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烦躁和焦虑成为日常,你该怎么修正自己的习惯?

主播:Bobo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21年4月30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劫持》。
这本书是由美国著名的临床心理医师和神经治疗师玛丽·K. 斯温格尔所写。作为一位神经认知科学研究者,作者总结了20年的心理学博士临床经验,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探讨了手机、电脑等便携式数字设备对人们的负面影响,并从神经认知科学和精神分析的角度,有力地证明了移动设备是如何劫持人们的大脑的。
这次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移动设备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时代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小心思。
倒不是说它们会像人一样思考,而是每个时代都会用最主要的资源从根本上影响人们的生活。
比如,石器时代,人类最主要的资源是水源、动物栖息地,所以它给人带来的副作用是战斗和争夺;农业时代,人类最主要的资源是土地,所以它给人带来的副作用是在一个地方严格遵守白天耕种,晚上休息的生活,大大缩短了人们的行动半径;到了今天,信息爆炸,高刺激的信息成了更有价值的东西,所以它给我们带来的副作用是,人们始终处于一个高水平的兴奋状态。
在玛丽的临床经验中,脑波测量是一个鉴定人情绪是否稳定的有效工具。在诸多数据中,脑后叶θ/β脑波比率是鉴定人是否兴奋的关键数据。十年前,只要它低于1.80,就说明患者处于一种过度兴奋的环境中。但今天,我们看到大量数据已经是1.00、0.90,甚至是0.50。
持续的兴奋已经让人们的大脑无法正常工作了。在医院,你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人会有精神倦怠、身体疲劳、情绪抑郁,以及对生活的焦虑。
你的坏情绪,真的不怪你。
技术
什么环境塑造什么样的人,你被什么围绕就会被什么影响。
当你身边都是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手机时,你就必然会处于一种总是在线的状态。
停留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人,对这种生活非常不适应。
他们有着严格的工作和生活界限,不管是从田地归来,还是从工厂下班,到家对他们来说,就意味着一天的工作结束了。
因此,他们下班后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有啥事,明天说。”
但现在不是,技术让我们始终在线、始终营业,身体虽然停下了,但大脑却几乎得不到休息。
斯莫和沃根把人们的这种状态称为大脑紧张,或者说数字技术造成的精神疲劳。
长期处于这种疲劳状态下的人,就会精神涣散、易怒和抑郁。
很多人认为,青年人在这种超任务状态中适应得很好,这就是他们习惯的世界。
但真的是这样吗?
数据显示,现在青少年犯罪率、青少年心理问题,比以往任何时代的数据都高。
而且这一切都还是建立在物质丰沛的基础上的。
 
缝隙』
总是在线的状态,其本质是信息碎片塞满了大脑能够休息的时间缝隙。
人们逐渐用橡皮擦掉了工作和生活的界限。
这个过程是:开始排斥,然后不得不接触,接着放弃抵抗,最后上瘾。
短内容、短视频和过度娱乐化的信息,缩短了人们的注意力,削弱了人们的耐心。
早些年先苦后甜、咬牙坚持、学成出师从而获得报酬的观念,已经被动摇了。人们开始希望自己像网红一样,一夜获得几百上千万的粉丝。
可遗憾的是,信息生活虽然改变了,但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像原来一样。所以,人们的内心渐渐有了一些撕裂感,烦躁裹挟着抑郁,让人们惶恐度日。
当你发现自己处理复杂或者困难事情的耐心渐渐消失了,觉得一些重复性的日常越来越乏味时,就说明你正在被影响。
当然了,信息化必然会让效率呈指数级上升,这没什么不好。但是,如果你不克制自己,无限制地让手机影响自己,就会出问题。
以前,我们总想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现在你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自己和移动互联设备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时代一变,就连问题都会被换掉。
总结一下,你的问题源于你的习惯。但是,你很难察觉自己习惯的问题,需要外人帮你点破。审视一下这个时代,在努力的路上,思考一下自己和时代和谐相处的策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