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鹏论:读《美诺篇》 学习苏格拉底的善和“知识即美德”(四)

权威不是被迷信的,而是被挑战的,权威就像一个个目标,先是追赶他,目的则是超越他。

——坤鹏论

在分享完苏格拉底的善以及“知识(智慧)即美德”后,坤鹏论又得到了不少宝贵收获,也由此引发一些所思所感,今天就来讲讲感想。

一、善与恶是好与不好的针对人事专属名词

首先,不管是善,还是美德,其实它们都归为好之下,好,这个词简直就是大道至简的最完美体现,而且,好又是完全主观的,是意识的,是思想的,对于人类来说,复杂纷繁的世间之事分来分去,最终就是好与不好这两类,后来,针对人事,才又产生了善与恶这两个专属名词。

所以,苏格拉底将人的德性定义为:能够理性判断善与恶的知,是极为睿智的,真的是从本质出发的,更是人事的本质。

也因为已经到了根源处,人类的语言便很难再表达了,正像老子所说: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至理是说不出来的,那是一种境界。

是啊,谁又能说得清楚什么是好呢?

同样道理,像是、有、存在等,都是这样极致的概念,哲学研究了它们几千年,依然没有标准答案。

而善、美德都归为好,所以它们同样也难以说得清,《美诺篇》中的苏格拉底也没有给出答案。

芒格有一句特别经典的话:“想要得到一样东西,最好的方式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其实他恰恰阐述的是人类对美德的最初释义,坤鹏论在前面讲过,不管是在古希腊,还是在中国古代,美德都是:美的事物可以得到社会中的一切,也就是说,自己美了,便可得到想要的一切。

这是人生王道,以我为本,只有让自己更强,才能得到更多,否则暂时的得到的再多,也hold不住,因为“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孔子将德不配位分为三个情况: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

所以,别抱怨缺这少那,先扪心自问:自己的德、智、力配不配得上拥有吧!

如何才能配得上?

配得上从来、绝对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

我们一起往下看。

二、用概率理解“知识(智慧)即美德”

在《读《美诺篇》 学习苏格拉底的善和“知识即美德”(三)》中,坤鹏论分享了苏格拉底为什么说“知识(智慧)即美德”,细细思考,换用概率法则来推论也是行得通的。

我们都说,人生即选择,选择其实就是选择可能性。

那么,最重要的便是知道都有哪些可能性,它们的概率如何,哪种可能性能真正为自己带来好处。

这些便是能够掌控选择、保证自己的选择大概念成功的必备知识。

所以,人必须学习,而且还要像芒格所倡导的多元思维模型。

复杂性科学已经告诉我们,因为世界上没有简单的事,几乎所有我们肉眼能看到的,都是无数个体的自组织行为的结果,都是复杂性系统,都纠缠着数种科学、数种可能性在其中,根本不可能用一个学科的锤子就能敲的对。

正如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普朗克所说:“ 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整体不是取决于事物本身,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实际上存在着从物理到化学、通过生物学和人类学到社会学的连续的链条,这是任何一处都不能被打断的链条。”

也就是说,人类的学科可以分类,但它们所研究的事物本身却从来不是分类的。

那么,要想尽可能地正确认识事物,人则必须尽可能地多涉猎些学科。

正如芒格所建议,不用每科精通,只要懂得更多学科里面最根本、最重要的法则,这也是苏格拉底所倡导的普遍概念。

一个人学习了多学科,并加以思考、实践内化后,就相当于拥有了多样的视角,他看到的这个世界便更加立体、全面、丰富多彩,以前所认为的对不一定对,错不一定错,对错更多是视角的不同而已。

他慢慢地便会主动厌弃掉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二元论,思维方式也渐渐与概率法则同步。

这便是智慧。

所以,智慧,不是一种才能,更像是一种觉悟。

那么,智慧的增长是非线性的。

起初慢慢的,甚至是感觉不到的增长,突然在某个点,它一下子直线上升,智慧满满在线了。

这就是所谓的明悟、顿悟。

在坤鹏论看来,智慧就是,知道这个世界是遵循概率法则的,没有什么100%绝对,甚至再小的概率也有发生的可能,这种时候就是偶然和运气,而智慧的选择就是服气,将其抛散在风中,继续前行,智慧的人能够在执著与超脱中求得一个平衡。

智慧就是,明白没有什么绝对真理,起码渺小的人类还没有掌握,,真理还在过程中,权威不是被迷信的,而是被挑战的,权威就像一个个目标,先是追赶他,目的则是超越他。

智慧就是,想明白人生的根本道理,只有这样,才会懂得如何做人,做事,并能分辨出人生中各种价值的主次,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从而真正获得和感受到幸福。

为什么现在患心理疾病的人越来越多,病根多半在于想不明白人生的根本道理,于是也就看不开生活中的小事。

智慧就是,坚定地做一名怀疑论者,保持怀疑一切精神,对任何事,甚至人们坚称的真理,也要继续研究。

正如乔布斯一直当为座右铭的那句话:Stay hungry,Stay foolish。

永远不要觉得自己有知,永远保持如饥似渴的探索求知精神,因为任何一个一旦认为自己有知,立即便被遮蔽,立即形成一个认知边界,把自己遮蔽在自己的边界以内。

看一个人是否真正拥有较高的智慧,标准很简单——“干,是一种美德”。

智慧有点像谦虚,是站在很高的高度才具有的一种谦虚。

智慧的人如同站在神的位置看人类和他自己,一眼就看到了人类的局限性,他一方面也是具有这种局限性的人普通人,另一方面却又能够居高临下俯视这种局限性,也就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这种局限性。

三、苏格拉底和孔子

在这几天的写作分享过程中,坤鹏论不断地体会到了苏格拉底与孔子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

联想到之前提过几次的“世界历史的轴心时代”的说法,真的觉得很神奇并难以理解,他们几乎同时在那个人类的伟大时代,出现在相互隔绝的两个地方,却不约而同地极为关注人的问题,在人的道德、人的知上下功夫,从而规范出了后世2000多年来的“人道”宗旨,而且核心基本一致——追求人之为人的完美。

坤鹏论大致盘点了一下苏格拉底与孔子的相似之处:

出生年代接近,苏格拉底大概是孔子死后10年出生;

分别是东方和西方最早以私人身份从事讲学的教育家、思想家;

都是伟大教师的典范,都被誉为“人类的导师”,孔子还被称为“圣人”;

都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积极、独立思考问题,主动地学习,获取智慧,“学不厌,教不倦”,帮助人们不倦地追求人之为人的完美;

都热衷于政治,一生都在谈论哲学、道德和政治问题中度过;

个人生活方面,都主张清心寡欲安贫乐道;

都以对话的形式阐述自己的思想,并对学生进行教育;

都没有留下自己撰写的著作,只有由学生所记述的言行;

不但自身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各自留下的分支庞杂的学派更像是树根一样,穿进了民族思想的最深处。

苏格拉底与孔子的出发点是一样的,但他们的思索方向是不同的,这便体现了他们的最大不同之处:

苏格拉底以利己为起点,由人的自我意识,唤醒人的反思;

孔子则从人的群体意识,呼唤人们之间的仁爱;

苏格拉底从人的内心的思想核心——理性思维出发,去寻求对普遍概念的认识;

孔子从人的外在的行为方式,躬行仁与礼;

苏格拉底追求心灵的真善美,从思、从大,开始陶铸自己;

孔子实行仁与礼的融合的尽善尽美,在“齐之以礼”的躬行中,从“始于定下”行起表现出自己,在对人之为人的的追求中,开始对自己的塑造。

总的来说,苏格拉底的道德哲学倡导从个人到社会,只要每个人都做得好,社会就好;而孔子的道德哲学是从社会到个人,好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个人,就告诫个人该如何去行。

于是,在苏格拉底看来,一个值得赞扬的人是因为他脱颖而出的美德,在孔子看来,一个值得赞扬的人是待在属于他的合适位置,并且和其他人进行正确互动的人。

所以,西方的道德哲学是关乎于个人或者一个独立的国家——单独且排他,儒家的研究内容主要关乎于一个人如何和其他人(正确地)互动。

这导致了西方社会的根基是建立在“分”之上,西方哲学试图肢解或全盘否定伦理价值,而东方哲学家是“合一论”的,他们不喜欢把所有的事物都分割开。

这种区别的源头更早,起码是从前苏格拉底时期的那些自然哲学家就已经确立了。

所以,西方文明执着于个体——自由,东方文明着眼于整体——和谐。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与西方各国及人民对于新冠疫情的态度、行为等,就不难理解其中巨大的差异了。

四、我们的道德观

坤鹏论下面主要说说咱们道德的源起及含义,不太展开讲了,大家一起读一起思考体会。

道德这个词在我国由来已久,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译文:道生成万事万物,德养育万事万物。万事万物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环境使万事万物成长起来。故此,万事万物无不尊崇道而珍贵德。道之所以被尊崇,德所以被珍贵,就是由于道生长万物而不加以干涉,德畜养万物而不加以主宰,顺其自然。)

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德”指遵循“道”的规律来生成万事万物。

后来“德”渐渐发展为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

在当时“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

“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荀子认定人性本恶,所以提倡“化性起伪”,十分看重后天的学习对于“化性”的作用,主张“学不可以已”。

他把学习的原则理解为“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将学习的功能与价值,归结为提高人的道德品质,并把“学至乎礼而止”视为“道德之极”,这与苏格拉底美德可教可学的思想如出一辙。

后来,我们慢慢对“道德”形成的共识是:

“道”表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则;

“德”表示对“道”认识之后,按照它的规则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这也是智慧的本义之一)。

显然,我们的道德的核心也是:善!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坤鹏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