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真的“内敛沉稳”吗

文:罗楷铭 聂传安
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课内文言文考《卖油翁》。
试卷上原文之后有三道题目,最后一道选择题如下: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睨之”、“但微颔之”,写出卖油翁对陈尧咨射箭技术不屑一顾,陈尧咨因此不满。
B.“取”“置”“覆”“酌”等一系列动词,写出卖油翁倒油动作一气呵成,非常娴熟。
C.传神的对话描写是突出的写作特色之一,文章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的心理和个性特点。
D.在作者笔下,陈尧咨傲慢不逊,卖油翁内敛沉稳,人物形象生动,性格特征鲜明。

A自然可以选。卖油翁虽是斜着眼睛看(睨之),但还是微微点点头(微颔之),有认可意,并非“不屑一顾”。
但是两个班的多名同学固执地选D,说选A自然不错,选D也非常有道理:陈尧咨怎么就“傲慢不逊”了?卖油翁怎么就“内敛沉稳”了?
也选D项的二班罗楷铭同学专门写了一文来主张自己的观点,列位看看是不是有道理。

(一)
有一个赛马场,一个技术十分高超的骑手正在向观众表现他的技术和他的那匹好马,马在跑道上跑了八九圈还不累。突然,有一个拿弓的人从观众席中站起来,拿起箭就射中了马脚。马倒了下来,骑手没办法,只好把那个射箭的赶走。(这个故事看似扯得比较远,最后能扯回来么?)
(二)
看完上面的故事,我们会对射箭的那个观众十分气愤,对骑手很是同情。请继续保持这种心理,我们一起来看《卖油翁》。(这么快就扯回来了)
《卖油翁》中主人公为卖油翁与陈尧咨。有一天,射箭达人陈尧咨在自家的园子里射箭,引起了众人的围观,只有一个卖油的老头对他斜眼看,微微点头,这让陈尧咨很是气愤。面对陈尧咨的质问,卖油的老头只说“唯手熟尔”,然后顺便展示出他那高超的倒油技艺。陈饶咨只好尴尬的笑笑,然后让他走。(这是对文章情节必要的介绍)
我们把(一)故事中的骑手想成陈尧咨,把马想成射箭的本领,把射箭的那个观众想成卖油翁,把马脚想成陈尧咨的荣耀,你便会对《卖油翁》有不同看法。(开篇故事与课文终于无缝对接了)

(三)
请继续保持着这种看法,看期中语文试卷。第8题D选项写到“陈尧咨傲慢不逊,卖油翁内敛沉稳”,我又看到了选不正确的,便胸有成竹,立马选了D,谁知正确答案却又让我大吃一惊!陈尧咨虽然因为别人的看不起而生气,但最后还不是客气地“笑”着打发卖油翁走了吗?怎么就能说他“傲慢不逊”?卖油翁主动以目光挑衅陈尧咨,并借机急切地展示了自己也有了不起的本领,哪来的“内敛”?哪来的“沉稳”?(“傲慢不逊”指高傲自大,对人不讲谦让,很贬很贬的词;“内敛”是指深沉、不外露。楷铭写这一段时,最好要把这几个词的权威解释一一列出,再对比人物的表现,才更有说服力)
听说这个评价是老师用的语文参考书中来的。(出题人似乎也有依据)
我们是信参考书,还是信直接从课文里读出来的感觉?(楷铭这句问话值得所有人,特别是语文老师思考)

其实有不少孩子写文章质疑这个答案,而楷铭的文章是比较有特色的。
他先设一与《卖油翁》场景相似的场景,让人了解其中的是非曲直,然后回到文章,以类比手法说明了陈尧咨与卖油翁的曲直,直接反驳了“傲慢不逊”用在陈身上与“内敛沉稳”用在翁身上的不当。
即使是教参书上的结论又如何?编教参的人就不会犯错误么?
所以,我非常欣慰有这么多孩子坚持自己的阅读感觉(虽说丢了3分)。
而我们老师,读文章时也要一定有自己的感觉与主见,不要唯教参书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