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与希望
凌晨5点26分,终于看到了《基督山恩仇记》的最后一行:
等待和希望!
抬起头,望着外面黑黢黢的夜,因为长时间沉浸在自己的灯光里,而更看不清了。幸好,城市的黑夜终究是不寂寞的,因为总有灯光在守候着。
“等待和希望!”我就是怀着这样的信念,坚持读完大仲马这部122万字的大部头的,在这传世的经典中,我能收获些什么呢?
无疑,我获得了勇气。“世上没有幸福和不幸,有的只是境况的比较,如此而已。唯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能感受到无止的幸福。”或许,曾经我们以为比较能催人奋进,在比较中努力,被比较赶着走。随着年岁的增长,逐渐明白:你活着,首先要取悦的人一定是自己。正如杨绛先生说: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是的,书中的艾德蒙·唐泰斯到最后终于明白了。年轻有为的他,在触手可及幸福的时候被人陷害,投入死牢十四年。这十四年中期盼、绝望、再期盼、再绝望,直到遇见企图越狱的神甫。神甫教给他很多本领,告诉他藏在基督山的财宝,甚至是一个越狱的机会。越狱后的他,找到神甫所指的宝藏,此时的他只有一个愿望:把这一切都弄明白。十四年,一切都发生太多的变化。好人遭遇了不幸,坏人在这个世界活得耀武扬威。他愤怒了。他用神甫赐给的宝藏帮助曾经帮助过他的人,他用神甫赐给的宝藏混入上层社会,用自己的钱打开人性的潘多拉盒,使愁人自动陷入深渊而无法自拔,直至自取灭亡。
这条故事主线像一棵大树的主干,将小说中的人物、事件一一聚拢。这些人物、事件相互交叉,又像在织着一张大网,每一个人都绞在其中,越绞越紧,让人不能呼吸。连已经变成铁面无情、手段凶狠的唐泰斯,也就是已经购买了基督山的基督山伯爵也几乎窒息,差点自杀。小说结构宏大紧密,光怪陆离,戏剧性极强。
当然,作为始终处在初级阅读阶段的我,吸引我看下去,让我等待的、希望的就是这曲折的情节。看着那个马上就得到美好日子的水手被别人的贪婪掠走一切,一步一步堕入深渊而不自知时,我急得直跺脚。当他还在期望着曾经给他许诺的人时,我疑惑这和书名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叫《基督山恩仇记》?两个越狱人打通了地道,相互遇见时,知识渊博的神甫指引唐泰斯思考这一切发生的原因时,我长长松了一口气:原来,这将近200页的故事只不过是整个故事的起因而已。有了这样的起因,更是吊足了人的胃口:在紫杉堡这样监视严密的黑牢如何出去?我尝试着设想,可如囚在黑牢一样,四处碰壁,无法“越狱”。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一物多用。凡是文中出现的,哪怕只是一个小刀,他的用处从来都不止一个。唐泰斯越狱成功了,准确地说他被当成神甫的尸体扔出了黑牢。根据小说的特点,幸运之神必须开始光顾这个年轻人,因为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要弄清真相,要复仇,要执行上帝的意愿让恶人得到惩罚。
上帝会看见,人性最终决定一切。如果说复仇是小说中最常见推进故事手段,作者却将这简单的常见的推进手段设计得严丝合缝,让人意想不到。
看完了,我在想:如果神甫没有宝藏指给唐泰斯,这个故事会怎样发展呢?或许就不会有这本书了,因为没有了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