轩

无俗韵轩位于东花园西侧,坐南朝北,自成一院,为旧时女主人严永华书房。

轩名取自东晋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诗意,夫妇二人大隐隐于市,远离喧嚣隐居于此的心态正如诗意。

轩阔三间,硬山顶,正屋顶部作船篷轩。

轩南侧花圃原为耦园菜园,20世纪60年代开放时改为花圃。

庭院湖石花台内置“浮玉”、“白业”、“古月”三座石峰,形态自然、体态各异、玲珑清秀。

储香馆

储香馆位于城曲草堂西侧,是草堂西延的重檐平屋。

旧时是园主后裔读书授学之所。

馆前庭院内遍植丛桂,每至秋高气爽的季节,桂花争相绽开,满室留香,故而得名,又隐喻劝勉子孙勤奋学业,尊重科名,他年蟾宫折桂之意。

补读旧书楼

补读旧书楼为城曲草堂上层之楼厅,是园主旧时读书之所。楼名“补读旧书”出自陶渊明诗句“既耕亦己种,时还读我书”,表达了园主夫妇向往着读书学习式的隐居生活。

网师园

五峰书屋

五峰书屋位于撷秀楼北,坐北朝南,两层建筑。

硬山顶,哺鸡脊,面阔五间。

五峰书屋是一处相对独立的庭院,屋前有回廊,东通半亭,西出竹外一枝轩,维护了东边庭院和西边竹外一枝轩的整体封闭性。

另有湖石石级从梯云室前上下楼,幽静雅致,旧为园主读书与藏书之处。

殿春簃

殿春簃位于园西北部庭院北,由东、西两建筑相连而成。

“簃”,原指高大屋宇边用竹子搭成的小小屋。“殿春”,指春末。

殿春簃是从前园主的芍药园。

春季芍药开花最晚,宋苏东坡有“多谢化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的诗句,因此得名。

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为一大一小宾主相从的书房。

南部庭院占地不到一亩,有山石、清泉、半亭等元素,景观丰富,具有明代庭院特色,十分精致。

20世纪30年代,国画大师张善孖、张大千兄弟寓居于网师园,此地即为他们的画室。

窗外天井中种植腊梅、翠竹、芭蕉、天竺,配以几峰湖石,一格窗景就是一副主体画,轻描淡写,空灵秀美。

拙政园

见山楼

见山楼位于拙政园中部西北角,是一座江南风格的民居式楼房,三面环水,两侧傍假山,故曰名“见山楼”。

见山楼的底层被称为“藕香榭”,楼上往里收进的一层为见山楼,亦是取陶渊明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

见山楼整体建筑高而不危,耸立于水面上,由曲廊连接进出,别有幽静。

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占据苏州,拙政园见山楼曾作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办公之所,如今室内陈设亦可窥见一二。

艺圃

旸谷书堂

艺圃虽是占地仅五亩的小园,却在仅有的面积下仍然精致的分为住宅、花园两部分,其中毗邻花园的延光阁东侧便是旸谷书堂,旸谷之意是太阳初升的地方,充满了阳光。

《孔传》中说:“旸,明也。日出於谷而天下明,故称旸谷 ”,“旸谷书堂”原为艺圃主人姜埰之子姜安节的讲学之地,兼具书斋学堂之用。

芹庐

除了旸谷书堂外,艺圃还有一处私密性较高的小书斋芹庐,在浴鸥小院西侧中,取自《诗经·鲁颂》“思乐泮水,薄采其芹”之句,隐喻之为未获王采摘的泮水芹菜,有才学之士隐居山林之意。

沧浪亭

闻妙香室

在沧浪亭中,也藏有一个书房。

沧浪亭的闻妙香室位于园东一角,地处僻静之所,原为主人的书房。

闻妙香室匾额取自杜甫的《大云寺赞公房》,“灯影照无睡,心清闻妙香”,杜甫诗中描述的是肃穆的古寺之夜,表达一种香气寂然、遗世脱俗的空寂境界,而沧浪亭的闻妙香室,为一座封闭式小园,于沧浪亭静中取静,亭北有梅花十余株,早春花开之时,真可谓“闻妙香”也,香梅幽境,更是可以见得园主品格之脱俗。

狮子林

立雪堂

听到立雪堂的名字,不少人会浮现出宋代程门立雪的典故,于是纷纷点头,狮子林这书房名字起的真合适~其实,立雪堂的“立雪”二字是源自佛家故事,取唐代诗人方干《赠江南僧》诗“继后传衣钵,还须立雪中”句意,我们都知道狮子林是寺庙园林,立雪堂原是寺里和尚传法之所,旧时为书斋用途。

苏州园林里的书房,从书房名号、整体布局到每一件器物、每个陈设的细节,都被烙上了主人的影子、染上了主人灵魂的馨香,无不透露着主人真实的性情和学识修养的沉淀,看似简单,实则大有乾坤!

园林里的书房,其东方沉淀和古韵风情,更是无不体现着中国人骨子里温润儒雅的性子,使人身在其中,感受沉静悠然。

(0)

相关推荐

  • 小园极则与造景典范:网师园

    周导讲园 许多研究传统园林的学者都有一种「抑清扬明」的倾向.他们认为清代园林过于繁复,为了承载更多的功能而增加建筑数量与体量,假山堆叠与室内外陈设也日趋复杂,失去了简洁疏朗的环境氛围,尤其是失去了唐宋 ...

  • 第一批国保--124-77留园清

    124- 77 留园 清江苏省苏州市      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风格,园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 ...

  • 游览网师园/杨祥云

    文/杨祥云 游览网师园 立冬日,笔者乘车去姑苏古城东南带城桥路阔家巷11号,游览了苏州园林中型古典山水宅园代表一一网师园.它始建于南宋,是藏书家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初名 ...

  • (原创)有品味的人看苏州园林中的经典景观

           上一期谈了拙政园的小飞虹和东园仿制明轩等经典苏州园林景观,今天谈谈园林中的廊道,苏州园林中的廊道有几个作用 ,一分隔院落空间,二避雨遮阳行走,三游览线路引导.其中最著名的三条廊道分别是拙 ...

  • 我梦想中的书房 作者:幸福的人 主播:宁精致远

     我梦想中的书房   作者:幸福的人  主播:宁精致远       我梦想中的书房,是阳光满满的.沏一壶香茗,听一曲古典音乐,捧一本自己心爱的书,忘我沉醉地任灵魂徜徉,从晨曦到黄昏,静静的感受书香气息 ...

  • 重温苏州园林中的那些小园之“聚会畅园”

    200524重温苏州园林中的那些小园之"聚会畅园"   2015年的七月注定和畅园有缘.就在这个月的10日和17日,我两次和校友及圈友相聚于此.(聚会过程省略)   这是一座尚未对 ...

  • 重温苏州园林中的那些小园之“游览端本园”

    200526重温苏州园林中的那些小园之"游览端本园" 从2012年黎里古镇开始改造,我和博友曾多次去那里拍摄照片.2015年国庆前夕,黎里古镇修缮完成,准备开放.在吴江博友的邀请下 ...

  • 重温苏州园林中的那些小园之巧游北半园

    200527重温苏州园林中的那些小园之"巧游北半园"   知道苏州有个北半园还是上世纪60年代初的时候,因为那时上中学的地方就离那里不远,但一直是不对外开放的.第一次进入游玩则是已 ...

  • 重温苏州园林中的那些小园之五峰园

    200528重温苏州园林中的那些小园之五峰园   一直到20世纪末,五峰园一直是苏州开放园林中最小的江南园林,五峰园建园至今已400多年,历经沧桑,屡易其主,峰石倾倒,建筑失修,园景颓废,最后散为民居 ...

  • 重温苏州园林中的那些小园之“不对外开放的惠荫园”

    200529重温苏州园林中的那些小园之"不对外开放的惠荫园"   惠荫园的名字在读书时就知道了,它是一座隐藏在苏州一初中的校园内.当时我因不在此校就读,所以一直没能一睹它的芳容.接 ...

  • 重温苏州园林中的那些小园之“没有列入名录的东崦草堂”

    200530重温苏州园林中的那些小园之"没有列入名录的东崦草堂"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至今还没有被列入<苏州园林名录>的.目前仍处于荒芜状态的小园--光福的东崦草堂. ...

  • 重温苏州园林中的那些“小园”之顺游太仓南园

    200601重温苏州园林中的那些"小园"之顺游太仓南园   看了一下<苏州园林名录>,太仓南园现位列名录第40.我能到太仓南园一睹它的风韵,则完全是一个偶然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