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作《胶东读史札记》之出版信息、简介及自序
在武侠小说《神雕侠侣》当中,金庸先生借郭靖之口,说了这样一句话:“武功越练,越觉得自己不行。”
关于这句话的理解,不少人认为是郭靖天资平庸的佐证。但稍加寻味,就可听出金庸先生的寓意:“初学者容易满足,往往有豁然开朗之感。而深入修行之后,就会发现自己的不足。”
习武如此,读书亦然。受家中长辈影响,笔者从小就对人文历史颇感兴趣。上学读书时,见一新知识点辄喜,但求多不求精,乐读编年体而不乐读纪传体。虽然对大历史脉络略有所知,但鲜有精细之研究。
大学毕业之后,机缘巧合之下,笔者被报社派至烟台工作。期间,对烟台诸县历史多有采访涉猎。越是采访,越深感自己所学甚有不足。许多人物、典故,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逐渐萌生钻研胶东人文的想法。
想法虽定,但方向和体例却也又思索了很长时间。
人文领域十分宽泛,建制、山川、人物、姓氏、习俗、特产、传说、轶闻均包含在内。笔者起初想专门研究姓氏,然胶东姓氏种类众多,渊源不一。唐宋土著有之,元明移民有之,军户有之,民户有之,他族改汉姓亦有之。如今虽然是智能通讯时代,查考史志族谱要方便许多。但姓氏文献终究卷帙浩繁,几代积累尚难称全,毋庸说数年速成了。
在体例方面,最初设想当中,形式类似于古代私修之志。然志书体例较为严格,用词言简意赅,贵简练而不贵繁杂。且志有工具书之性质,非权威而不敢修也。胶东人文荟萃,名士众多。笔者自不敢班门弄斧,且为文喜夹叙夹议,形式较为自由松散,故最终采用札记之形式。
所谓《胶东读史札记》,即与胶东人文历史相关的读书笔记。札记这种形式,古代先贤多有采用,较为知名者,当属清人赵翼之《廿二史札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以札记为本书之名,亦有仿效先贤之意。
瓯北先生之《廿二史札记》,读书对象主要是二十二史。而笔者效颦之札记,读书对象较为繁杂,古代正史、野史,近代县志、地名志,以及族谱、家乘等,均有涉及。谚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诚如此也。
书内文章并非一气呵成,而是多年读书之积累,粗略分为地名、人物、姓氏、战事、典故五大类,以方便阅读。既然是个人读书笔记,自然为一家之言,难免有错误和纰漏,欢迎大家多予指正。
毋庸讳言,就经济效益来说,文史显然属于冷门领域。故以此为兴趣,一人难以独行,需有支持方可。在此书的编撰过程中,我得到了父母妻子及其他亲戚长辈的大力支持,也从很多师长朋友处受益良多。在此,向大家一并表示感谢。
笔者年少时,在乘车走204国道途中,曾对一座大山(即福山和牟平、莱山交界处之巫山)颇感兴趣。此山名何?山后何村?这些疑惑当时就已在心中,虽当时不得解,但始终挂念。在而立之后,自己终驱车前往,一了心愿。此书于笔者而言,与大山异曲同工矣。是为序。
隋翔宇
2020年7月写于烟台