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空先生浅解《论语》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士志于道”,士在古时候是指立志于学道的读书人。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士的含义又演变为有技艺或有某种志向的人。我们说战士、勇士、护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士志于道”,士在古时候是指立志于学道的读书人。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士的含义又演变为有技艺或有某种志向的人。我们说战士、勇士、护士、谋士,成为了一种有技艺有技能有志向之人的称呼。这里我们把士理解为立志于修道之人。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恶衣指的是破旧的衣服,恶食指的是粗糙的食物。如果一个人立志于向道,但是又以穿不好的衣物吃不好的食物而为耻,这样的人是不足以与之论道的。孔夫子讲话很有意思,“朝闻道,夕死可矣”,讲了生命当中最大的事情,生和死。接下来又讲了一件生命当中很普通的事情,吃饭和穿衣。如果一个人闻道,连生命都可以不在乎,还有什么事情是在乎的呢?当一个人对于吃和穿没有那么在意,即使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吃着很粗糙的食物我完全可以不在乎。我们一心向道,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富贵功名,情感纠葛,事业的起起伏伏,统统不值得一提。当我们一旦理解并去求证的时候,无论在任何环境下都可以安于道,都可以安于仁,都可以安于学,这个时候我们自然是洒脱自在的。

一个人要不停地向内求,只有我们懂得向内求的时候,我们才可能变得喜乐自在,不被外物所牵挂,不被环境所影响,不被这些情绪所干扰。此时我们是淡定自若的,智慧从容的。我们再去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是坦荡的,我们才能保持喜乐自在,内在一直都是美好的,看待世界也是美好的,传递给他人的也是美好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