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神崇拜的道德文化内涵
在中国民间诸神信仰中,财神是掌管财富、赐财开运、迎祥纳福的主要神祇。
与西方传入的拜金主义不同,中国的财神崇拜具有非常深厚的道德文化基础。中国民间社会所尊奉的财神,虽然为数甚多,却各有各的道德特质,中华民众在祭祀、信仰、崇拜财神的同时,也是在接受一场道德的教化和心灵上的洗礼。
关帝庙、财神庙的楹联,明确指明了拜财神祈求财富所应具有的正确态度和需要遵循的道德规范。如:“财路随缘取之有道;神灵主理造化在天”、“富而可求,求人莫如求己;物惟其有,有德自尔有财”、“以义为利则财恒足;既富方谷而邦其昌”、“吾宗以忠厚相承,知先世积金皆由积德;此地为秀灵所聚,愿后昆多宝更要多贤”。
财神在海内外的华人心里,向来有着尊崇无比的地位,这其中固然有其赐财、招财的一面,但最重要的是财神崇拜中所具有的道德文化元素。
中国人耳熟能详、妇孺皆知的财神,如文财神比干、范蠡、增福财神李诡祖,武财神赵公明、关帝等,在成为财神的演变过程中,以义取利的财富道德观和价值取向才是其中的主流根脉。
文财神比干,是殷纣王的叔父,为人忠耿正直。因见纣王荒淫失政,暴虐无道,常常直言劝谏,后纣王怒而摘其心。后人敬重比干因谏而死,为国守忠,又因其没心,也就无偏无私,办事公道,于是人们就将比干奉为财神,寓意诚实厚道,童叟无欺。
文财神范蠡,是春秋时期越国名臣,辅佐越王灭吴后,功成身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隐居民间从事商业。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后定居于宋国陶丘,自号“陶朱公”。
自号“陶朱公”,《史记·货殖列传》称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范蠡擅于经商,深通商道智慧,富而好德,因而被人们奉为财神。古代民间流传多种经商秘诀一类书籍,皆假托于范蠡名下。
财帛星君李诡祖,在中国民间又称增福相公,文财神,增福财神,福善平施公,北魏孝文帝时任曲梁县令,清正廉洁,爱民如子,疏通河道,治理盐碱,率先垂范,生活俭朴,常把自己的俸禄拿出来周济贫苦百姓,深受百姓爱戴。既逝之后,民怀其德,立庙祭祀之。民间传说李诡祖为太白金星下凡,属金神。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被赐封“神君增福相公”。古代木版年画上的财神像大部分是增福财神李诡祖。
武财神赵公明又称赵玄坛,赵公元帅,相传为终南山人,秦时避乱,隐居终南山,精修得道,形象威猛,为道教四大护法元帅之一。元明时被尊为财神,《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称其:“能驱雷役电,呼风唤雨,除瘟剪疟,祛病禳灾。如遇讼冤伸抑,能解释公平,买卖求财,宜利合和,无不如意”。《封神演义》中,赵公明被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率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专司迎祥纳福、买卖公平,因此被奉为财神。
关帝,是东汉末年叱咤风云、威震华夏的历史名将,为人忠肝义胆、义重如山,身先士卒、勇猛无敌,好读《春秋左氏传》,手不释卷,文韬武略,智勇双全。史书称其“勇而有义”,“信义卓著”,“有国士之风”。关帝成神后,神格从地方神、伽蓝神、关元帅,升格为协天大帝、伏魔大帝、关圣帝君,盖天古佛,武圣人,中天玉皇大天尊,受到朝廷民间、儒释道教、百行百业的一致推崇。官取其忠、商取其信、民取其义、兵取其勇,各社会阶层虔诚供奉,寄托着各自的思想和愿望。
华人社会将关帝尊为集战神、军神、商神、财神、文教神、保护神等各种神祇于一身的“万能神”,具有“治病除灾,驱耶辟恶,诛罚叛逆,巡察冥府、司福定禄,庇护商贾,招财进宝”等多重神职,财神,便是关帝万能神格中的重要一项。
人们对财神的虔诚崇拜,既表达了对财富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蕴含着君子爱财取之以道的传统财富道德观念。
作者:关公文化彭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