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退平安等人的进攻后,朱棣采纳姚广孝的建议,决定直接攻取京师
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七月,平安趁朱棣出兵彰德之际,率军从真定出发攻打北平,在平村扎营,在距离北平城五十里的地方,派兵骚扰。
燕王世子朱高炽燕世子率众固守,而且派人向朱棣告急。
朱棣回师至定州时,收到北平被围的消息,于是召来部将刘江,向他询问对策,慷慨陈词,请命前往。
刘江对朱棣说:臣到北平,以炮响为号,第二次炮响表示正在决战突围,第三次炮响表示已经进城,如果听不到第三次炮响则表明臣已经战死。如果臣攻入城中,守城军士听闻外面援兵降至,必然勇气倍增。请殿下派军士每人带十炮殿后,途中不断放炮,则周围地区听见炮声都以为大军已至,平保儿听闻后必然心生惧意,自动撤兵。保儿,是平安的小名。
朱棣听后十分高兴,依计而行。
刘江于是率兵渡过滹沱河,走小道行进,大张旗鼓,夜里举起很多火炬。与平安的交战情况,果然正如他事先所谋划的那样,平安大败,退往真定
由于朝廷军队在河北与燕军交战失利,方孝孺决定实施离间计。
方孝孺的门生林嘉猷曾在北平燕王府住过一段时间,知道朱高煦、朱高燧对世子朱高炽不太恭敬,朱高燧协助朱高炽驻守北平,朱高煦跟随朱棣出征,常在朱棣面前说朱高炽的坏话。
方孝孺认为可用计离间朱棣父子,如若朱棣果真对世子生出疑心,必然率军北归。
建文帝朱允炆采纳方孝孺的建议。方孝孺起草了一封书信,建文帝派锦衣卫千户张安送给朱高炽,建文帝在信中让朱高炽归附朝廷,许诺让朱高炽当燕王。
孰料朱高炽对朝廷的用意心知肚明,收到信后根本没有启封,便派议副袁焕把张安和书信一起送交朱棣。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朱高燧和燕王府内侍黄俨早已派人快马加鞭将此事告诉朱棣,朱棣心生怀疑,问朱高煦的看法,朱高煦说朱高炽一向与建文帝交好。
孰料正说话间,袁焕将张安和书信送到,顿时打消了朱棣的疑虑。
盛庸令大同守将房昭带兵入紫荆关,威胁保定,驻扎在易州西水寨。
西水寨四面环山,房昭打算据险而守,长期驻兵,进窥北平。
当时朱棣在大名,收到消息后,只得回师救援。
八月,朱棣派兵驻守保定。随后得到情报,吴杰派都指挥韦谅率领万余兵力为房昭转运粮饷,朱棣于是亲率三万精锐骑兵将其击败。
然后,朱棣又派朱荣等人率五千兵力前往定州,以阻击平安等人从真定派出的援兵。
驻守西水寨的朝廷兵力大多是江南籍将士,朱棣决定使用垓下之战中韩信使用的计策,令军士在西水寨四面高唱吴地歌曲,以动摇房其军心。
十月,朱棣攻破西水寨,率军返回北平,不久又击退进攻永平的辽东兵马。
这年冬天,皇宫中的一些宦官逃出京师,前来投奔朱棣,他们带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情报:京师空虚,可趁机攻取。
姚广孝认为不可坐失良机,力劝朱棣率军疾趋,直取京师。
“道衍语成祖:'毋下城邑,疾趋京师。京师单弱,势必举’。”(《明史·列传·姚广孝》
朱棣思虑良久,起兵已经两年多,虽然所战多胜,但是因为兵力不足,无法分兵驻守所攻下的城池,燕军一撤,重新被朝廷的兵马占领,燕军真正能长期控制的城池只有北平、保定、永平三地。
朱棣决定朱棣采纳姚广孝的建议,不再与盛庸、平安等人纠缠,直接攻取京师。
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十二月,朱棣决定在北平誓师南征,告诫将士不得侵扰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