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闺

  郭德纲:于老师就是我亲生的朋友。

  于谦:什么话呀……朋友还有亲生的么?

  郭德纲:不是,我是他生前好友。

  于谦:我死了?

  郭德纲:我们俩是闺密。

  于谦:呀嗬,闺密是人家女孩的用的词,咱不能用。

  郭德纲:噢。密闺?

  于谦:蜜龟?俩糖水泡王八?

  郭德纲:说得这么牙碜……

  前数日,买来两只草龟。其中一只皮肤破损,却喜动。过了两天,四肢无力不喜动,亦不索食。原以为是天热中暑,喂了一支不含酒精成分的藿香正气液,效果不显。又过了一天,早晨见其张口呼吸,判定为肺炎,于是隔离治疗。另一只没病的龟当天很欢,次日晨起发现竟突然死亡。病龟也于当日晚死亡。将龟入土埋葬于北方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复……

  买回来的动物,有可能会死在自己的手中,若按佛家来说,这便是明罪业。我反复思考这个事情,还是不能忍心。目前想要养龟,我就会管理,倘若若干年后不想养了,我便会放生到其适存的环境中去。商家贩卖活体,在养殖的过程中都会用抗生素。对于商家而言,用抗生素喂养动物,本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毕竟在群体养殖的情况下要保证存活率,然后才可以赚钱。但这样会暗中害了动物,因为当离开抗生素的单纯环境之后,到大自然的繁杂之中,是否能够存活是个严重的问题。而且商家也不会放很多抗生素,一方面防止抗生素对动物的影响,另一方面药物本身也计入成本,所以只要维持在不致死的平衡状态就可以了,只是不让细菌泛滥,实际细菌依旧是存在着的。所谓放生,不可从市场上买来就直接放生,应进行调治喂养数日方可。如果从市场中买回来就直接放生的话,待药物代谢过后,直接被暴露在环境中,或许就会导致死亡,这是个严峻的挑战。本可存活,却因放生反而害生。如此弃之不顾,这岂不是更大的罪么?我不忍心,宁可背负死于我手的罪孽,也要使其能够具有回归自然的能力之后再放手。

  动物如此,人呢?

  抗生素的发现,在整个医疗发展过程中,确发挥了其一定的积极作用。在面临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抗生素就如同机关枪扫射一样,可以把一些特定的菌种在体内杀死。此后,便萌生出这样的想法,如果人长期服用抗生素,是不是就可以免除细菌感染性疾病呢?事实证明,并非如此。在无细菌感染的情况下使用抗生素,其不良反应就会明显地表现出来,更难办的是,长期使用抗生素就会易于失效。在人体与细菌的斗争之间,介入了抗生素,长期处于抗生素存在的环境中,人体与细菌都在逐渐地适应这个状态。就如同我们进入卖鱼的市场,刚开始还觉得腥臭,过一会就觉得气味淡化了,再过一会就闻不出来了。人体逐渐适应了低浓度的某种抗生素之后,就会产生耐药性,此后要么提高浓度,要么换成更高级的抗生素。细菌在这样的筛选过程中,传代后就会逐渐适应生长环境。在前期的一段时间内,人与细菌的战争尚可打赢或抗衡,而长期进行下去,人已经弹尽粮绝了,人类已经没有更高端的武器可用了,于是超级细菌出现了,便进入了“后抗生素时代”。抗生素本身没有错,但滥用抗生素是不正确的;就如同游戏本身没有错,而沉迷游戏才是错。因此,抗生素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医药学的原理进行服用,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盲目服用,不可久服。

  这种对抗疗法只是一种简单的思维而已,随着医学的发展,西医学逐渐完善,已经不仅限于传统的对抗模式。疫苗的产生,使得人类对于病毒侵袭等疾病有了新的突破。疫苗本身不能对抗病毒,它本身就是经过处理的病毒。若按传统对抗思路,疫苗就是个彻彻底底的毒药,即便它能够治好病也带着极为浓厚的玄学味道。但根据免疫学的原理,疫苗在进入人体中后,会激发机体产生大量的抗体,调用了身体内大量的军队,最终打赢了战争。这是传统的思维所不具有的模式,为医学又开辟了新的思路。不仅仅目前的一些生物制剂存在这样的作用,经过研究发现,很多天然药物也都具有这样的效果。过往对于中药的化学药理学分析只是在体外进行的研究,通过简单对抗的思想判定其属性,而免疫学的发展,让这门学科仍有相当大量的发展空间。药物研究者们发现,有越来越多的中药曾经被主观否认的功效其实是存在的。

  抗生素走下了“万能神药”的神坛之后,冷静地客观地去评判,每种药物、每种疗法都有自身的功用,同时也有缺陷不足。不去贬低,也不搞神话,关键是如何利用与规避。这正是医生的技术价值所在,因此有些药物,患者自己鼓捣半天都玩不转,可到了医生的手里就可以治病。

  一个长期处在保护之中的人,就会变得弱不禁风。本应有自己的免疫,却经常寻求外援保护;本是治疗的药物,却成了日常的保健品。这不是医学先进的体现,错误的使用方法,是无知者的迷信。“保护”的出现,意味着被保护的对象就有可能会沦为废物。这是无法从长计议的事。借贷钱款有句话是“救急不救贫”,能帮得了一时,但不能帮一世,帮了一世就会变得好吃懒做、变得不知感恩。在患病的时候,使用一些药物可以帮助身体来处理一些事务,当这些药物代谢之后,身体还是要面临着自己去应对。如果总是寻求药物的帮助,身体就可以不去做这些事情了,就表现为机体功能的下降,说白了,就是疾病。塑造出如此单一化的环境,看上去相当完美,可一旦回归到自然环境中,接触了某种轻微刺激,就无法承受。无论何物种,毫无疑问,能够长久生存下去的,必然是能够迅速适应各种环境的;在极端恶劣条件下,不堪一击则注定就被淘汰,这便是退化。人,毕竟要回归到自然中去。

  长期在生活中摸爬滚打的人,饱经各种辛酸,才可能成为强者。自己一个人在海边,“总是一副弱不禁风孬种的样子”,可曾听过水手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呢?狂风暴雨的袭来,海鸥、海鸭、企鹅都躲了起来,可曾见海燕在闪电间穿梭飞翔,胜利的预言家叫喊着:“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学生每天不学习,一不会就看答案,每到小测验就作弊,确实能够保证及格或更好,但长期在这种“分数保护”的环境下,一旦到了拼真刀真枪的考试之中,还行吗?一只在井底观天的青蛙,夸夸其谈,叫声喧天,但当它从井底出来,看到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它断然理解不了,它没有接触过如此多样化的环境,世间的纷扰令单一化的思维无法去理解,它终归还是要跳到井下去的。有言道是“当时若不登高望,谁识东流海样深。”认知要接受多元化,倘若固守在自己单一化的思维中,则会形成偏执的观念,陷入井底。人,毕竟要回归到生活中去。

  现代人对孩子的教育,也往往存在错误的认知。比如小孩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追跑打闹,家长不予管教,只是笑笑说道:“和孩子一般见识干啥呀!”孩子毫无素养,在爹妈看来竟然是理所当然。当然不会和孩子一般见识,但孩子没出息,爹妈还没出息吗?如此被保护的孩子,等长大之后,也就只有让法律来管了。比如家中处处依从小孩,如有不听,小孩则拳脚相加,家中大人竟无人管,甚至竟无人敢管。这个孩子上辈子是你们的祖宗,如今投胎来找你们的吗?过分的保护便是溺爱。你总是扶着他,他永远不会走路;要是摔几个跟头,他连跑都能学会。从小去过战场的人,端起枪来就能打鸟;从小被捧在手心里的人,鸡都能把他干躺下。郭德纲说:“活得明白不需要时间,需要经历。三岁经历一件事就明白了,活到九十五还没经历这个事,他也明白不了。吃亏要趁早。一帆风顺不是好事。从小大伙娇生惯养,没人跟他说过什么话,六十五岁走街上,谁瞪他一眼,当时就猝死。从出生就挨打,一天八个嘴巴,这到二十五岁,铁罗汉、活金刚一样,什么都不在乎。吃亏要趁早。”人,毕竟要回归到社会中去。

  “逃出博物馆,活着不是一场展览。感情要放在橱窗,我们不希罕。”这是梁静茹唱的“燕尾蝶”歌词。什么才会放在橱窗里供人们欣赏呢?《装在套子里的人》,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小说。什么才会装在套子里呢?想必,是极度柔弱而无法回归到自然中去的身体,是难以承受社会环境的内心。只能长期隔离,特别地关照起来。

  在糖水中泡着长大的王八,永远不知道辛酸的滋味。“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在严密的闺房中长大的姑娘,害了自己、害了唐玄宗、害了国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